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查看: 1161 | 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uboot移植总结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收藏(0)] [报告]
发表于 2007-04-19 19: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uboot的介绍及体系结构

1.1 uboot的介绍

Uboot是德国DENX小组的开发用于多种嵌入式CPU的bootloader程序,
UBoot不仅仅支持嵌入式Linux系统的引导,当前,它还支持NetBSD,
VxWorks, QNX, RTEMS, ARTOS,
LynxOS嵌入式操作系统。UBoot除了支持PowerPC系列的处理器外,还能支持MIPS、
x86、ARM、NIOS、XScale等诸多常用系列的处理器。

1.2 uboot的体系结构

目录树

|--board
|--common
|--cpu
|--disk
|--doc
|--drivers
|--dtt
|--examples
|--fs
|--include
|--lib_arm
|--lib_generic
|--net
|--post
|--rtc
|--tools



2. board:和一些已有开发板有关的文件.
每一个开发板都以一个子目录出现在当前目录中,比如说:
leopard2a子目录中存放与我们开发板相关的配置文件.
3.
common:实现uboot命令行下支持的命令,每一条命令都对应一个文件。例如bootm命令对应就是cmd_bootm.c。
4.
cpu:与特定CPU架构相关目录,每一款Uboot下支持的CPU在该目录下对应一个子目录,比如有子目录arm926ejs就是我们开发板上使用的cpu架构目录。
5. disk:对磁盘的支持。
5.
doc:文档目录。Uboot有非常完善的文档,推荐大家参考阅读。
6.
drivers:Uboot支持的设备驱动程序都放在该目录,比如各种网卡、支持CFI的Flash、串口和USB等。
7. fs:
支持的文件系统,Uboot现在支持cramfs、fat、fdos、jffs2和registerfs。
8.
include:Uboot使用的头文件,还有对各种硬件平台支持的汇编文件,系统的配置文件和对文件系统支持的文件。该目录耤onfigs目录有与开发
板相关的配置头文件,如leopard2a.h。该目录下的asm目录有与CPU体系结构相关的头文件,asm对应的是asmarm.
9. lib_xxxx:
与体系结构相关的库文件。如与ARM相关的库放在lib_arm中。
10.
net:与网络协议栈相关的代码,BOOTP协议、TFTP协议、RARP协议和NFS文件系统的实现。
11. tools:生成Uboot
的工具,如:mkimage, crc等等。
2. uboot的运行过程分析
2.1 启动模式介绍
大多数 Boot Loader
都包含两种不同的操作模式:"启动加载"模式和"下载"模式,这种区别仅对于开发人员才有意义。但从最终用户的角度看,Boot
Loader
的作用就是用来加载操作系统,而并不存在所谓的启动加载模式与下载工作模式的区别。
启动加载(Boot
loading)模式:这种模式也称为"自主"(Autonomous)模式。也即 Boot
Loader 从目标机上的某个固态存储设备上将操作系统加载到 RAM
中运行,整个过程并没有用户的介入。这种模式是 BootLoader
的正常工作模式,因此在嵌入式产品发布的时侯,Boot Loader
显然必须工作在这种模式下。
下载(Downloading)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目标机上的
Boot Loader
将通过串口连接或网络连接等通信手段从主机(Host)下载文件,比如:下载内核映像和根文件系统映像等。从主机下载的文件通常首先被
BootLoader 保存到目标机的 RAM 中,然后再被 BootLoader
写到目标机上的FLASH 类固态存储设备中。BootLoader
的这种模式通常在第一次安装内核与根文件系统时被使用;此外,以后的系统更新也会使用
BootLoader 的这种工作模式。工作于这种模式下的 Boot Loader
通常都会向它的终端用户提供一个简单的命令行接口。
UBoot这样功能强大的 Boot Loader
同时支持这两种工作模式,而且允许用户在这两种工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2.2 运行过程
      
大多数bootloader都分为阶段1(stage1)和阶段2(stage2)两大部分,uboot也不例外。依赖于CPU体系结构的代码(如CPU
初始化代码等)通常都放在阶段1中且通常用汇编语言实现,而阶段2则通常用C语言来实现,这样可以实现复杂的功能,而且有更好的可读性和移植性。

