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查看: 916 | 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理解I/O端口、I/O内存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收藏(0)] [报告]
发表于 2009-05-12 22: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外设都是通过读写设备上的寄存器来进行的,外设寄存器也称为“I/O端口”,而IO端口有两种编址方式:独立编址和统一编制。而具体采用哪一种则取决于CPU的体系结构。 如,PowerPC、m68k等采用统一编址,而X86等则采用独立编址。但对于Linux内核而言,它可能用于不同的CPU,所以它必须都要考虑这两种方式,于是它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将基于I/O映射方式的或内存映射方式的I/O端口通称为“I/O区域”(I/O region),不论你采用哪种方式,都要先申请IO区域:request_resource(),结束时释放它:release_resource()。
对于某一既定的系统,它要么是独立编址,也即“I/O端口”方式,外设寄存器位于“I/O空间”;要么是统一编制,也即“I/O内存”方式,外设寄存器位于“内存空间”(很多外设有自己的内存、缓冲区,外设的寄存器和内存统称“I/O空间”)。
2、对外设的访问分为IO端口访问和IO内存访问。
访问IO内存的流程是:request_mem_region() -> ioremap() -> ioread8()/iowrite8() -> iounmap() -> release_mem_region() 。
访问IO端口有2种途径,I/O映射方式(I/O-mapped)、内存映射方式(Memory-mapped)。前一种途径直接使用intb()/outb()之类的函数来读写IO端口,后一种是(为了达到接口的同一性)先把IO端口映射到IO内存(“内存空间”):ioport_map(),再使用访问IO内存的函数来访问IO端口。


本文来自ChinaUnix博客,如果查看原文请点:http://blog.chinaunix.net/u3/96613/showart_1926286.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