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徽章:
- 0
|
我在用ghost还原XP的时候,使用fdisk /mbr把GRUB从MBR中清除了。导致没有选择进入RH的界面,只能使用RH9的启动软盘进入系统。
解决方法,其实这种情况下的grub并未被破坏,今天摸索到很简单的解决办法:
软盘启动到RH下,新建终端,执行grub-install /dev/hda就可以把grub重新装入mbr了。注意我只有一个硬盘所以这里是/dev/hda。
另一种解决方法我没有使用,就是采用RH安装光盘进入GRUB环境的,因为我没有安装光盘;还有一种,就是使用grub for dos软件在实模式的DOS下进入GRUB环境,我也没法用,因为我发现我的98启动盘到纯DOS下还不是实模式。
如果是GRUB被破坏了,需要修复,修复步骤就是进入GRUB环境,执行相关命令。例如在 grub> 提示符下键入:
root (hdX,Y)
kernel (hdx,y)/boot/yourkernelname ro root=/dev/hdxx
setup (hd0)
上面第一条命令是指定你的/boot分区位置,如果/boot没有单独分区,那么就是你的/分区。其中X从0-N,Y也是。第一个硬盘,第一个分区就是(hd0,0),第一个硬盘,第二个分区就是(hd0,1);第二个硬盘,第一个分区就是(hd1,0),第二个硬盘,第二个分区就是(hd1,1);如此类推。
第二条命令指定内核位置,具体位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第三条命令是将GRUB引导记录写入MBR。
如果对Linux分区位置不十分清楚,可以使用Tab键补全功能来查看确定。执行完setup命令后会看到"succeed!"字样,此时重启即可。
我的grub.conf文件如下:
# grub.conf generated by anaconda, modified by flyingpiggy
#
# Note that you do not have to rerun grub after making changes to this file
# NOTICE: You do not have a /boot partition. This means that
# all kernel and initrd paths are relative to /, eg.
# root (hd0,9)
# kernel /boot/vmlinuz-version ro root=/dev/hda10
# initrd /boot/initrd-version.img
#boot=/dev/hda
default=1
timeout=10
splashimage=(hd0,9)/boot/grub/splash.xpm.gz
password --md5 $1$xlcz4WN2$roc.2.KBKjZfg5mHUIVVr1
#As the Red Hat Linux (2.4.20-8smp) seems unnormal, i prevent the OS
#from entering Red Hat Linux (2.4.20-8smp) by disable the following 4 lines
#title Red Hat Linux (2.4.20-8smp)
# root (hd0,9)
# kernel /boot/vmlinuz-2.4.20-8smp ro root=LABEL=/
# initrd /boot/initrd-2.4.20-8smp.img
title Red Hat Linux-up (2.4.20-8)
root (hd0,9)
kernel /boot/vmlinuz-2.4.20-8 ro root=LABEL=/
initrd /boot/initrd-2.4.20-8.img
title WindowsXP
rootnoverify (hd0,0)
chainloader +1
说明:
default=X为默认启动的系统,0为排在第一个的系统,以此类推。
timeout=X为Grub菜单停留的时间,单位为秒。
title XXX,XXX为标题,也就是你要引导的操作系统的名字,可以自己修改。
rootnoverify (hd0,0) 告诉 GNU GRUB 您用的 Widnows C 盘在哪里,但同时不要试图将其挂载('noverify',可选项)。 chainloader +1 告诉 GNU GRUB 不要试着自己载入 Windows (自身无法完成),而应该将启动进程交给 C 盘的首扇区,那里含有原始的 DOS/Windows 启动程序。
后记:CU的blog网站对LINUX下的浏览器支持太差了,刚才在linux下评论评论不得,添文章也只填了个题目,还是到WINDOWS下再贴上自己的学习总结。
本文来自ChinaUnix博客,如果查看原文请点:http://blog.chinaunix.net/u/6372/showart_162045.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