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12下一页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查看: 10411 | 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VTL与磁带系统] 请高手指点,如何检查磁带的使用寿命?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收藏(0)] [报告]
发表于 2008-12-01 14: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0可用积分
硬件环境是:
3584带库
IBM LTO磁带
TSM v5.2

现在有些磁带使用超过2年了,不知道磁带寿命怎么样。
那个高手指点一下。谢谢。

最佳答案

查看完整内容

tsm: TSMSVR>q vol access=readonly f=d Volume Name: C00064 Storage Pool Name: TAPEPOOL Device Class Name: LTO2DEV Estimated Capacity (MB): 204,800.0 Scaled Capacity Applied: Pct Util: 75.4 Volume Status: Filling Access: Read-Only Pct. Reclaimable Space: 7.8 Scratch ...

论坛徽章:
0
2 [报告]
发表于 2008-12-01 14:30 |只看该作者
tsm: TSMSVR>q vol access=readonly f=d

                   Volume Name: C00064
             Storage Pool Name: TAPEPOOL
             Device Class Name: LTO2DEV
       Estimated Capacity (MB): 204,800.0
       Scaled Capacity Applied:
                      Pct Util: 75.4
                 Volume Status: Filling
                        Access: Read-Only
        Pct. Reclaimable Space: 7.8
               Scratch Volume?: No
               In Error State?: Yes
      Number of Writable Sides: 1
       Number of Times Mounted: 193   <------------
             Write Pass Number: 2
     Approx. Date Last Written: 06/15/08   21:37:52
        Approx. Date Last Read: 06/10/08   16:13:27
           Date Became Pending:
        Number of Write Errors: 2
         Number of Read Errors: 0
               Volume Location:
Volume is MVS Lanfree Capable : No
Last Update by (administrator): ADMIN
         Last Update Date/Time: 10/19/07   14:53:13



tsm: TSMSVR>select volume_name,times_mounted from volumes where devclass_name<>'DISK'

VOLUME_NAME            TIMES_MOUNTED
------------------     -------------
C00000                           472
C00001                           281
C00002                          4162
C00003                          2727
C00004                          1582
C00005                          3237
C00006                          1278
C00007                          1087
C00008                          2858
C00009                           981
C00010                          1099

论坛徽章:
0
3 [报告]
发表于 2008-12-01 14:33 |只看该作者
延长数据备份磁带预期使用寿命的四种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
作者:网络  2008-06-27
内容导航:
延长数据备份磁带预期使用寿...
第1页: 延长数据备份磁带预期使用寿命的四种方法
【IT168 资讯】尽管大多数的用户认为有磁性磁带是一种用于做长时期存储的介质,但是这里说的长时期不能等同于"永久"。因为磁带性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差,并且持续到最后,存储在磁带上的数据会变得不能被读取,直至不能被修复。

  不能被读取的数据是指通过一个常规的磁带驱动器不能读取的磁盘上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有可能通过特殊的技术来被修复。不可修复数据是完全坏掉了的数据。存储数据的磁带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以至于上面的数据不复存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磁带将会变得更可信赖。这种论调的意思只不过是指在磁带中时间最久的那一盘冒的风险最大。

  迄今为止,被这个问题困扰最严重的是那些存储着大量生产数据的公司,例如石油公司存储着地质勘探数据,以及一些包括美国宇航局(NASA)在内的科研单位。然而,在任意一个需要永久存储数据的公司中这都是问题。

  如果你的存档数据必须要永久保存的话,下面的几个方法你可以试着用一下。

  精心保管你的磁带。磁带的预期使用寿命跟磁带所存放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像高温和潮湿这样的存放环境都是减少磁带预期使用寿命的不利因素。在一个适当的环境状况下存放磁带将会大大的延长它们的预期使用寿命。长期存放磁带场所的理想温度和湿度应该通过仪器被监控,这样来保证当超出设定范围的情况发生时,能够报警并保证环境的各项历史参数。

  定期检查你的磁带。有关磁带的一个好讯息就是要保持它很少立即地就出问题。通常在出问提之前,你将会收到一些提醒信息,例如:在磁带上的数据最后变得不能被读取之前的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段,在检查时发现读取错误率的增大。如果在你的测试程序中包括了你的存储数据的磁带,你可以在这个磁带变得危险之前,将它上面的数据传输到一个新的磁带上。

  定期替换你的磁带。做一个计划来实现替换磁带的定期周期,即是说,每四到五年的时间即是一个周期。这是你的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策略的其中一部分。(如果保存得当,磁带至少能够正常使用十年,但是这是理想的状态下)将数据存储在新的磁带上来更新老的磁带也是一个好主意,例如使用更高容量的磁带或者新的驱动器。

  考虑选择什么样的存储介质。当没有一种存储介质具有一个无限期的生命周期,一些技术、工艺,特别是光介质要比磁带具有更长的生命周期。实际上,一些光介质的预期使用寿命要接近10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并且比起存放磁带对环境的高要求来说,光介质对存放环境的要求要宽松的多。

  当然,这些光介质的使用成本要比磁带要昂贵的多,这通常意味着,它们将会被用来存放那些处于存储临界危险点的数据,而不是大量的使用。

http://storage.it168.com/g/2008-06-27/200806271446648.shtml

论坛徽章:
0
4 [报告]
发表于 2008-12-01 14:35 |只看该作者
数据磁带使用寿命的秘密
网友:copyking 发布于: 2008.06.16 08:41 (共有0条评论) 查看评论 | 我要评论

