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楼主: send_linux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IT经理交流大本营第一期:数据中心该走向开放还是封闭?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21 [报告]
发表于 2010-08-30 20:46 |只看该作者
主题说的很清楚:开放式数据中心倾向于自由度,成本的低廉;封闭式数据中心倾向于可靠性以及整体化解决方案


个人倾向于开放式数据中心;现在技术发展太快了,尤其是IT行业,从而技术革新很快,企业的发展也很迅猛,为了能适应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必须建立开放式数据中心,使企业能随时升级,随时做兼容处理,随时更新硬件设备,使人的参与性更高,可控性以及自主开发更加方便,当然也需要同时考虑到数据的可靠性 安全等方面,可靠性主要需要解决设备的能耗问题;当然如果是大的数据中心,还是区分为不同的数据模块,使之有整体性,每个数据模块需要封闭,模块与模块之间可以做到数据联系升级兼容等,这样同时就兼顾了整体化解决方案。

论坛徽章:
49
15-16赛季CBA联赛之福建
日期:2016-06-22 16:22:002015年亚洲杯之中国
日期:2015-01-23 16:25:12丑牛
日期:2015-01-20 09:39:23未羊
日期:2015-01-14 23:55:57巳蛇
日期:2015-01-06 18:21:36双鱼座
日期:2015-01-02 22:04:33午马
日期:2014-11-25 09:58:35辰龙
日期:2014-11-18 10:40:07寅虎
日期:2014-11-13 22:47:15申猴
日期:2014-10-22 15:29:50摩羯座
日期:2014-08-27 10:49:43辰龙
日期:2014-08-21 10:47:58
22 [报告]
发表于 2010-08-30 20:54 |只看该作者
倾向于开放,
越来越多的技术会支持数据中心走向开放。
hao_开心 发表于 2010-08-28 15:17



    你们这样的回复也太简单了啊,呵呵

论坛徽章:
4
IT运维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8-19 06:20:002015七夕节徽章
日期:2015-08-21 11:06:17IT运维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8-28 06:20:00IT运维版块每周发帖之星
日期:2015-09-11 19:20:31
23 [报告]
发表于 2010-08-31 19:10 |只看该作者
什么叫开放的数据中心,一直没人说明白。

论坛徽章:
4
IT运维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8-19 06:20:002015七夕节徽章
日期:2015-08-21 11:06:17IT运维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8-28 06:20:00IT运维版块每周发帖之星
日期:2015-09-11 19:20:31
24 [报告]
发表于 2010-09-01 01:39 |只看该作者
一、活动简介:

传统数据中心主要指的是大型企业或IDC的服务器集群,往往采用了封闭的建设模式。各家根据 ...
send_linux 发表于 2010-08-26 20:36



    传统的数据中心我们都有些了解,但什么是开放的数据中心呢?这个概念很新。

google了一下,似乎是intel提出来的,伴随云计算出来的。

学习一下intel的原文:

英特尔:在云计算中倡导开放式数据中心
作者:中关村在线 王迪 【原创】 CBSi中国·ZOL 2010年05月25日 [评论1条]



  如今,不管是互联网或者是宽带用户,所面对的业务都在快速成长,基本上每一年都是以30-40%速度的成长,而在这种市场发展的背景下,用户希望能够用一个开放的标准,来构建将来的数据中心结构,不仅能够做到最好扩展性、最好的效能,甚至可以迎合云计算这个行业趋势,打造自己未来云数据中心。

    显然,数据中心成为行业新的关注点,英特尔作为处理器领域的领先厂商,在今年的IDF大会上,就如何构建数据中心上,如何向云服务的数据中心创新给出前瞻性的解释。现在,英特尔更是在数据中心云计算的策略大力倡导开放式策略,从数据中心本身的优化出发,在不同方面来提供需要的各种核心技术。那么,如何很好理解英特尔开放式数据中心策略?这种开放式数据中心技术上有怎样的改善?在对英特尔数据中心事业部中国区总监张彤和英特尔中国用户平台集成部高级经理张宇访问中,详细讲述了云计算的愿景与英特尔云计算中开放式数据中心。

  谈及云计算数据中心有关的这种业务成长需求,英特尔数据中心事业部中国区总监张彤博士表示,英特尔在数据中心云计算的策略上主要从数据中心技术优化、开放式数据中心构想、数据中心优化三方面来进行尝试

  首先,数据中心技术优化,从多不同方面来看所需要的各种核心技术比例,数据中心的开销大概50%费用在硬件方面,电费占23%,其他不能改变的,像空调等基础设施是另外27%。开放的数据中心,主要是希望数据中心里面一些核心的技术能够把它标准化。标准化的意思就是说不同的厂商,能够提供一些产品给终端用户,所以是开放式的。

