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徽章:
- 0
|
提到vi,大家都听说过吧,时下流行的Linux发行版里一般都会附带vim或者gvim工具,他们是vi的增强版本。
vi是一个古老的编辑器,对于我们这些用惯了Ultraedit、SourceInsight和Editplus的兄弟姐妹们来说,直接去用它,简直是炼狱。不过经过了炼狱之后,我发现,合理地使用vi的增强版本vim或者gvim,效率不比Ultraedit之内的软件低。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vim的使用小技巧,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补充。
首先要说的是这里讨论的是版本在6.0以上的vim或gvim,这里介绍的技巧对Linux系统下,windows系统下的vim, gvim都有效。
一,熟悉基本操作。---大约在30分钟可以搞定。
打开终端,输入命令: vim tutor
看见开头有 “ W e l c o m e t o t h e V I M T u t o r ” 这就是vim内置的快速入门指南,请跟着做,注意它的提示。
PS:如果输入命令运行不成功,请注意检查 tutor 文件的位置, 一般在vim的安装目录下有一个tutor子目录,里面放置了针对不同语言的tutor文件,注意选中合适的文件, 把它的路径作为参数传给vim。
最后赠大家一张键位图,方便大家记忆各个快捷键的分布,建议打印一份,放在案头。
英文原版
http://www.viemu.com/vi-vim-cheat-sheet.gif
中文PS版
http://hc.xmepb.gov.cn/vi-vim-cheat-sheet.png
二,让vim带上SourceInsight的功能
用过 SourceInsight的功能都会被它那强大的索引功能所吸引,Vim配上两个插件也可以实现类似的功能,一点都不逊色,ctags+Taglist 或者 cscope+Taglist。
ctags和cscope都是用来生成tags文件,Taglist插件可以根据你的需要从tags文件里检索出函数、变量等符号的出处。
安装ctags或cscope很方便,Redhat公司的发行版从Redhat7.0开始已经把他们两个都收录了,直接在安装光盘里找的到。
输入: rpm -i ctags-xxxx-xxx.rpm 安装即可。
taglist文件必须要从vim.org官网上下载,
http://www.vim.org/scripts/script.php?script_id=273
下载后,解压,从解开的目录中取出 doc 和 plugin文件夹,把里面的内容复制到vim安装目录下的同名文件夹中。
下面我举一个实例,比如有一个工程:
A(文件夹)---a1.c, a1.h
B(文件夹)-------- b1.c, b1.h
main.c
总共五个文件, 先用vim打开main.c ,输入:!ctags -R 回车,生成tags文件。
输入:Tlist 打开函数和变量索引列表。
到了这一步,有多种用法了, 我只列举我常用的两种手段。
一),鼠标点击左边的函数名,右边的源码就会自动切换到定义这个函数的位置。
二),在源代码文件件中,把光标移动到一个函数名上,按下 Ctrl+] ,可以跟进函数调用中去。Ctrl+o 是返回上一层。
三, 获得Ultraedit中折叠代码的效果。
找到.vimrc文件,在windows系统下就是_vimrc文件, 一般在每个人的$HOME目录下。
在.vimrc文件最后加入:
set fdm = indent
即可实现按语法折叠代码。
![]()
本文来自ChinaUnix博客,如果查看原文请点:http://blog.chinaunix.net/u/27015/showart_283453.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