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RedMail是由张煌彬(MichaelBibby@gmail)主导开发的一套开源的邮件服务解决方案,目前已有一些实际部署的用户,并且用户反馈的效果非常好,不仅部署方便,而且得益于RedHat(R) Enterprise Linux 与CentOS的稳定,邮件系统一直都很稳定。
ChinaUnix以电子邮件形式对张煌彬先生进行了采访,以下是采访内容:
ChinaUnix:简单介绍一下您自己吧,比如兴趣爱好等:)
张煌彬:我出生于1984年,老家在福建龙岩,现在深圳生活和工作。2002年底接触电脑及Linux,之后一直使用Linux和FreeBSD/OpenBSD做桌面系统,曾担任为期一年的RHCE讲师。目前就职于一家跨国公司,从事Linux系统管理方面的工作。喜欢旅游,乐于分享,追求内心的宁静。
![]()
ChinaUnix:能简单介绍一下你主导的iRedMail/iRedOS开源邮件服务解决方案项目么?
张煌彬:iRedMail是一套基于GPL发布的Shell脚本,目的是全自动安装和配置邮件服务所需要的、以Postfix为核心的开源软件集合。它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命令行下的用户交互界面,用户只需要简单地选择他所希望使用的组件,就可以在几分钟内部署好一台功能强大的邮件服务器。
iRedOS则是裁减CentOS5.x 系统,去掉邮件服务不需要的软件包,并集成iRedMail脚本的操作系统光盘,和安装CentOS是一样的操作,但是使用起来比用iRedMail更简单一些。用户只需要填写几个简单的参数,就可以部署好邮件服务器。
目前iRedMail只支持RedHat(R) Enterprise Linux 和CentOS5.x 版本,支持i386和x86_64平台,支持使用MySQL或OpenLDAP来存储虚拟域和虚拟用户。iRedMail/iRedOS的下载地址,以及从其它邮件方案迁移到iRedMail的文档也都可以在官方网站的首页找到。
ChinaUnix:什么时候开始该邮件服务解决方案的?为什么会开发它呢?
张煌彬:2007年11月1日,我离开了当时的公司,从那时候开始就启动了这个项目。但是当时是基于OpenBSD开发的。因为非常喜欢OpenBSD,但是苦于网上没有比较完善的基于OpenBSD的开源方案,所以打算通过完善开源方案来推广OpenBSD,算是"曲线救国"吧。后来发现国内OpenBSD用户实在太少,就将方案迁移到了RedHat(R) Enterprise Linux和CentOS平台,以扩大用户群。
邮件服务历来被认为是Linux下最复杂、最难配置的服务之一,而iRedMail/iRedOS就是为了Linux系统管理员可以方便、快速地部署好功能强大的邮件服务器。而且LDAP技术也是门槛较高的技术之一,但是却非常适合用来存储邮件用户等账号信息,还可以很好地与其它许多应用进行账号整合,实现单点验证(SingleIdentified)和单点登录(SingleSign-On),非常适合企业应用。而这些就是iRedMail/iRedOS要实现的目标之一,为企业提供一个强大的开源方案。
ChinaUnix:在技术方面,iRedMail有哪些亮点?
张煌彬:太多了,例如很好的反垃圾邮件效果,灵活的用户权限控制,等等。建议大家到官方网站的首页查看功能列表。
也许邮件系统管理员最关心的是反垃圾邮件的效果,在这里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iRedMail的反垃圾邮件效果很好,这点可以从"成功案例"页面的用户评价上得到证实。
另外,由于iRedMail提供了完整的脚本代码,所以即使项目无疾而终,企业也不需要担心因为不了解配置细节等问题而无法维护邮件系统。
ChinaUnix:在开源方面,iRedMail项目为开源社区做了哪些工作?
张煌彬:目前iRedMail项目在开源方面,主要做的除了自身使用开源软件来提供邮件系统各个功能,以此来推广开源软件之外,还积极向软件官方反馈测试结果,提交补丁等代码,并且维护着一些软件的简体中文翻译。最主要的是RoundcubeWebMail 程序。
ChinaUnix:能否谈谈现在iRedMail/iRedOS项目的不足和困难,以及以后的目标和发展规划?
张煌彬:目前项目主要是缺乏熟悉PHP的成员,因为邮件系统里有许多组件都使用PHP来开发,如果没有二次开发能力,要完善这个项目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ChinaUnix:是否有支持其它Linux发行版的计划?
张煌彬:暂时没有。目前最需要的是一个管理后台,这是我当前最需要花时间的地方。当然,如果有朋友愿意赞助我来做这样的移植/扩展工作,我很乐意。
ChinaUnix:能否谈谈您对在国内做开源项目的经验和体会?
张煌彬:在网上有一篇题为《如何做开源--ABC》的文章,说得很准确。在这里我结合做iRedMail的经验,说说自己的体会,也许有点杂乱:
*)关于技术:
积极主动的宣传。不要等着杂志、论坛来采访你,你必须自己先自问自答写好采访稿,然后投稿给杂志、论坛。因为只有你最了解自己的项目,也只有你在乎你的项目。
积极地向软件上游反馈测试结果和bug报告,如果自己制作了补丁,也请及时向上游提交。
在项目的初期,请全部用英文,包括网站、文档、svn修改记录、代码注释。
QQ永远是吹水的地方,不是聊技术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在QQ群里做的技术解答也无法分享给后来者。邮件列表才是最好的选择,即使是论坛也比QQ好。
*)关于挑选团队成员:
不要相信持有类似"如果中国人有足够的钱养活自己和家人,中国的开源肯定很红火。"观点的人,他们不会是开源社区的参与者,他们只是索取者。他们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证明自己没有时间做开源,参与开源。遇到这样的人,请直接"漂过"。
当你告诉他,要想加入项目,必须从做测试、做论坛解答开始,他的热情就降了一大半的人,请感谢他。因为他以行动直接告诉你,他不是你要找的项目成员。
从那些实实在在做事、制作patch、在论坛帮忙解答问题的朋友中挑选你认为合适的人选作为团队成员。因为他已经在做着项目成员应该做的事情。
*)关于捐赠:
不要期待国人捐赠你的项目。老外如果用了你的项目,并且他认为确实给他带来了便利,他们会很乐意捐赠给你。而国人99.9%不会。因为他们认为用了你的产品,是给公司带来便利,所以应该找公司要捐赠、要赞助。他们丝毫不认为你的项目是在帮助他自己--如果他没干好自己分内的事(也就是你的项目做的事),老板扣的是他的工资。
*)心态及其它:
感谢那些帮助过你的人。
调整好心态。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考虑,但是不管怎样,一定要弄清楚需要什么,拥有什么。
做好长期坚持的准备。如果你希望自己的项目有所成就,请坚持,坚持,再坚持。
没有必要公开私人联系方式,有邮件列表就够了。
ChinaUnix:要不要来段"谢谢CCTV,谢谢MTV"之类的致谢?
张煌彬:谢谢《开源时代》给我这个专访的机会。一直以来,iRedMail都得到了很多网友的支持和帮助,包括技术、宣传推广,等等,当然还有现金捐赠。我将这些朋友的名字分别记录在了"致谢"和"捐赠"页面:
致谢:http://www.iredmail.org/wiki/index.php/Credits
捐赠用户列表:http://www.iredmail.org/wiki/index.php/Donations
非常感谢所有帮助和支持我、以及iRedMail开源项目的朋友。没有你们的帮助和支持,这个项目不会取得现在的成就。非常感谢!
[ 本帖最后由 Send_linux 于 2009-2-12 11:17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