    同时这个开放式的,不管是机柜的设计、功耗的管理,还有存储、网络技术,都是有一定的开放标准,希望能够在以后的大的数据中心继续扩展的时候,都能够把效率、成本尽量优化,尽量能够做的更好。

    而英特尔最注重的是开放数据中心的构想,一是高效,指的功耗管理,效率比较高;二是安全;三是简化,一致性;四是技术是开放的。从通用服务器节点上能够对计算、存储、网络三方面共同做到优化。此外,数据中心的管理,能够有一个标准化的系统,能够管理一百万台以上的节点,不管是在电源的管理、安全跟虚拟化的技术各方面都能够顾到一个整体性的数据中心的管理的技术。

    最后是整个数据中心的优化。整个数据中心的优化,比如一些数据中心采用集装箱式设计等等,进而从应用吞吐量到功率密度方面都有所提高。



  从云计算今后的发展来看,整个云技术的发展是由多种“云”组合而成。随着数量增加,它是由服务商来提供服务的,因此云之间要实现互联互通,它的基础要有一个开放的标准,厂商共同遵循这样一个标准实现互联互通。

  另外,从提供服务的角度来看,服务商要提供云计算服务离不开数据中心,服务商要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心,随着数据中心的发展,它的规模会越来越庞大,如果是基于不同标准来建立,这个数据中心建设门槛会相对比较高,使得厂商在对数据中心建设上有所困难。




  正是基于一种相同的标准的理念,英特尔所倡导的开放式标准有所不同。英特尔架构事业部用户平台解决方案高级经理 张宇博士表示,如果从服务器的基础来建设,以一个最基本的单位硬件来构建这样一个数据中心的话,那么整个建设数据中心的门槛就相对降低。同时,在开放标准上,对整个云计算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

    在数据中心的管理,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每个数据中心有几万台服务器,这些服务器不分布在同一个地点,这些服务器是由不同的硬件厂商提供的,如何对这些来自于不同厂家的设备、分布在不同位置的设备来进行统一管理?张宇博士表示,就需要相应的工具来帮助运营者管理这样的设备。 

    谈及到数据中心的瓶颈,随着处理器性能的不断提升,未来I/O存储方面会是数据中心最大的瓶颈,英特尔早在IDF大会上,针对开放标准跟业界方向上提出固态盘应用推广趋势。同时在软件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利用合作伙伴的软件产品在英特尔平台上来进行优化,把优化的结果和一些优化的思路,我们可以给业界提供分享,帮助云计算产业发展。

  最后,谈及后端服务平台支撑,就是所谓云计算服务支撑,私有云和公有云成为未来发展重点,尽管当前这个阶段,两个云彼此之间是相互没有交集的,但未来这两类服务会逐渐走向融合的过程。另外随着用户终端类型的不断丰富,网络环境差异化导致用户对于云应用的关注,云计算服务者应该在终端客户需求上做好分析,根据用户本身的特点提供服务,这就是英特尔所倡导的平衡概念,即就是根据不同的用户,针对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根据具体的需求,通过服务提供商的分析计算,来决定提供云端服务,实现因客户以及设备来提供服务。



试理解如下:

1. 开放式数据中心是intel提出来的,目前好象就它一家在侃,别人还不太明白它什么意思。

2. 开放式数据中心是面对云计算发展的一些问题而提出来的
那么云计算面临了一些什么问题?
a.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集中管理问题,涉及到不同厂家的产品,跨平台、跨类型和跨地域,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等数据中心三大块儿。
b. 系统结构优化问题,也涉及服务器、存储、网络,也就是数据中心的优化
c. 功耗管理,高效省电
d. 云的互连互通问题

3. 以上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a. 一些核心技术都没有标准,各厂商各自标准,具有排它性质。各厂商产品标准不统一,各自为政,自成体系,导致系统封闭而难以互通互连。
b. 系统非模块化,不能灵活组合搭配,各厂商各搞各的,都强调自己的优势,而忽略与其它厂商的互通,某种意义上也是排它的技术陷井。

4. 开放式数据中心希望达到什么目标?
a. 所有厂商,各类产品遵循共同的开放技术标准,使不同厂家设备可以互连互通,方便组合,简化互连的复杂性
b. 单点硬件实现模块化功能,所有厂家的产品可以随便混搭,灵活组合。技术的复杂性隐藏在模块内,对外使用统一的开放的接口标准,降低总体系统架构的复杂性,为云计算大规模部署提供方便和可能。

5. 为什么要这么做?
云计算要求数万台设备(存储、服务器、网络)异地分布式部署,如果没有统一开放的接口标准,形成不了模块化的组合,各厂家的系统复杂性和接口标准的混乱,将会使系统架构的复杂性非常高,集中管理异常困难,从而导致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几乎不可能。(像google那样单类型应用的大规模数据中心可能是例外,因为它虽然规模大,但产品单一,可能是统一标准的服务器、存储和网络)

