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查看: 836 | 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zzly的PowerPC+嵌入式liunx学习笔记(一)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收藏(0)] [报告]
发表于 2008-12-11 14: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url]
序 言    8
第一章    虚拟机下安装Ubuntu 8.04. 9
1.1   Vmware 下Ubuntu8.04 的vmware-tools 终极解决办法... 9
1.2   如何启用 Ubuntu 中的 root 帐号... 9
1.3   Ubuntu 8.04 的root 用户以中文桌面登录... 10
1.4   如何启动直接进入字符界面... 10
1.5   忘了ROOT密码怎么办?... 10
1.6   Ubuntu8.04配置SSH服务... 11
1.7   Ubuntu下vi不能使用方向键怎么办?... 12
1.8   修改IP等网络参数的方法总结... 12
1.9   如何访问window主机的共享目录... 13
1.10 利用虚拟机挂载NFS 分区... 13
1.11 我推荐的8.04源... 14
序 言
为记录自己学习PowerPC+Linux的过程,写下这个手册,便于我以后查阅,也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解决开发中遇到的问题。我遇到很多问题都是从网上找到的解决方案,感谢Baidu和google,感谢提供这些解决方案的Linuxer和PowerPCer。网上关于ARM的文章多如牛毛,关于PowerPC的文章却少之又少,不知道会遇到怎样的困难,不知道能不能坚持下去,加油~~

操作系统: Windows XP SP3
虚拟机软件:Vmware server 1.0.3
虚拟机操作系统:ubuntu 8.04 desktop (单CD下载版)
GCC版本:Gcc-4.2.4
硬件平台:处理器 MPC8360E

Freescale 提供的Ltib 自带:
Linux-2.6.22
u-boot-1.2.0
powerpc-linux-gcc
第一章            虚拟机下安装Ubuntu 8.04
首先先开始安装 Ubuntu。其实Ubuntu不是很适合做开发,安装其他的发行版本比如Red Hat 、Mandrake等等更好一些。不过既然它那么流行,我依然坚持下去吧。
具体的安装过程就不说了,以下记录了一些安装好系统后需要进行的操作。
1.1        Vmware 下Ubuntu8.04 的vmware-tools 终极解决办法
Vmware-tools相当于虚拟机的显卡驱动,有了它显示效果会好些,不装亦可。
解决方法:
1) 下载open-vm-tools:
http://jaist.dl.sourceforge.net/sourceforge/open-vm-tools/open-vm-tools-2008.05.02-90473.tar.gz
这个是已经编译的版本,只有编译过的版本才能用于接下来的操作;
2) 解压该文件,进入modules/linux 目录,将vmxnet 重命名为vmxnet-only,其他也改为对应的xxx-only。分别执行tar -cf xxx.tar xxx-only;
3) 将xxx.tar 都复制到 /usr/lib/vmware-tools/modules/source,替换原来的文件;
4) sudo vmware-config-tools.pl 成功编译通过。
来自:http://blog.chinaunix.net/u2/68498/showart_723489.html
1.2        如何启用 Ubuntu 中的 root 帐号
Ubuntu默认是不启用root用户的,这对于做开发的我们显然十分的不方便。有压迫就有抵抗,我们来启用root用户。
◆允许 su 到 root
非常简单,下面是设置的方法:
me@tipfoo:~$ sudo passwd
Password: 输入安装时那个用户的密码
Enter new UNIX password: 新的Root用户密码
Retype new UNIX password: 重复新的Root用户密码
passwd:已成功更新密码
◆允许root登录
如果要允许root登录(不推荐),则这样操作:
me@tipfoo:~$ gksu /usr/sbin/gdmsetup
(或者使用桌面菜单:系统>系统管理>登录窗口)
点“安全”选项页,选择“允许本地管理员登录”。
注:这一步依赖上一步
◆不输入密码直接登录
在论坛上也看见有人抱怨,家中的Ubuntu不能像Window$那样──不用输入密码就能登录。其实同样能做到:
就在上一步的“安全”选项页中,勾选:
“启用自动登录”,“用户”选择(如:“me”);
注意:公共用的计算机千万不能这么设置!