最近有一位用户询问我关于磁带介质的读、写和重复使用限制次数的问题。事实上我并不知晓这个答案,同时在查阅了大量文章和搜索了相关信息后,我依然没有找到满足答案。在我们寻求答案之前,先让我们想想究竟什么才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磁带会发生磨损问题吗?是从高端的IBM 3952到中端的LTO-3都会发生这种问题吗?假设磁带真的会磨损的话,那么磁盘为什么不会呢?磁带发生磨损后会产生什么后果呢?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假如磁带发生了磨损,那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磁盘 vs. 磁带磁带和磁盘都属于机械设备。磁盘是将存储介质和读写单元封装在一起的。而磁带则需要专用的驱动器来配合读写操作。并且不管是企业级磁盘还是SATA磁盘,都是被设计用来长期在线使用的。因此磁盘对于温度的适应能力比较强(企业级磁盘的温度适应范围大约为5到55度,SATA大约为0到60度)。磁盘驱动器是被设计用来进行连续读写任务的,而磁带的设计初衷却不尽然。磁带并没有像磁盘那样坚硬的金属外壳,只有较薄的塑料壳。那些期望磁盘和磁带能够同样地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和应用的人,只要想到这些,就会马上打消这种念头。我并不是建议大家彻底放弃磁带而全部使用磁盘。我想说的是要根据不同的外部环境和应用目的来作出相应的选择。同时还要参考生产厂商的产品说明。根据我的调查,有一个基本问题是应该明确的:磁带介质确实是有从头到尾的全程写入次数的,同时一盘磁带上某个区域的读写次数也是有限的。所有厂商所作的产品测试,都是在极端情况下进行的,对磁带上的任意一点或从头到尾进行上万次的读写测试。虽然厂商会作这种极端的测试,但并不意味着推荐用户这样使用。这与那些磁盘厂商在极端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情况下测试磁盘,但却不答应用户自己这么使用磁盘一样,没什么区别。你不能像使用磁带一样来使用磁盘,反之亦然。同时也不能用同样的使用模式和习惯来对待这两者。二者的设计初衷是完全不同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技术,因此在应用上也应该加以区分。使用寿命的问题就此事我咨询了Imation公司的一位介质专家——Jim Goins。当我刚刚开始询问关于磁带的寿命和使用问题时,Jim Goins就马上给我传过来了一份关于这个问题的电子表格。我真应该开始就询问他,而不是在Google上浪费时间。虽然这份表格中的内容只是关于Imation的磁盘产品的,但这些概念同样适用于任何一家磁带厂商的产品。

磁带寿命与使用耐久性对比表由此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磁带介质确实拥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当磁带介质快要接近这个期限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将其替换掉。但我没有能够从其它的厂商那里得到类似的,关于磁带端到端(end-to-end)和全带通过(full file pass)寿命次数的列表。虽然可以从网上找到一些相关的零散的讯息,但却找不到关于这个问题具体的列表。因此用户一定要询问自己的厂商或供给商关于不同环境中所使用的不同磁带的使用次数和寿命问题。我们能做些什么?对用户相当重要的一点就是,数据有丢失的隐患。假如你在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情况下使用磁带,那数据丢失的风险就会加大。我并不认为厂商们会为了卖出更多的产品而去编造那些标定的参数。这个市场处于高度竞争的状态下。存储厂商天天都会为数据丢失而提心吊胆。他们会将尽办法来确保你数据的写入和读取都不会发生什么差错。我认为有一个应该引起广大用户注重的问题就是对于再生磁带(recycled tape)的使用。既然那些磁带已经到了使用期限,那又为什么会有公司销售再生磁带呢?我们对这些再生磁带以前的历史一无所知。假如因为使用再生磁带而造成数据丢失的话,你只能得到一点同情,非凡是来自磁带生产商的同情。因为在你选择从第三方购买再生磁带的同时,磁带的原始生产商就已经和你划清了界限。因此假如你打算使用再生磁带的话,就一定要做好冒险的预备。在我开始调查这个问题之前,我根本不知道磁带介质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或者某一天你的磁带会再也无法重新写入。现在我同样惊奇于为什么这个问题此前没有引起人们广泛地关注。也许是因为厂商们会担心这种信息会影响他们的销售,抑或用户自己根本就并不关心。很多年前我就了解到再生磁带有可靠性的隐患。同时磁带厂商也一再告诫用户不要选用再生磁带。现在我明白了这其中的缘由。因此,我果断不推荐那些关心数据安全的用户使用再生磁带。

http://stor.chinaunix.net/stor/disk/2008/06/16/1161242.shtml

论坛徽章:
0
5 [报告]
发表于 2008-12-01 15:25 |只看该作者
谢谢ziggler

不过这些并不是我要的答案,我要的检查磁带使用次数的方法,谢谢。

论坛徽章:
0
6 [报告]
发表于 2008-12-01 16:00 |只看该作者
偶觉得磁带寿命完全靠运气,一般磁带使用次数在100次以内,但本人经历过远超过100次还能继续用,同时也经历过用了10次不到就挂了的情况。 当然存放环境是影响磁带寿命最大的因素。

论坛徽章:
0
7 [报告]
发表于 2008-12-04 13:54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wolfgroup 的帖子

一般LTO磁带寿命是多少呢?

论坛徽章:
0
8 [报告]
发表于 2008-12-04 14:23 |只看该作者
完全不懂,帮顶

论坛徽章:
0
9 [报告]
发表于 2008-12-05 16:18 |只看该作者
寿命依靠时间来决定是片面的,最少要有三个指标共同决定:寿命(n年),读写异常错误数量,以及重用次数。三个指标共同决定磁带是否还可靠,某一数值超标,都表示这盘磁带不可靠了。

TSM自己没这个机制检查,得通过命令组合。。。

论坛徽章:
0
10 [报告]
发表于 2008-12-05 16:24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cnlins 的帖子

使用LTO磁带分析仪啊.

LTO磁带生命周期管理分析仪FR.pdf

895.09 KB, 下载次数: 23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