没有开放性的标准和模块化硬件基础设备的实现,多厂商混搭的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的建设基本上就不可能,云计算也就容易落空,只会变成空中楼阁,画饼,难以实现。

另外,基于统一的标准和模块化的产品,系统规划设计将变得简单,具有一致性,从而在功耗、安全、性能方面进行统一的整体优化,这种优化将带来系统架构级综合性能、功能的提升。


6. 为什么Intel要提这种概念?
因为Intel不是终端产品厂商,它主要是个芯片厂商,别的产品厂商如ibm、hp、sun、emc、cisco,都不关心这种概念,都想一家独大,争取市场垄断地位,大推自己的产品。它们都没有太大兴趣跟别人互连。顶多有些跨平台的网管产品,支持一下snmp网络协议,简单监控一下异构平台设备,但比起自家设备,监控信息和管理功能就差多了。

intel的终端产品市场没多少份额(虽然它也有一点自有品牌的服务器、存储),没有这种利益冲突,又想大卖芯片,因此希望市场的饼更大,打破厂商技术封锁的壁垒,推动云计算的发展,从而让自己赚的底层硬件的钱更多,而intel又与主要厂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向这些厂商大量供货。所以不是别人,而是intel,提出了这么一个类似数据中心共产主义的理想。。。

7. 这种开放式的数据中心可行吗?

理想很不错,实现起来也很困难。

首先是各厂商为了自己的技术壁垒,不愿于与其它厂商互连,他们都想锁定用户,绑定用户,让其它厂商产品无法替代,打击竞争对手,所以他们都重视发展各自的特有技术,比如集中管理技术。

其次,大家各自发展这么多年,就算想统一标准,想开放标准,也是千难万难。网络世界要是没有tcp/ip,大家连什么连?但也仅仅是一个底层网络协议,应用层的协议还大大不同呢。而服务器、存储世界,大家可能还想不出来怎么连,苹果鸭梨都长了很多年了,忽然想让他们都变成桃子,谈何容易。

再次,一个巴掌拍不响,intel是自己在瞎嚷嚷,同志们还没跟着它激动。大家心怀鬼胎,各有异心。。。
其实有些厂商也想整合别人的产品,比如HP近年提出的融合存储基础架构,就是想整合ibm、emc等厂商的存储产品,但这种整合都是以我为主的整合,是我整别人,别人都划到我这里,我再慢慢消化、消灭其它厂商,并不是互相融合,不是为了整合而奉献。

intel提出来的开放式数据中心的构想,目前仅仅是一家之言,它如果想实现,必须要和各位老大互相通气,形成共识,大家共同凑出一标准,才能慢慢实现,并发展标准。

你觉得光凑出一标准容易吗?这标准跨服务器、跨存储、跨网络设备。。。到底算什么标准,应该包括什么内容,还八字没一撇呢。。


所以说,开放式数据中心是个挺不错挺可爱的概念,但是,困难如天大,犹如老虎吃天,无处下嘴。。。先让intel到处贩卖吧,等大家都买帐了,可能就有戏了。

论坛徽章:
0
25 [报告]
发表于 2010-09-01 08:35 |只看该作者
数据中心还是会走向开放,这是大趋势。
但开放也是相对的也需要有一定的限制。
数据的高速增长使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不容乐观的世界经济形势又使企业不得不考虑如何降低IT成本,把有限的IT资金用在刀刃上,并期望得到最大的回报。最近两年炙手可热的“云”的兴起,使不少企业看到了一种颇具魅力的按需提供存储服务的新的存储模式。在新的形势下,数据中心的基础架构需要做出相应的变革,存储正在进入云时代,云时代的存储平台要求大容量、高性能、多功能,同时具有动态、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以及智能化统一管理和成本优化。为适应云时代的需求,各厂商都推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数据中心会慢慢向开放共享方向发展

论坛徽章:
0
26 [报告]
发表于 2010-09-01 16:59 |只看该作者
数据中心整合集中化发展成为了当今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其需要整合的不仅仅是服务器、网络设备和机房机柜这些看得见摸得找的物理设施的硬件整合;业务系统、运维管理等软性整合同样必不可少,而随着云计算概念的发展和普及数据中心的整合趋势更是加大了步伐,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考虑自身的内部云建设,从云计算今后的发展,整个云的发展是由很多云来覆盖的。随着数量增加,它是由服务商来提供服务的,这些云之间要实现互联互通,它的基础要有一个开放的标准,大家都遵循这样一个标准才能实现互联互通。
另外从提供服务的角度来看,服务商要提供云计算服务离不开数据中心,服务商要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心,随着数据中心的发展,它的规模会越来越庞大,如果是基于不同标准来建立,这个数据中心建设门槛会相对比较高,如果基于一种相同的标准,不是从服务器的基础来建设,是以机架,或者是以集装箱为一个基本的单位来构建这样一个数据中心的话,那么整个建设数据中心的门槛就相对降低了。所以在开放标准这块,对整个云计算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开放式数据中心无疑是未来的趋势!