1.3        Ubuntu 8.04 的root 用户以中文桌面登录
root登陆Xwindows时,默认进入的是英文桌面。如果想换成中文桌面,可以修改root 下隐藏文件.profile 文件最后两句为:
LANG="zh_CN.UTF-8"
LANGUAGE="zh_CN:zh"

来自:http://www.linuxdiyf.com

1.4        如何启动直接进入字符界面
我们更喜欢的是字符界面——占资源极少,界面友好。Ubuntu不想其他的Linux版本可以修改init.d来修改默认的登陆方式。我们可以这样让Ubuntu从字符界面(命令行)登录,首先安装sysv-rc-conf。
即 sudo apt-get install sysv-rc-conf
运行sysv-rc-conf
即 sudo sysv-rc-conf
运行后在选项中寻找到2列 对于的gdm项,去掉选择gdm即可。
注意!当你重新启动Ubuntu之后进入了字符界面之后,又想回到图形环境不是用startx命令,而是telinit 3。(我发现其实是startx而不是telinit 3,这里)

1.5        忘了ROOT密码怎么办?
1.使用Linux 系统启动软盘
如果你已创建了Linux 系统的启动软盘,而且设置计算机系统从软盘启动,当显示boot 提示符后输入:
boot: linux single
系统进入了提示符为“#”的单用户模式,计算机引导的运行级别为1,本地文件系统被挂载,很多系统服务没有运行,跳过所有系统认证,是一个系统管理员使用特定的机器,把 root 文件系统挂为读写,此时你可以使用:
(1)passwd 程序来设置root的新密码
# passwd root
# reboot
重启系统后,root 密码已被更新。
(2)通过修改 /etc/shadow 文件,删除root 的密码
# cd /etc
# vi shadow
将以root 开头的一行中“root:”后和下一个“ :”前的内容删除,
第一行将类似于“root ::⋯⋯”,保存后重启系统,root 密码置为空。
2.以LILO 多系统引导程序启动
当系统以LILO 引导程序启动时,在出现LILO 提示符时输入:
LILO: linux single
进入单用户后,更改password 的方法同1。
3.以GRUB 多系统引导程序启动
用GRUB引导系统进入单用户步骤:
(1) 启动GRUB,选择Red Hat Linux的选项,然后键入 e 来编辑;
(2) 选择以kernel开头的一行,再按e 键,在此行的末尾,按空格键后输入single,以回车键来退出编辑模式;
(3) 回到了 GRUB 屏幕后,键入 b 来引导进入单用户模式。
进入单用户后,更改password 的方法同1。
来自:http://www.hacker.cn/Get/linux/0591610385163745.shtml
1.6        Ubuntu8.04配置SSH服务
开启了SSH,我们就可以使用Putty来登陆ubuntu了。Putty的强大要使用了才能体会,比如可以在Windows与Ubuntu之间复制粘贴,可以根据窗口大小自动更改显示,等等。
网上有很多介绍在Ubuntu下开启SSH服务的文章,但大多数介绍的方法测试后都不太理想,均不能实现远程登录到Ubuntu上,最后分析原因是都没有真正开启ssh-server服务。
最终成功的方法如下:
#sudo apt-get install openssh-server
Ubuntu缺省安装了openssh-client,所以在这里就不安装了,如果你的系统没有安装的话,再用apt-get安装上即可。
然后确认sshserver是否启动了:
#ps -e |grep ssh
如果只有ssh-agent那ssh-server还没有启动,需要/etc/init.d/ssh start,如果看到sshd那说明ssh-server已经启动了。
ssh-server配置文件位于/ etc/ssh/sshd_config,在这里可以定义SSH的服务端口,默认端口是22,你可以自己定义成其他端口号,如222。为了更安全,建议更改端口,然后重启SSH服务:
#sudo /etc/init.d/ssh resart

来自:http://www.jlamp.cn/article/0c/526.html

1.7        Ubuntu下vi不能使用方向键怎么办?
Vi是在字符界面下使用最频繁的文本编辑软件,但是Ubuntu8.04中如果使用vi会发现输入方向键、回车或者其他一下键之后,就会出现乱码。5555~~没有vi我们可如何是好呀。其实很简单,我们输入命令时不使用vi而是vim即可。
1.8        修改IP等网络参数的方法总结
A、修改ip地址
即时生效:
# ifconfig eth0 192.168.0.20 netmask 255.255.255.0
启动生效:
修改/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B、修改default gateway
即时生效:
# route add default gw 192.168.0.254
启动生效:
修改/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C、修改dns
修改/etc/resolv.conf
修改后可即时生效,启动同样有效
D、修改host name
即时生效:
# hostname fc2
启动生效:
修改/etc/sysconfig/network

1.9        如何访问window主机的共享目录
首先要在ubuntu下安装samba和samfs
#sudo apt-get install samba
#sudo apt-get install smbfs

