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查看: 1471 | 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存储网络] iSCSI SAN完全解读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收藏(0)] [报告]
发表于 2008-10-01 09: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条条道路通向SAN iSCSI SAN完全解读出处:天极网
                    
                    
                    
                                               
                    
                    
                    
               
                 
                 
     数据库、ERP等系统的应用使数据量呈几何级数增长,面对这种情况,用户需要构建SAN(存储区域网)来实现
网络
化的统一数据管理。SAN是一种处理块级数据的存储设备,主要为
服务器
提供服务,按照承载SCSI的方式不同,SAN主要分为FC SAN和iSCSI SAN两种。
  根据IDC近期公布的存储市场统计报告,2005年iSCSI SAN比2004年增长了130%。什么原因使得iSCSI获得如此快速的增长?市场中的iSCSI产品主要有哪些流派?本期技术特写将与读者一起深入探讨。
【基础篇】
  随着
光纤
通道技术的发展,产生了FCP(Fibre Channel Protocol,光纤通道协议),简单地讲,FCP就是采用光纤通道对SCSI数据包进行封装的一种协议。
  从这种方式中得到启发,许多人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能不能使用IP技术代替FC对SCSI进行封装呢?由于IP技术在过去二十年中获得了长足的进
步,因此,实现这样的想法对于IP领域来说是“小菜一碟”。于是我们看到, IETF在2003年2月宣布正式通过了iSCSI标准。
  iSCSI协议整合了存储和IP网络,使得通过IP网络完成存储数据块的传输成为现实。它建立在两个已被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上——为存储而建立的
SCSI命令和为网络化而建立的IP协议。iSCSI是一种端到端的协议,用于在IP网络中传输存储I/O数据块。该协议被使用于服务器发起端
(Initiator)、存储设备(Target)和协议传输
网关
设备。iSCSI使用标准的以太网
交换机
和路由器,将数据从服务器转移到存储设备。它还使得IP和以太网基础设施可以被用于对SAN存储系统的扩展访问,跨过任意距离完成对SAN的扩展接入。
  而采用以太网这种方式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像技术成熟、人员熟悉度高、价格较低、众多厂商的广泛关注等等。
  2003年5月,也就是iSCSI标准刚通过两个月,
微软
就在其上市才1个月的Windows Server 2003 中开始支持iSCSI,并提供iSCSI Initiator驱动程序的下载,极大地促进了iSCSI市场的发展。
  又过了三个月,市场上就出现了Intel PRO/1000 T IP存储适配器、Adaptec 7211C和7211F HBA(主机主线适配器)、基于Intel平台的Windows、NetWare和Linux本机iSCSI initiator。
  目前市场中的iSCSI Initiator可分为三种,即
软件
Initiator驱动程序、
硬件

TOE(TCP Offload Engine,TCP卸载引擎) HBA卡及iSCSI
HBA卡。就性能而言,软件Initiator驱动程序最差、TOE HBA卡居中、iSCSI HBA卡最佳。但是iSCSI
HBA只能运行iSCSI协议,无法运行NFS(Network File System,SUN制定)或CIFS(Common Internet
File System,微软制定)等档案系统协议与应用服务器沟通。但Initiator驱动程序及TOE
HBA卡则同时支持iSCSI、NFS及CIFS三种协议。
  iSCSI获得巨大发展的一个推动因素在于,它与另一种网络存储架构NAS紧密结合在一起。几乎所有的NAS设备都提供了对iSCSI的支持。
  那么,iSCSI SAN与FC SAN到底有什么不同呢?NetApp中国区技术总监岑广海这样描述iSCSI和FC
SAN的关系:“比如我们要从北京去天津,可以选择的路径很多,飞机、火车、汽车,甚至是自行车。因此,无论是通过FCP还是iSCSI构建的SAN,在
逻辑上都是一样的,只是SCSI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承载的技术——即通向SAN的道路稍有区别。”
【架构篇】
  许多用户对iSCSI都十分熟悉,他们以为在IP
网络
上简单进行SCSI封装就完成了iSCSI的构建,然而,当我们仔细研究市场中的iSCSI方案后发现,它们的产品架构其实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软件
Target+NAS


