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徽章:
- 0
|
今天,需要将RedHat服务器的IP改一下。过程很简单,也挺顺利,但也有一些小问题记在下面。这些问题对于高手来说,实在是小儿科,但对于我这样一年也操作不了几次Linux的人来说,记下来还是有必要的,以后再有类似问题能少走点弯路。
1.更改IP
1.1.图形模式下更改IP
在图形模式下,修改IP很简单,找到修改IP的位置,输入新的IP,确定即可。
依次打开:“应用程序”-“系统设置”-“网络”,双击所用网卡,在“以太网设备”-“静态设置的IP地址”处输入新的IP地址即可。更改IP后,依提示,需要重启网络服务或重启系统。
1.2.文本模式下更改IP
以前还记过在文本模式下更改IP的方法,记录在下面
1.2.1修改IP地址
即时生效:
# ifconfig eth0 192.168.0.20 netmask 255.255.255.0
启动生效:
修改/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1.2.2修改default gateway
即时生效:
# route add default gw 192.168.0.254
启动生效:
修改/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2.APACHE设置
更改完IP后,WEB服务还没有生效,应该是在APACHE的配置文件里还需要设置。
找了一本RHEL的书,得知APACHE的配置文件是httpd.conf,在/etc/httpd/里,但因为服务器用的是RH9,在该目录下并没有找到需要的配置文件。
find / -name httpd.conf
显示文件在:
/etc/httpd/conf/
进入目录后,操作前先备份一下
cp httpd.conf httpd.conf.bak
在httpd.conf的182行
Listen 192.168.0.1:80
更改后,再启动APACHE服务
httpd -k start
可正常访问WEB页了。
3.DNS CACHE
3.1.问题
现在用IP访问服务器已经没有问题了,在单位的DNS服务器里也改了相关记录,nslookup已经能正确解析了。但找了一台客户机实验,用IP可以访问,用域名访问时还在查找老的IP。想来应该是CACHE的原因。网上找了一些资料,弄明白了这个问题。
3.2.DNS CACHE概念
为了提高网站访问速度,系统会自动将已经访问过并获取了IP地址的网站存入本地的DNS缓存里。当访问一个网站时系统将从DNS缓存中读取该域名所对应的IP地址,当查找不到时就会到系统中查找hosts(位于c:\windows\system32\driver\etc\)文件,如果还没有那么才会向DNS服务器请求一个DNS查询,DNS服务器将返回该域名所对应的IP,在你的系统收到解析地址以后将使用该IP地址进行访问,同时将解析再缓存到本地的DNS缓存中。
每个DNS记录都有一个生存时间(TTL)值,这个值就决定了这个纪录什么时候刷新,进而被其他查询取代。
3.3.DNS CACHE设置
可以通过在注册表添加一下项目来控制 Cache 的有效期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Internet Settings
Value Name: DnsCacheTimeout Data Type: REG_DWORD Radix: Decimal Value: (time in seconds)
Value Name: ServerInfoTimeOut Data Type: REG_DWORD Radix: Decimal Value: (time in seconds)
3.4.DNS CACHE操作
DNS缓存有时会出问题,比如今天遇到的情况,还有就是可能会被病毒利用,能够导致网站无法访问。可以通过在命令行方式下输入命令来重建本地DNS缓存:
ipconfig /flushdns
ipconfig.exe调用 DNSAPI.DnsFlushResolverCache 来 flushdns。
如果还不行的话,在系统服务里把DNS Client和DHCP client两个服务组件启动,而且设置成自动。
ipconfig还有一个参数,可以显示缓存的内容:
ipconfig /displaydns | more
本文来自ChinaUnix博客,如果查看原文请点:http://blog.chinaunix.net/u/28809/showart_250716.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