然后在windows下共享文件夹,这里我建立的是linux这个共享文件夹。Ubuntu下也建立一会挂载的目录例如 mkdir /mnt/linux
好了,我们就可以使用:
#mount –t smbfs //192.168.21.65/linux /mnt/linux/ -o username=administrator,iocharset= uft8, code page=cp936, dmask=777,fmask=777
来把Windows下的共享目录挂载到Ubuntu下的/mnt/linux/了。-t参数是指挂载的文件系统类型 –o 是options 参数中提供了用户名 后面几个参数是为了避免中文显示不正常。
卸载该目录的命令是:#umount /mnt/linux/
也可以使用Ubuntu建立smb共享文件夹,然后Windows来访问,这里不做介绍了。

1.10   利用虚拟机挂载NFS 分区
为何要挂载NFS分区呢?nfs就是network file system, nfs分区可以将PC 机的一个目录虚拟,通过网络共享给嵌入式linux 使用,省去了将程序烧入flash的烦恼。
1)服务端安装nfs-kernel-server(新立得或apt-get install);
2)服务端建立nfs目录,我建立的是 /nfsroot;
3)确认两台机子之间可以互相ping通再进行下一步。
4)修改服务端的 /etc/exports 文件
添加以下内容:
/nfsroot  *(rw,sync,no_root_squash)
*号代表允许所有IP访问。
5)服务端重启nfs服务,在终端中执行以下命令:
#exportfs -rav
#etc/init.d/nfs-kernel-server restart
对于其他发行版的标准linux命令是:
#service portmap start
#service nfs start
6)客户端中输入:mount -t nfs -o nolock serverip:/nfsroot /tmp
意思是把nfsroot目录挂载到开发板的tmp 目录中了。
7) 结束挂载命令:umount /tmp

若启动nfs server时挂starting NFS common utilities在这句不动了,可以尝试:
#vim/etc/network/interfaces
然后修改为:

auto lo
iface lo inet loopback

iface eth0 inet static
address 192.168.1.100
netmask 255.255.255.0
gateway 192.168.1.1

auto eth0

"192.168.1.100 " 是我的静态ip
"255.255.255.0" 是我的子网掩码
"192.168.1.1" 是我的网关
"eth0" 是我正在使用的网卡
1.11   我推荐的8.04源
我们学校的源 电子科技大学更新源(推荐教育网和网通用户使用):
deb
[url=http://ubuntu.dormforce.net/ubuntu/]http://ubuntu.dormforce.net/ubuntu/

hardy main multiverse restricted universe
deb
http://ubuntu.dormforce.net/ubuntu/
hardy-backports main multiverse restricted universe
deb
http://ubuntu.dormforce.net/ubuntu/
hardy-proposed main multiverse restricted universe
deb
http://ubuntu.dormforce.net/ubuntu/
hardy-security main multiverse restricted universe
deb
http://ubuntu.dormforce.net/ubuntu/
hardy-updates main multiverse restricted universe
deb-src
http://ubuntu.dormforce.net/ubuntu/
hardy main multiverse restricted universe
deb-src
http://ubuntu.dormforce.net/ubuntu/
hardy-backports main multiverse restricted universe
deb-src
http://ubuntu.dormforce.net/ubuntu/
hardy-proposed main multiverse restricted universe
deb-src
http://ubuntu.dormforce.net/ubuntu/
hardy-security main multiverse restricted universe
deb-src
http://ubuntu.dormforce.net/ubuntu/
hardy-updates main multiverse restricted universe

浙江省杭州市双线服务器(推荐电信用户使用):
deb
http://mirror.lupaworld.com/ubuntu
hardy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
http://mirror.lupaworld.com/ubuntu
hardy-security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
http://mirror.lupaworld.com/ubuntu
hardy-updates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
http://mirror.lupaworld.com/ubuntu
hardy-backports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
http://mirror.lupaworld.com/ubuntu
hardy-proposed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src
http://mirror.lupaworld.com/ubuntu
hardy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src
http://mirror.lupaworld.com/ubuntu
hardy-security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src
http://mirror.lupaworld.com/ubuntu
hardy-updates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src
http://mirror.lupaworld.com/ubuntu
hardy-backports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src
http://mirror.lupaworld.com/ubuntu
hardy-proposed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到此Ubuntu8.04的安装和配置已基本完成。下一章我们进入ltib的安装,ltib是freescale公司提供的开发工具包,里面包含了我们在PowerPC上开发嵌入式linux所需要的一切工具。


本文来自ChinaUnix博客,如果查看原文请点:http://blog.chinaunix.net/u2/86510/showart_1713995.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