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查看: 1202 | 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IP 数据包通过以太网网络传输标准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2
丑牛
日期:2013-09-29 09:47:222015七夕节徽章
日期:2015-08-21 11:06: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收藏(0)] [报告]
发表于 2008-03-24 17: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介绍:
本备忘录用于10MB/S,48位地址的
以太网
。IP数据包在3MB/S,8位地址的
以太网

的传输过程见[3]。
帧格式:
IP数据包以标准的
以太网
帧格式方式传输。
以太网
帧数据必须包含十六进制数0800H
以表示它的类型。帧数据要包含IP数据前面的IP首部。
发送到
以太网
的数据包的最小长度为1500个字节,因此,发送到
以太网
的IP数据包的
最大长度为1500个字节。在实行中,推荐使用最大长度的包。网关的设计必须能够接收最
大长度的包,并且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将过大的包切割。如果一个系统不能接收最大长度
的包,他应该采取步骤,在发送时减小包长,例如使用
TCP
最大段长度[4]。
注意:在
以太网
上的数据包可能不再是一般Internet上默认的576字节的最大包长。连接
在一个
以太网
上的主机在向另一个
以太网
上的主机发送数据包时,应该注意。比较合适的方
法是发送一个较小的数据包以避免在中间的网关处被不必要地分割。在这一点上,请参考[4]
以得到更多的信息。
1984年4月
二.地址映射:
32位的IP地址映射到48位的
以太网
地址有多种方式。可以使用一个静态的表格或一
个动态的程序。
2.1.静态的表格:
在一个局域网里可以为每一个主机制定一个
以太网
地址和IP地址对应的表格。
2.2.动态的程序:
32位的IP地址和48位的
以太网
地址之间的映射可以通过ARP[5](地址解析
协议

来实现。IP地址在一些Internet中,被随意的指定。每一个主机必须知道它的IP地址并合
适的响应它的
以太网
地址才能正常工作。它也应该在需要时,使用ARP去把IP地址映射为
以太网
地址。
2.3.广播地址:
Internet上的广播地址(在局域网上的地址是48个全1)可以被映射为广播
以太网
地址(FF-FF-FF-FF-FF-FF)。
强烈推荐使用ARP动态解析程序。
三.跟踪格式:
一些版本的Unix4.2bsd使用一种不同的掩盖法,为了在VAX虚拟内存结构下得到更好
的性能。在同一个
以太网
中的兼容的系统可能在它们中使用这种格式。
主机不要求去实现这种方式。没有数据包能在这种方式下发送给其它主机,除非发送
者肯定接受者将能够解释它们。
(注意:现在Unix4.2bsd系统可以一直使用追踪方式,也可以不使用它们,这取决于
引导式的选项。这种状况希望将来能被改变。Unix4.2bsd系统还使用全0的
以太网
地址作
为广播地址,这也将在将来被改变。)
1984年4月
四.字节约定:
如在Internet
协议
说明的附录B中所描述的,被发送至
以太网
的IP数据包以8位
为一字节。
五.参考:
[1]Postel,J.,"InternetProtocol",
RFC
-791,USC/Information
SciencesInstitute,September1981.
[2]"The
Ethernet
-ALocalAreaNetwork",Version1.0,Digital
EquipmentCorporation,IntelCorporation,XeroxCorporation,
September1980.
[3]Postel,J.,"AStandardfortheTransmissionofIPDatagrams
overExperimental
Ethernet
Networks",
RFC
-895,USC/Information
SciencesInstitute,April1984.
[4]Postel,J.,"The
TCP
MaximumSegmentSizeOptionandRelated
Topics",
RFC
-879,USC/InformationSciencesInstitute,November1983.
[5]Plummer,D.,"An
Ethernet
AddressResolutionProtocol",
RFC
-826,
SymbolicsCambridgeResearchCenter,November1982.
[6]Leffler,S.,andM.Karels,"TrailerEncapsulations",
RFC
-893,
UniversityofCaliforniaatBerkeley,April1984


本文来自ChinaUnix博客,如果查看原文请点:http://blog.chinaunix.net/u/4206/showart_506457.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