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徽章:
- 8
|
图片上加水印吗?
这个我没做过,只是大致了解原理。
基本原理是: 人眼对颜色远不如对亮度敏感;所以诸如 RGB(255,0,0) 的颜色变成 RGB(250,5,5) 之类的小改动,除非专业人员,是看不出来的。
另外,人眼会对图像进行预加工后才传给大脑。这个过程会抽离出图像中的点、线、面等特征。
这种特性导致人眼对图像轮廓敏感,轮廓内填充的颜色、渐变等则不够敏感,这就是彩色显示器的“大面积着色原理”。
这个原理的意思就是: 亮度信号要有足够的带宽(以保证轮廓清晰);色度信号不怕失真,可以用低一些的带宽。
所以,如果少量修改了大块有色区域的颜色,人眼是看不出来的。
但对仪器来说,所有这些都能准确识别。
我知道的一种做法是: 先对图片做快速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低频分量就是大块颜色区域信息,高频分量是轮廓信息;然后,再对另一张单色图做傅立叶变换,把得到结果中的低频分量叠加到前一副图片的低频通道上去。然后,得到的新图片就是两幅图的叠加,但人眼看起来和第一幅图毫无差别。
将来,即使新图片被切割、缩放甚至翻印导致扭曲、变色,这个信息都不会被破坏——只要有原始图片,叠加上的那副单色图就可以重新提取出来。
当然,根据你的回帖,想必课程中是讲过相关知识的,只是不知道可以用在这里罢了。
——别问更多问题,问了俺也不会。俺自己对傅立叶变换的设计原理也还没能啃透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