U - Boot 编译后的代码定义一般不超过100kB ,并且这100
kB 又分成两个阶段来执行. 第一阶段的代码在start . s
中定义,大小不超过10 kB ,它包括从系统上电后在0x00000000
地址开始执行的部分. 这部分代码运行在Flash
中,它包括对arm926ejs的一些寄存器的初始化和将U - Boot
的第二阶段代码从Flash 拷贝到SDRAM 中.
除去第一阶段的代码,剩下的部分都是第二阶段的代码.
第二阶段的起始地址是在第一阶段代码中指定的,被复制到SDRAM后,就从第一阶段跳到这个入口地址开始执行剩余部分代码.
第二阶段主要是进行一些BSS
段设置,堆栈的初始化等工作,最后会跳转到main -loop
函数中,接受命令并进行命令处理. 图1 给出了U - Boot
的详细的运行过程包括对内核的设置、装载及调用过程.

系统复位进入u-boot stage
l的入口点
硬件设备的初始化
为加载uboot stage
2准备ram空间
设置好堆栈
跳转到stage 2的C入口点
初始化本阶段要用到的设备
检查内存映射
将kernel映像和文件映像从flash中读到ram中
为内核设定启动参数
调用内核

2.3 本开发板的地址分布(leopard2a
可以根据变换后的分区结构,设置
uboot_addr,uboot_addr_end,kernel_addr,kernel_addr_end,rootfs_addr,rootfs_addr_end,
config_addr,
config_addr_end
等环境变量,调整bootloader。

SDRAM的调整修改linux-2.4.20_mvl31/drivers/mtd/maps/physmap.c

2.4 运行代码分析
2.4.1 stage
1

uboot的stage1代码通常放在start.s文件中,它用汇编语言写成,其主要代码包括定义入口,设置异常向量,设置cpu的模式和频率,配置内存区控制寄存器,安装uboot的栈空间,关闭看门狗等。由于本人对ram的汇编不太熟悉,所以这一部分不作具体分析。

2.4.2 stage
2
lib_arm/board.c中的start
armboot是C语言开始的函数,也是整个启动代码中C语言的主函数,同时还是整个uboot(armboot)的主函数,该函数主要完成如下操作:

2.4.2.1
调用一系列初始化函数

1. 指定初始函数表:
init_fnc_t *init_sequence[] = {
cpu_init, /* cpu的基本设置 */
board_init, /* 开发板的基本初始化 */
interrupt_init, /* 初始化中断 */
env_init, /* 初始化环境变量 */
init_baudrate, /* 初始化波特率 */
serial_init, /* 串口通讯初始化 */
console_init_f, /* 控制台初始化第一阶段 */
display_banner, /* 通知代码已经运行到该处 */
dram_init, /* 配制可用的内存区 */
display_dram_config,
#if defined(CONFIG_VCMA9) || defined
(CONFIG_CMC_PU2)
checkboard,
#endif
NULL,
};
执行初始化函数的代码如下:
    for
(init_fnc_ptr = init_sequence; *init_fnc_ptr; ++init_fnc_ptr) {
      
if ((*init_fnc_ptr)() != 0) {
           
hang ();
      
}
    }
2. 配置可用的Flash区
flash_init ()
3. 初始化内存分配函数
mem_malloc_init()
4. nand flash初始化
#if (CONFIG_COMMANDS & CFG_CMD_NAND)
    puts
("NAND:");
   
nand_init();      
/* go init the NAND */
#endif
5. 初始化环境变量
env_relocate ();
6. 外围设备初始化
devices_init()
7. I2C总线初始化
i2c_init();
8. LCD初始化
drv_lcd_init();
9. VIDEO初始化
drv_video_init();
10. 键盘初始化
drv_keyboard_init();
11. 系统初始化
drv_system_init();

2.4.2.2初始化网络设备
初始化相关网络设备,填写IP、MAC地址等。
1. 设置IP地址
   
gd->bd->bi_ip_addr = getenv_IPaddr ("ipaddr");

2.
设置mac地址  
{
      
int i;
      
ulong reg;
      
char *s, *e;
      
uchar tmp[64];

      
i = getenv_r ((uchar*)("ethaddr"), tmp, sizeof (tmp));
      
s = (i > 0) ? (char*)tmp : NULL;

      
for (reg = 0; reg
           
gd->bd->bi_enetaddr[reg] = s ? simple_strtoul (s, &e, 16)
: 0;
           
if (s)
               
s = (*e) ? e + 1 : e;
      
