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查看: 1263 | 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Linux内核参数-与磁盘IO子系统有关的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收藏(0)] [报告]
发表于 2008-09-10 15:0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很重要的一篇文章
/proc/sys/vm/dirty_ratio
这个参数控制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写缓冲区的大小,单位是百分比,表示系统内存的百分比,表示当写缓冲使用到系统内存多少的时候,开始向磁盘写出数据。增大之会使用更多系统内存用于磁盘写缓冲,也可以极大提高系统的写性能。但是,当你需要持续、恒定的写入场合时,应该降低其数值,一般启动上缺省是
10。下面是增大的方法:
echo ‘40′ > /proc/sys/vm/dirty_ratio
/proc/sys/vm/dirty_background_ratio
这个参数控制文件系统的pdflush进程,在何时刷新磁盘。单位是百分比,表示系统内存的百分比,意思是当写缓冲使用到系统内存多少的时候,
pdflush开始向磁盘写出数据。增大之会使用更多系统内存用于磁盘写缓冲,也可以极大提高系统的写性能。但是,当你需要持续、恒定的写入场合时,应该降低其数值,一般启动上缺省是
5。下面是增大的方法:
echo ‘20′ > /proc/sys/vm/dirty_background_ratio
/proc/sys/vm/dirty_writeback_centisecs
这个参数控制内核的脏数据刷新进程pdflush的运行间隔。单位是 1/100 秒。缺省数值是500,也就是 5
秒。如果你的系统是持续地写入动作,那么实际上还是降低这个数值比较好,这样可以把尖峰的写操作削平成多次写操作。设置方法如下:
echo “200″ > /proc/sys/vm/dirty_writeback_centisecs
如果你的系统是短期地尖峰式的写操作,并且写入数据不大(几十M/次)且内存有比较多富裕,那么应该增大此数值:
echo “1000″ > /proc/sys/vm/dirty_writeback_centisecs
/proc/sys/vm/dirty_expire_centisecs
这个参数声明Linux内核写缓冲区里面的数据多“旧”了之后,pdflush进程就开始考虑写到磁盘中去。单位是 1/100秒。缺省是 30000,也就是
30 秒的数据就算旧了,将会刷新磁盘。对于特别重载的写操作来说,这个值适当缩小也是好的,但也不能缩小太多,因为缩小太多也会导致IO提高太快。建议设置为
1500,也就是15秒算旧。
echo “1500″ > /proc/sys/vm/dirty_expire_centisecs
当然,如果你的系统内存比较大,并且写入模式是间歇式的,并且每次写入的数据不大(比如几十M),那么这个值还是大些的好。
与网络IO子系统有关的
/proc/sys/net/ipv4/tcp_retrans_collapse
这个参数控制TCP双方Window协商出现错误的时候的一些重传的行为。但是在老的2.6的核(
echo ‘0′ >/proc/sys/net/ipv4/tcp_retrans_collapse
提高Linux应对短连接的负载能力
在存在大量短连接的情况下,Linux的TCP栈一般都会生成大量的 TIME_WAIT 状态的socket。你可以用下面的命令看到:
netstat -ant| grep -i time_wait
有时候,这个数目是惊人的:
netstat -ant|grep -i time_wait |wc -l
可能会超过三四万。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修改 linux kernel 的 tcp time wait的时间,缩短之,有个 sysctl
参数貌似可以使用,它是 /proc/sys/net/ipv4/tcp_fin_timeout,缺省值是
60,也就是60秒,很多网上的资料都说将这个数值设置低一些就可以减少netstat
里面的TIME_WAIT状态,但是这个说法是错误的。经过认真阅读Linux的内核源代码,我们发现这个数值其实是输出用的,修改之后并没有真正的读回内核中进行使用,而内核中真正管用的是一个宏定义,在
$KERNEL/include/net/tcp.h里面,有下面的行:
#define TCP_TIMEWAIT_LEN (60*HZ) /* how long to wait to destroy
TIME-WAIT
* state, about 60 seconds */
而这个宏是真正控制 TCP TIME_WAIT 状态的超时时间的。如果我们希望减少 TIME_WAIT
状态的数目(从而节省一点点内核操作时间),那么可以把这个数值设置低一些,根据我们的测试,设置为 10 秒比较合适,也就是把上面的修改为:
#define TCP_TIMEWAIT_LEN (60*HZ) /* how long to wait to destroy
TIME-WAIT
* state, about 60 seconds */
然后重新编译内核,重启系统即可发现短连接造成的TIME_WAIT状态大大减少:
netstat -ant | grep -i time_wait |wc -l
一般情况都可以至少减少2/3。也能相应提高系统应对短连接的速度。
From:
http://www.pgsqldb.org/mwiki/index.php/Linux%E5%86%85%E6%A0%B8%E5%8F%82%E6%95%B0
               
               
               
               
               

本文来自ChinaUnix博客,如果查看原文请点:http://blog.chinaunix.net/u/5547/showart_1183064.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