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查看: 1099 | 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linux安装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收藏(0)] [报告]
发表于 2007-11-24 20: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这个是10月份安装linux的时候记录的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先记录这里,方便自己以后查阅:
---------------------------------------------------------------------------
安装前检查
是否支持已有的硬件???
然后,
安装之前 先查看硬件的型号:
键盘 鼠标 网卡 显卡 等等 因为安装过程中会要求选择 硬件类型
----------------------------------------------------------------------
安装光盘的制作:
下载的ISO文件 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带引导功能的安装类型,可以用它来直接安装
yarrow-i386-disc1.iso
yarrow-i386-disc2.iso
yarrow-i386-disc3.iso
另一种是源代码格式,用于开发 不能用于安装
yarrow-SRPMS-disc1.iso
yarrow-SRPMS-disc2.iso
yarrow-SRPMS-disc3.iso
windows下使用easy cd creator来刻录
注意:不能直接拖入光盘
      而是在easy cd creator中添加要刻录的iso文件   切记!!!!
------------------------------------------------------
准备安装空间
linux对硬盘的辨认:
对IDE接口硬盘
IDE0 MASTER = /dev/hda(主盘)   IDE0 slave = /dev/hdb(从盘)
IDE1 MASTER = /dev/hdc(主盘)   IDE0 slave = /dev/hdd(从盘)
对SCCI接口硬盘
SCCI0 = /dev/sda
SCCI1 = /dev/sdb
对硬盘分区的辨认:
/dev/hda1  表示hda硬盘的第一个分区
/dev/sda2  表示sda硬盘的第二个分区
在windows下安装linux 必须先清空一个windows分区
并做好标记 : 比如在其中放几个文件
-----------------------------------------------------------
linux的安装位置
/  根分区
linux需要一个分区作为整个目录结构的起始点
如果只为linux分一个区的话,我们安装的所有的软件都将在这个分区下边
linux使用挂载的方式把一个分区跟一个目录联系起来
比如:如果要在/dev/hda2上安装linux 就需要把/dev/hda2挂载在/ 根目录下

这样以后写在根目录下的文件均写在 / 根目录下
swap 交换分区
交换分区使用类似windows虚拟内存的技术,在硬盘分区放置内存中的内容
大小是 实际内存的 1——2倍
------------------------------------------------------------------
开始安装
安装界面:
图形界面(默认)
字符界面--在引导提示符上输入linux text
文本模式不支持中文??????:对!!!只有在图形界面形式下才能显示中文 文本模式显示不了中文
1键盘使用默认值 US
2鼠标选 IntelliMouse(PS/2)
3显示器 选用默认
4安装类型 : 个人桌面 Personal Desktop
              工作站   Workstation
              服务器   Server
              自定义   Custom
5安装盘设置(重要):
自动分区(Autopartition):一个空硬盘 时选择这个 自动将硬盘划分成合适大小 并挂载目录
Disk Druid:是一种分区工具
选择分区工具(Disk Druid):如果已经安装了其他操作系统 选这个 使用Druid分区工具
选分区工具之后出现 分区画面:
删除一个windows分区后 出现free(空空间)
再新建一个分区(点new键)开始将 根目录 挂载到需要的分区上
挂载完/目录之后 配置swap分区 swap分区不需要挂载 Mount Point 不填 跳过后填入swap类型和所需大小即可
剩余的空间 可以挂载的其他的目录再new一次 比如:/opt  这样以后写在/opt目录下的文件 均写入这个目录
这意味着/opt目录的内容和根目录的 内容是放在不同的分区上的