  一台工业标准
服务器
在安装了
微软
的Windows Storage Server后就成了一台NAS设备,在这种平台上再安装一个iSCSI Target(目标)软件就成了一台目标设备,由于HP在NAS设备的出货量第一,因此,这种类型的iSCSI目标设备我们就以HP ProLiant Storage Server为例。
  FalconStor(飞康)iSCSI Server for Windows是一个iSCSI
Target软件,能够将ProLiant DL380 G4 Storage Server这样的NAS设备变成一个iSCSI Target
Portal(门户),供安装了iSCSI Initiator的服务器访问。
  不同于iSCSI Initiator软件全部免费的做法,iSCSI Target软件基本都是要收费的。
  由于这种产品的封包、解包工作都由
操作系统
软件完成,因此会占有大量系统资源,与专有的存储设备相比,这样的全软件方案表现出一定的差距,为此,微软近期收购了String Bean软件公司的WinTarget技术,以加强在目标端的实力。
  这种产品的实现方式很简单,即所有工作都由服务器承担,优势是构建十分简便,用户自己可以购买工业标准服务器,安装微软的iSCSI
Target软件后就可以轻松部署一套IP
SAN,而且这种方式的价格比较便宜,劣势是iSCSI封包工作都由软件完成,对系统资源占用较多,因此性能方面表现一般。
全IP交换架构



  在IP SAN领域,有一个厂商的设备被大家公认为是比较特殊的一类,这个厂商就是
华为
3Com。华为3Com IX5000是一种特殊的IP SAN设备,它从结构上基于华为3Com的IRF专利技术,在IP交换平台上,根据存储产品的海量数据存取、高性能低延迟、数据管理、设备管理等特点,构建了Neocean存储交换平台。
  IX5000的智能网络磁盘柜,改变了传统磁盘柜SCSI/FC环路JBOD的结构。每个磁盘柜分为四个磁盘控制组,每组的核心为一个具有四块
负载均衡微处理芯片的控制模块。由于得到高性能存储交换平台的支撑,使得每个磁盘组(四块磁盘)以星型方式通过双GE接口连接到交换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
出高性能磁盘的读写能力。同时磁盘柜为每块
硬盘
分配了专用的
处理器
和IP/MAC地址,这使得系统对于磁盘的管理和数据控制更为灵活,磁盘也可以在整个系统中自由“漫游”,甚至随意更换位置。基于标准化IP的存储交换平台使得各种数据管理功能能够像电器插入
电源
插座一样,IP技术中的端口镜像、组播、路由、VLAN、IPSec等也应用于存储数据管理。
  华为3Com IX5000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全程的IP技术,从网络到控制器,再到磁盘。劣势是与同等定位的其他iSCSI专有设备相比,华为3Com在高级存储应用功能方面(比如快照、复制等)还存在一定差距。
专有设备+iSCSI支持



  这类设备与第一种方式在本质上没有太多区别,只是将iSCSI Target软件功能固化在存储设备中,而且具有厂商专有特性。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为NetApp所有产品类型。NetApp IP SAN
解决方案
由NetApp 存储系统和iSCSI 协议(还支持NFS、CIFS、FC和HTTP 协议)、软件、服务以及支持等组成。
  数据处理流程是,承载SCSI的IP包进入存储设备后,由控制器进行解包及封装工作,然后进行与磁盘的通信。在
硬件
架构上,控制器与磁盘系统之间采用FC环路结构。
  由于这类产品本来是专有的存储设备,硬件架构为数据存取工作做了许多优化,处理iSCSI封包工作十分轻松,不会形成性能瓶颈。因此,这类
iSCSI设备可以担当高性能的应用,在某些情况下,它的性能表现甚至不比同等级别的FC
SAN设备逊色。此外,这样的设备一般是中高端存储设备的一个功能选项,比如NetApp的iSCSI设备都提供了FC
SAN功能和NAS功能,能够在同一平台实现多平台的统一存储,在其他存储应用功能方面也表现突出,比如快照、复制和存储管理。
  既然提供了上佳的性能和丰富的功能,这样的iSCSI设备价格自然要相对较高一些。
硬件协议转换设备