}
    }
2.4.2.3进入主UBOOT 命令行
进入命令循环(即整个boot的工作循环),接受用户从串口输入的命令,然后进行相应的工作。
for (;;) {
      
main_loop ();
    }}
3.
uboot的移植和测试
3.1 移植的过程
① 在宿主机上建立交叉编译开发环境

② 修改cpu/arm926ejst目录中的文件内容,
主要包含cpu.C,start.S,interrupts.C以及seria1.C,speed.C等文件


在board目录下创建自己的目标板(开发板)目录leopard2a
在目录下创建leopard2a.C,flash.C,memsetup.S
以及Makefile,u-bot.1ds,config.mk文件

④在include/configs目录下创建leopard2a.h

⑤ 打开u-bot目录下Makefile文件,加入如下两行:
leopard2a_config
:     
unconfig
@./mkconfig $(@:_config=) arm arm926ejs
leopard2a

⑨ 编译。运行命令:
1. make leopard2a_config
2. make
编译成功.生成基本的u—b00t.

⑦ 烧写.把编译成的u-bot.bin
至此移植u-bot过程结束.

3.2 移植主要修改的文件
移植u—boot到开发板上只需要修改和硬件相关的代码即可。这首先就联想到cpu目录下的启动代码,另外参考u—boot/readme文件可知其他还需要修改的主要文件有:
Makefile文件,和include目录下的目标板.h头文件(leopard2a.h),board目录下的目标板.C文件(leopard2a.c),flash.C文件,u-boot.1ds链接文件,以及cpu目录下的串口驱动文件。

具体修改如下:
①     
cpu/arm926ejst目录下

◆ start.S启动代码。

②   
board/leopard2a
  ◆
leopard2a.C文件。这个文件主要是SDRAM
的驱动程
序,主要完成SDRAM 的UPM
表设置,上电初始化。暂时不
改。

flash.C文件。Flash的驱动程序就在此文件中。

◆     
memsetup.S文件。

config.mk文件.此文件用于设置程序链接的起始地
址.
◆u-boot.Ids文件。


include/configs目录下leopard2a.h文件.此文件是
leopard2a目标板头文件,大多数寄存器参数是在这一文件中
设置完成的.

3.3 uboot网络下载功能的添加和RAM调试
在commom/main.c 中的main_loop函数中添加tftp下载的函数,可以通过按钮触发下载rimage,kimage。

在烧录u-boot.bin之前,需要进行ram调试,保证uboot可以在EVB上正常运行。
先下載U-boot
到SDRAM上, 然後執行SDRAM 上的U-boot 程序, 以確認U-boot可以正常執行,
Command
如下:
1.      
“tftp a00000 u-boot.bin”
下載程序到SDRAM
2.      
“go a00000”  從SDRAM 執行程序


如果U-boot
可以相容於目前的硬件, 5VT EVB
會重新正常啟動
要是不能正常啟動,表示U-boot 不相容於目前的硬件, 請更換新的u-boot.
再重新測試,
直到被測試的U-boot可以正常啟動。
① 获得发布的最新版本U-Boot源码,与Linux内核源码类似,也是
bzip2的压缩格式。可从U-Boot的官方网站
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U-Boot
上获得;

阅读相关文档,主要是U-Boot源码根目录下的README文档和U-Boot官方网站的DULG(The
DENX U-Boot and Linux Guide)文档
http://www.denx.de/twiki/bin/view/DULG/Manual
。尤其是DULG文档,从如何安装建立交叉开发环境和解决U-Boot移植中常见问题都一一给出详尽的说明;
③ 订阅U-Boot用户邮件列表
http://lists.sourceforge.net/lists/listinfo/u-boot-users
。在移植U-Boot过程中遇有问题,在参考相关文档和搜索U-Boot-User邮件档案库
http://sourceforge.net/mailarchive/forum.php?forum_id=12898
仍不能解决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提交所遇到的这些问题,众多热心的U-Boot开发人员会乐于迅速排查问题,而且很有可能,W.D本人会直接参与指导;

在建立的开发环境下进行移植工作。绝大多数的开发环境是交叉开发环境。在这方面,DENX
和MontaVista均提供了完整的开发工具集;
               
               
               
               
               

本文来自ChinaUnix博客,如果查看原文请点:http://blog.chinaunix.net/u1/35496/showart_281878.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