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查看: 2144 | 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太网二层交换原理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收藏(0)] [报告]
发表于 2009-06-02 12: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所有内容均转载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
以太网二层交换原理
第二层交换是基于MAC 地址转发帧。
    所谓交换,就是将分组(或帧)从一个端口移到另一个端口的简单动作。如何作出 移动决定就已经确定了是用交换机还是路由器。如果用的是OSI 模型的第二层,那么 就要用到交换机或网桥,如果是OSI 模型的第三层,那就要用到路由器。
MAC地址:
    数据链路层包含2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 LLC )和介质访问控制( MAC )。MAC 子层决定该 层的硬件地址,这个地址是和网络无关的,所以无论将那个硬件插入到网络的何处,它有相 同的MAC 地址(也就是MAC地址不随网络的改变而改变),无论网络地址是什么。 供应商通常指定其产品的MAC 地址。在Ethernet 策略中,将一系列的Ethernet MAC 地址分配给供应商, 然后它们将不同的地址分配给生产的每个接口。 Ethernet MAC 地址包含12 位。前面的6 位(组织标识符或OUI )是由IEEE 分配给供应商的特定的 编号,剩下的6 位是系列号。这样的结果就是,每个网络接口插件可以在任何给定的局域网或广域网上有不同的MAC 地址。
交换原理:
    假设有一个5口的交换机,故事从这里开始,这个交换机的端口从MAC接收到好的数据包(receives good packets from the MACs),处理它们(processes them), 并送往合适的MACs准备发送出去(and forwards them to the appropriate MACs for transmission), 处理过程是个概括(Processing is the key),它包括学习如何把帧发送到正确的MAC或MACs,平时交换机学习来自终端设备 的MAC地址及其来自那个端口,一旦学习到MAC地址和对应的端口号,以后所有发往这个MAC地址的数据包都从这个端口发出去。 如果一个包要发到一个新的、没有学习到的MAC地址,它就会发往除了它自己进来的所有端口,如果这个设备存在,响应回来的 地址就被交换机学习到,以后发往这个MAC地址的包就往这个端口发。
    由于有限的物理存储器,所有的交换机只能学习到2的48次幂 中的一个很小子集,所以交换机只学习那些活动的MAC地址, 例如有时移走一个旧设备,换了一个新的设备,这样新的MAC地址被学习到而老的MAC地址替换掉,这叫做老化(Aging), 一般一个MAC地址对应的端口号只允许一段时间有效,一般是5分钟,也就是在5分钟内再没有收到这个MAC地址的包, 这个MAC地址在交换机中将被替换掉。


本文来自ChinaUnix博客,如果查看原文请点:http://blog.chinaunix.net/u3/97513/showart_1952339.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