  SANRAD公司的V-Switch是各类存储设备经IP网络互联的、符合iSCSI标准的存储交换与管理核心。在标准以太网环境下,通过基于
网络层面对存储设备的全面管理,整合带FC、SCSI和iSCSI接口的存储资源,使之具备高可用性能。近日博科推出的iSCSI
网关
就是与SANRAD的OEM交易的一部分,SANRAD称之为SANRAD V-Switch 2000,是其协议
转换器
中最小的产品。
  这种类型的iSCSI SAN特点明显,它对于服务器端是一个透明的iSCSI设备,所有协议转换器与服务器端的通信都是采用iSCSI语言,而在它与后端的存储设备之间则又完全转化成为
光纤
通道。iSCSI到SCSI或FC的连接设备提供了新老技术的互通。一个已经购买了SCSI或FC存储设备的用户,如果希望能够搭建基于iSCSI的IP SAN,而又不浪费现有设备,那么iSCSI到SCSI或FC的连接设备就是其最好的选择。
  该类方案的优势是,可以将数量众多的iSCSI服务器整合在一起,同时充分利用较为高端的光纤通道存储设备。劣势是这种方式并没有获得业界的普遍认可,有些存储管理员甚至说它有些另类,并不能充分发挥IP技术的优势,而且联入FC SAN后还会破坏了后者的纯洁性。
【应用篇】
  在
服务器
数量较多、对性能要求不十分苛刻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iSCSI。
  既然SAN是主要为服务器服务的,那么我们就应该首先分析一下服务器的类型。对于服务器的类型来说,主要有四种:数据库服务器、文件服务器、Web服务器和E-mail服务器。而从数据类型上来分,则分为数据库、文件和E-mail。
  如果是文件类型,那么最合适的存储类型就是NAS。而对于大多数数据库和E-mail类型,iSCSI都可以胜任。
  而按照“道路理论”,在构建一个SAN时究竟是采用FC架构还是iSCSI架构,在原理上应该没有任何区别。就像我们现在使用服务器一样,用户在使用时不会特别关心磁盘的类型,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某用户的需求为4台Windows服务器、一台IBM AIX服务器,之前采用的都是直连存储的形式,随着业务的发展需要将这些服务器中的数据集中起来同样管理。为此,用户希望购买一台1TB的存储设备,用来存放需要集中的数据。
  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构建一套FC SAN,那么该用户需要购买5个FC HBA卡、一台FC
交换机
和一套1TB FC存储设备,虽然FC设备的价格已经下降许多,但是仍然需要12万~15万元人民币;而如果采用iSCSI的方式,则仅需要购买一台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和一台iSCSI存储设备,那么5万~6万元人民币就能够实现(详见下图)。