**********************************************************
系统 管理命令
***********************************
系统环境的设置
1 网络的设置
route -n
查看默认路由????
ping命令
ctrl+c:结束ping命令
route add default gw 10.0.0.138 :设置系统的默认网关为10.0.0.138
2 启动开启服务的配置
3其它配置
******************************************
管理linux磁盘文件系统
1 从windows远程登陆到linux服务器系统的 登陆管理工具 putty 的环境设置
2 使用外部的存储设备
windows中对外部存储设备的辨认是自动化的比如A:盘是软盘驱动器
硬盘分区和光盘驱动器都有相应的编号
linux中的外部存储设备 都要有相应的设备文件名,
不能直接使用,需要挂载
比如:挂载软驱
# mount /dev/fd0 /mnt/floppy
linux的 /mnt 目录就是专门用于挂载外部设备的
在系统创建时候/mnt目录下就会有
/mnt/floppy和/mnt/cdrom两个目录
用于挂载软驱和光驱 当然我们还可以自己创建其他的目录
挂载 光驱:
# mount /dev/cdrom /mnt/cdrom
挂载命令:mount 设备文件名 挂载点(mount point)
linux中常用的外部设备文件名:
软盘        /dev/fdn (n=0,1,2....
光驱(IDE) /dev/cdrom(->/dev/hdX) cdrom是个符号连接
光驱(SCSI)/dev/scdN(N=0,1.....
硬盘 (IDE)  /dev/hdX (X=a,b,c....
硬盘 (SCSI) /dev/sdX (X=a,b,c.....
U盘         /dev/sdX (X=a,b,c..... USB接口的U盘移动硬盘 均是这种文件形式
注意:1 使用外部存储设备前 均要先为设备创建目录并挂载 才能使用
      2 硬盘必须先分区才能使用
一般使用的过程:
1 挂载外设
2 读写挂载点
3 卸载设备
umount /dev/cdrom 等价于 umount /mnt/cdrom
4 移走外部存储介质
使用df命令查看系统的 挂载情况
eject命令 弹出光驱
eject -t 命令 收回光驱
千万不要重复挂载 不同的设备到同一个目录,否则会出错
挂载硬盘
硬盘是特殊的块设备,需要分区之后才能使用
1 分区
2 格式化
3 挂载分区
4 读写挂载点
5 卸载分区
挂载U盘
U盘是USB设备,内置USB-SCSI转换接口,所以被认为是SCSI硬盘,默认都划分了一个分区
使用方法:
# mkdir /mnt/u
# mount /dev/sda1 /mnt/u
需要事先驱动(内核要支持SCSI和USB接口)
# modprobe usb-storage 检查驱动模块
文件系统类型
文件系统类型选项
# mount -t 文件系统类型 设备 挂载点
挂载windows FAT32格式的介质
# mount -t  vfat /dev/hda1 /mnt/c
# mount -t  vfat /dev/fd0 /mnt/floppy
windows NTFS格式的介质默认的内核不能辨认需要重新编译内核
# mount -t  ntfs /dev/hda0 /mnt/d
数据光盘格式:iso9660,udf
# mount -t  iso9660 /dev/cdrom /mnt/cdrom
注:最新的内核一般能自动识别 介质的文件类型
    所以-t选项一般省略  若不能识别的话 则要手动指定
挂载选项:
选项用来调整对外部介质的访问效果
mount -o 选项 设备 挂载点
不同的文件系统类型具有不同的选项
可查看帮助文档
windows分区的常用挂载选项
iocharset=charset
如:设置文件系统的字符编码为gb2312和utf8
# mount -t  vfat -o iocharset=gb2312 /dev/hda1 /mnt/c
# mount -t  vfat -o iocharset=utf8 /dev/hda1 /mnt/c
这常在显示中文的时候用 默认的字符编码不对时 是无法正确显示
中文字符的
常用移动介质挂载选项
rw/ro
说明:读写/只读模式,适用于所有类型
例:# mount /dev/fd0 /mnt/floppy -o ro
uid=user name/uid,gid=groupname/gid
说明:为挂载点目录指定属主和组身份
# mount /dev/sdb2 /mnt/floppy -o uid=redhat,gid=redhat 默认属主是当前用户
umask=权限掩码
说明:设置挂载点目录的文件权限掩码
# mount -o uid=redhat,umask=0077  /dev/sdb2  /d
-------------------------------------------------------
文件系统优化
使用文件系统 一般要遵循如下的步骤:
1 在硬盘创建分区 fdisk命令
2 在创建好的分区上 建立文件系统 mkfs命令
3 挂载创建好的文件系统 到系统中 mount命令(注:如果需要系统每次启动时自动挂载的文件系统 需要在文件 /etc/fstab 中添加响应的设置行)
4 卸载 已经装好的文件系统
mkfs -t ext3 -b 4096(1024,2048) -i 4096  -m 5 /dev/sdb1
将sdb1分区格式化为ext3格式文件系统 且文件系统的 数据块大小为4096字节 -i指定每个i结点对应多少个数据块 它的值为-b值的整数倍(1,2,3...)
-m 指定为系统管理员保留的空间 -m 5 保留%5的硬盘空间 默认也是保留5%
tune2fs :调整ext2/ext3文件系统的格式
-l   查看文件系统信息
-c    设置强制自检的挂载次数 count为负数时候 永远不自检
-i    设置强制自检的间隔时间 n为负数时候 永远不自检 因为每挂载一次就+1 但是永远不可能等于负数
-m  设置保留空间的百分比
-j             将ext2文件系统转换为ext3文件系统 原始的文件不会被破坏 只是格式发生了转换
如: tune2fs -j /dev/sda0 就可以将sda0分区格式转换成ext3格式
fsck:检查文件系统数据完整性的工具
fsck -t ext2 /dev/sda1 检查类型为ext2格式的分区
这个工具一般开机时候自动会运行
注意:文件的格式指定要和分区格式一样
e2fsck:也是fsck类似的工具 但其使用有危险性 一般不用
-------------------------------------------------------------------------
磁盘分区与格式化
分区原理
格式化原理
linux下的fdisk分区工具
1运行命令 #fdisk /dev/hdx
如  #fdisk /dev/hdb
2添加/删除/修改分区
3重新启动计算机 (必须重新启动 以上操作才生效)
硬盘分区的挂载
mount命令只是临时挂载
要自动挂载 必须写如 /etc/fstab
/dev/sdb2 /mnt/sd2      ext3           defaults       0         0
设备名称   挂载目录  文件系统格式      挂载选项     是否自检   文件系统检查顺序
当挂载选项是 noauto 的时候
表示设备 不需要自动 挂载 如 光盘 软盘
使用卷标挂载
添加卷标---e2label
如: #e2label /dev/sdb2 test   卷标就是一个字符串 可以用来替代设备名称(分区名)
根据卷标挂载
如:#mount LABEL=test  /mnt/sd2
写入/etc/fstab
LABEL=test /mnt/sd2 ext3 default 0 0
---------------------------------------------------------------------------------------------


本文来自ChinaUnix博客,如果查看原文请点:http://blog.chinaunix.net/u1/50198/showart_42998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