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徽章:
- 0
|
全靠这篇文章,已安装好,谢谢各位啦!
我相信你已经把F:盘上要备份的资料全部备份了。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你的每一个Windows的盘符对应什么硬件设备。
一般来说,C盘对应/dev/hda1
D盘对应/dev/hda5
E盘对应/dev/hda6
F盘对应/dev/hda7
现在选中F盘对应的/dev/hda7,删除它。然后在空闲的硬盘空间(应该有5G,因为我们删除了一个5G的F盘)上建立一个新的分区,选择分区类型为SWAP,也就是交换分区。它的大小应该按照上一章的方法选择3倍于实际内存的大小或者适当的数字。但是请注意,最好大小为2的N次幂的数字。
添加完成这个交换分区的设定,现在我们再添加一个分区,这个分区类型选择为ext3,然后有一个mount point之类的选项,也就是我们说的挂装点,设置成“/”。把它的大小设置成为剩下的所有空间的大小。这样把整个硬盘空间都利用起来。
检查一下是不是还有什么没有作对?如果发现有问题,现在修改还来得及,因为我们所做的修改还没有保存到硬盘里面去。如果一切无误,选择下一步,现在硬盘的内容将按照我们设定的方式变化。
是不是有点激动?哈哈,说不定会搞砸呢?我以前第一次安装Redhat用了7个小时才搞懂什么叫做挂装点。整个硬盘从头到脚被分区无数次,安装完成以后什么资料都没有,哈哈,说不定你刚才的某一步做错了会和我一样而可怜呢。不过如果不是切肤之痛,怎会记忆犹新?搞Linux就是需要大胆的尝试,就象邓小平同志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