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徽章:
- 0
|
应用程序
外壳
系统调用接口
Linux内核
(单内核)
硬件
1、 单内核模型
操作系统最内层的部分为内核(kernel),而最外层为外壳(shell)。用户使用外壳与操作系统进行了交互,位于外壳与内核之间的是系统实用程序(utility).
与传统的单内核不同的是,Linux采用了一种混合的单内核,支持可加载内核模块(kernel loadable module,KLM),这样在内核中要以动态加载或卸载设备驱动程序和内核层.可加载的模块仅在使用时占用内存.以下命令可列出、查看及管理KLM:
lsmod(列出当前已加载到内核的模块)
insmod(安装(加载模块)一个klm)
modprobe( 管理KLM)
rmmod(从内核中先移除KLM)
depmod(处理模块间的依赖关系)
ksyms(显示内核符号及其所属的模块)
Linux最流行的shell程序有: sh(borne shell)、Ksh(korn shell)和bash(borne-again shell)。
Linux 目录结构:
bin(包含操作系统使用的程序及二进制程序)
boot(引导系统)
dev(设备节点或链接到的硬件设备的文件)
etc(系统配置信息)
home(用户的主目录)
lib(操作系统所需的库)
mnt(临时安装其他文件系统,如cd-rom)
Proc(伪文件,包含linux的配置及运行有关的信息,是内核在运行时的一个视图)
sbin(存放系统启动过程中所使用的系统二进制文件)
tmp(临时文件)
tuser(用户程序及实用程序,以及/usr/bin、/usr/sbin和/usr/local/bin等子目录)
var(信息随系统运行而不断变化,如日志文件和假脱机打印(print spool)文件等)
linux网络实用程序:
arp(地址解析协议)
ethtool(硬件层管理及监视网络适配器)
ifconfig(配置和管理网络适配器)
route(操作IP路由表)
linux操作系统常用程序:
date(显示或设置系统时间)
clock(确定处理器时间)
chkconfig(查询及修改系统服务运行级别的信息)
grub(引导加载程序)
init( 启动及控制系统进程)
lsmod(列出已加载的模块)
poweroff(关闭系统及电源)
service(启动服务)
2、微内核模型:
微内核(microkernel),包含了比单内核更多更好的层次。
系统服务
I/O管理
进程管理
虚拟内在管理
进程调用管理
图形系统
微内核
硬件抽象层
硬件
微内核模型
本文来自ChinaUnix博客,如果查看原文请点:http://blog.chinaunix.net/u1/57392/showart_446869.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