  有一个用户总结说,他们之所以采用iSCSI,主要原因是服务器运行的数据库对性能要求并不太高,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一两台服务器同时访问存
储设备。iSCSI为用户节约了不少投资。例如,该用户的服务器数量并不大,如果服务器很多,达到上百台,那么iSCSI
SAN的价格优势会更加明显,同等规模,FC SAN的价格将会非常昂贵。从这个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出iSCSI
SAN的价格优势是通过整体成本体现出来的,笔者询问了
戴尔
1TB存储设备价格,AX100i(iSCSI)的价格约5万元人民币,AX100的价格约6万元人民币,而FC SAN需要整体配备
光纤
通道设备,价格就令整体提高许多。
【比较篇】
  对于各类产品来说,实际的性能测试都特别有说服力。从笔者测试的经验来看,现在还不存在哪种方案在各个方面都超越其他竞争性方案。用户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笔者曾做过一些产品比较测试工作,认为经过实际测试过的结果特别有说服力。下面列举两个涉及iSCSI产品的比较测试报告,相信对读者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我们首先看一下笔者去年12月做过的一次存储
服务器
公开比较测试,当时我们对iSCSI做了详细的测试。
  下面对一些结果进行了分析,值得用户在构建iSCSI SAN时考虑。
  对于iSCSI的性能,人们最关心的是实际带宽(MBps)和服务器CPU的占用率(%),因此顺序读写性能是我们重点考察的指标。
  1.对于给定的服务器和iSCSI Initiator组合,服务器(主机)CPU占用率与带宽成正比。有这样一种说法,即卸载1Gbps的iSCSI流量,大约相当于1GHz CPU的处理能力(显然与具体的CPU有关)。
  2.就Windows iSCSI Initiator而言,2.0版的性能通常略好于1.06版,而被测设备在读取4MB和10MB的数据块时,领先幅度较为明显(超过20%)。因此,无论从性能、功能还是易用性方面考虑,2.0版都是首选。
  3.iSCSI HBA在实际带宽的表现上与iSCSI
软件
Initiator
相比不一定有明显优势,具体到Adaptec 7211C来说,也就是和ProLiant DL380 G4 Storage
Server配合的时候,在数据块尺寸大于128KB之后能占一定的上风。iSCSI
HBA的主要贡献在于降低服务器的CPU占用率,譬如使用Adaptec 7211C时的CPU占用率就是使用Windows iSCSI
Initiator时的十分之一以下。
  4.ProLiant DL380 G4 Storage Server测试得到的实际带宽接近100MB/s,与1Gb iSCSI的理论值相去不远,不过,在实际应用中,性能肯定会打折扣,特别是当
网络
流量和iSCSI流量并存的时候。
  总的来说,现在的主流服务器能够承受iSCSI软件Initiator带来的额外负担,iSCSI的主要瓶颈还是在网络上。或许在10Gb iSCSI的环境中,iSCSI HBA会有较大的用武之地。
  另外,Veritest网站对主流存储系统做过细致的测试工作,测试报告对相同环境下FAS3020配置为iSCSI和CX500(配置为
FC)进行了性能比较(http://www.veritest.com/clients/reports/netapp
/2005_NetApp_Competitive_Analysis.pdf)。其中有一项测试结果对iSCSI特别有意义,在进行同样的在线事务处理
数据库操作时,FAS3020的iSCSI性能比CX500的FC性能还高3.8倍,相比较,FAS3020的FC性能为iSCSI性能的1.4倍。我们

戴尔
工程师沟通时,他们也声称AX100(FC)的性能要比同等配置的AX100i(iSCSI)性能高50%。
编看编想 iSCSI稳健前行
  iSCSI的发展速度已经很快,10GE对iSCSI的促进作用将会更大。在去年10月举行的存储
网络
世界大会上,iSCSI厂商就向我们展示了10G以太网IP SAN的技术可行性。
  10GE最大的好处是:相比目前的1G以太网,它允许连接到控制器上的
服务器
数量是现在的10倍,当然10GE iSCSI肯定也会带来一些额外费用。由于
光纤
通道正在从2G向4G过渡,iSCSI用户也希望不额外支付费用来获得额外带宽。
  线缆价格过高是阻碍10G IP SAN进一步发展的另一个因素。现在市场上唯一比较便宜的是铜缆,这与InfiniBand使用的线缆是一样的,但是铜缆的传输距离太短,不到100米。预计要到2006年中才能克服铜缆传输距离受限的缺陷。
  10G的芯片已经比较成熟,芯片制造商Chelsio和Neterion在他们的10Gbps芯片方面已经拥有众多的合作伙伴,据悉,NetApp在10G iSCSI
解决方案
中会提供芯片供用户选择。
  除了技术方面,多厂商的支持使得iSCSI如虎添翼。EMC在iSCSI上的表现就十分积极,由于CLARiiON
CX300/500/700中没有必需的以太网支持,EMC专门推出了仅支持iSCSI的CLARiiON
CX300i和500i。HP的解决之道是通过一个类似iSCSI
网关

备的HP StorageWorks EVA
iSCSI连接选件,使EVA能同时支持FC和iSCSI。而HDS让AMS系列在2006年初支持iSCSI的计划还没有实现。在这方面,以NAS起家
的NetApp显然得天独厚,其FAS3000从一开始就统一整合了FC、iSCSI和NAS,iSCSI
SAN市场排名第一(2005年26.2%)自然有它的道理。
  相比较而言,目前只有IBM对iSCSI态度一般,但是我们也可以理解,一方面,其之前的NAS与iSCSI业务发展情况都不甚理想,另一方面,它与NetApp签定的合作协议可以将NAS与iSCSI方面的事情统统交给NetApp。
               
               
               

本文来自ChinaUnix博客,如果查看原文请点:http://blog.chinaunix.net/u/24474/showart_1271017.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