论坛徽章:
0
27 [报告]
发表于 2010-09-01 17:08 |只看该作者
一定要开放。

论坛徽章:
0
28 [报告]
发表于 2010-09-01 23:5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eadwind 于 2010-09-01 23:56 编辑

数据中心该走向开放还是封闭?


根据原问题可初步简单定义开放数据中心和封闭数据中心:
开放数据中心:类似Intel提出的概念,X86+刀片+SSI标准为基础,辅以开放的网络互联、存储技术以及开放的管理平台等元素的新型数据中心;
封闭(传统)数据中心:以各大IT整体解决方案厂商为基础的数据中心,尤其偏重RISC小型机+UNIX环境,以及通常都是一家厂商的整体解决方案,涵盖主机、OS、应用软件、存储,还有独立标准的X86刀片系统等等。

传统数据中心优缺点:
优点:
1.企业级核心生产应用无论从性能还是可靠性,专有厂商的RISC+UNIX环境始终是上上之选;
2.企业级厂商一揽子解决方案有利于实施部署及售后服务;
3.集中管理解决方案更成熟。
缺点:
1.成本远高于X86开放标准产品;
2.管理难度较高,需要更专业的人才;
3.容易被厂商绑架;
4.技术更新相对较慢,对比X86,尤其在虚拟化和云计算方面落后。

开放数据中心优缺点:
优点:
1.购买成本和管理成本都更低;
2.通用标准下的选型自由度更大,不会被厂商绑架;
3.X86下新技术不断推动虚拟化发展,X86的利用率越来越高;
4.X86平台的性能增长迅猛;
5.云计算/虚拟化的最佳基石。
缺点:
1.稳定性和可靠性对比RSIC/UNIX小型机还有不小差距;
2.如Intel倡导的X86刀片的SSI标准还不够普及和深入,现在SSI联盟成员的产品尚不能保障产品混插,更何况其他标准,所以这个开放标准还不够成熟;
3.多家厂商基于同标准的产品如果出现兼容性问题等等,很容易被厂商踢皮球而导致无法解决问题;
4.一些核心级的应用对X86支持的不够好。

适用行业:

传统数据中心更适合传统的大型企业的自建数据中心,承载着大量关键业务,如银行、电信、制造业等等,这些企业往往运行着负载巨大的ERP、计费等等关键性业务,对高可靠、高可用、高性能有着极致追求,更像是Scale-up纵向扩展的应用;

开放数据中心更适合新型的互联网企业(如新浪、腾讯、阿里巴巴等)和电信企业,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数据中心成本是个大问题,而其业务应用不像大型企业的关键应用,更适合X86+开源+虚拟化的环境,而开放数据中心更满足其需求,对于电信企业来说,随着公共云计算的兴起,电信企业往往都是提供公共云计算服务的主要厂商,不管是技术上还是成本上还是最终的具体应用服务上,开放的X86平台都是首选,这些应用更像是Scale-out(横向扩展)的应用。

但同时,无论是封闭的数据中心也好还是开放的数据中心,从上面适用行业可看出,需要传统应用传统解决方案的客户,可能也有新兴的需求,如制造业企业自建数据中心也开始搭建私有云,而互联网企业如淘宝网这样的可能也有超大规模的数据库应用,需要专有厂商的RISC/UNIX小型机环境和相对封闭的高端存储环境,所以需求是灵活的,选择也不必僵化,数据中心同样可以是混合的环境。

综上,是选择传统的数据中心还是开放的数据中心,一切以需求为导向将是根本。

论坛徽章:
0
29 [报告]
发表于 2010-09-02 17:20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论坛徽章:
5
摩羯座
日期:2014-07-22 09:03:552015元宵节徽章
日期:2015-03-06 15:50:392015亚冠之大阪钢巴
日期:2015-06-12 16:01:352015年中国系统架构师大会
日期:2015-06-29 16:11:2815-16赛季CBA联赛之四川
日期:2018-12-17 14:10:21
30 [报告]
发表于 2010-09-03 10:51 |只看该作者
数据中心该走向开放还是封闭?

其实不应该走向开放也不应该走向封闭
应该是走向一种商业化开放

关键是要考虑成本的节省,能耗的节省,资源的节省
做到共享资源,高效的调度资源,尽量减少安全问题造成的损失
尽量做到结构简单,降低管理维护费用



不是做存储的,仅仅发表一下想法而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