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查看: 840 | 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RHCE备考指南[技术大全篇,考这个认证的朋友进来学习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收藏(0)] [报告]
发表于 2006-05-28 10: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RHCE备考指南[技术大全篇,考这个认证的朋友进来学习]
作者: 风雨无阻   发布日期: 2006-2-05    查看数:
1358    出自: http://www.linuxdiyf.com

第一章 基本要求
第一节 基础知识
linux和unix都是通过一系列的文本文件来进行管理。Linux系统管理员通常不使用图形编辑器来管理这些配置文件。各种流行的编辑器的格式例如:word、startoffice等等,linux都无法识别。Linux常用的文本编辑器有这么几种:vi、pico、joe、emacs。尽管emacs可能是linux世界最流行的编辑器,但是系统管理员仍然必须懂得vi的基本使用。Emacs更加灵活更加流行,vi可以帮助你恢复系统。如果你要使用紧急引导盘来恢复一个重要的文件,vi是唯一可用的编辑器。
实际上,RHEL 3 使用增强版本的vi,即vim.它增加了颜色来对重要的文件进行区分。所有的vi 命令都是在vim编辑器,你可以通过在vim编辑其中使用:nohl命令来去掉颜色,这并不会对你管理系统带来任何影响。
Vi的基本用法:vi filename
基本命令:i 插入
o 插入新行
:w保存
:q退出
:wq!保存并强制退出
:q!不保存强行退出
练习1:使用vi来增加新用户
1、#vi /etc/passwd,使用命令yy拷贝当前行,使用命令p复制出一新行,然后修改。改变用户名,用户id用户组id,以及home目录。更改完成后使用命令:wq!保存退出。
2、更改新用户的密码:passwd username
3、建立用户的主目录:mkdir /home/username
第二节 文件系统的层次结构
linux中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结为一个文件。分区和文件系统设备节点关联,例如:/dev/hda1。硬件组件对应于节点文件如:/dev/modem。检测到的设备在/proc目录中存档。FHS是用来组织linux和unix文件的方法。
基本文件系统层次结构:
/ 根目录,linux的最高级目录
/bin 基本的命令行工具,不应该单独挂接。
/boot 引导目录,包含linux的启动文件,其中有linux内核。默认大小
为100M
/dev 所有软硬件设备的驱动,不要将此目录单独挂接在一个分区上
/etc 存放大多数的基本配置文件
/home 存放大多数用户的主目录
/lib 内核程序库以及各种命令行工具。不要将此目录挂接在单独的分区上
/mnt 可移动设备的挂接点,包括软盘,光驱等
/opt 存放应用程序,如wordperfect、openoffice套件等
/proc 当前运行的和内核相关的进程,包括IRQ ports,I/O地址,DMA通道
/root root用户的主目录
/sbin 系统管理命令,不要单独挂接
/tmp 临时文件夹
/usr 对所有用户可用的小程序,包括一些系统管理命令和功能
/var 可变的数据包括日志文件,打印池
文件系统的格式及检验
用来对不同的文件系统进行管理的工具有如下几种:fdisk、mkfs、fsck
fdisk:该命令功能强大,但使用该命令,你必须知道你需要对那个硬盘进行更改,即必须指定对应的设备。如果你要管理第一个scsi硬盘输入如下命令:fdisk /dev/sda
fdisk命令:a 指定引导分区
l 列出已知分区的类型
n 增加新的分区
q不保存退出
t 改变分区的文件系统
mkfs:格式化一个linux文件系统,使用mkfs命令,例如:
mkfs –t ext3 /dev/hda1
fsck:磁盘检查命令,类似于windows 2000的chkdsk,使用该命令之前应将所要检查的磁盘卸载,例如要检查挂接在/var目录下的hda7分区:#umount /var
#fsck –t ext3 /dev/hda7
#mount /dev/hda7 /var
练习:创建新的lvm分区
1、 增加一个新的硬盘
2、 创建了一个新的分区,使用fdisk工具将该分区设为lvm文件系统。
3、 备份/home目录
4、 使用vgscan命令,扫描lvm文件系统,为其他的lvm命令创建数据库
5、 使用pvcresate /dev/partition创建卷
6、 使用vgcreate groupname /dev/partition1 /dev/partition2命令创建卷组
7、 使用lvcreate –L –xyM –n volname groupname groupname创建逻辑卷,xy是卷的大小。
8、 最后使用mkfs命令来格式化逻辑卷
9、 将逻辑卷挂接在/home目录下,修改/etc/fstab使得系统自动挂载/home目录
第三节 基本命令工具
作为unix的变体,linux用不同的代码实现了和unix相同的功能。这两种系统都是基于命令行的,使用命令来对系统进行维护
基本文件操作
每一个用户都会有一个主目录,~表示用户的主目录。
路径:分为绝对路径和相对路径,以/目录开始的路径表示绝对路径,相对于当前目录的路径是相对路径。
显示当前所处目录:pwd命令显示尼当前相对于根目录的路径。
进入其他目录:cd 使用命令cd可以进入其他的目录,例如:cd /boot
显示目录中的文件和子目录:ls
查找:find,例如查找文件qq find / -name qq
显示文件内容:cat filename、less filename、more filename
head:显示文件的前n行
tail: 显示文件的后n行
cp:拷贝文件
mv:移动文件
ln:创建符号链接文件
sort:排序命令,例如:sort /etc/passwd
grep and egrep:查找文件,例如:grep ‘zhao’ /etc/passwd
wc:对文本文件进行统计,得出其中的字符数、行数等信息
sed:用于替换文件中指定的字符,例如:使用linux替换windows
sed ‘s/windows/linux’ filename > newfile 替换第一个符合的项
sed ‘s/windows/linux’ filename >newfile 替换所有符合的项
awk:数据库管理命令,可以读出指定的列从某行,例:找出含有zhao 的行
awk ‘/zhao/ {print $1}’ /etc/passwd
ps:显示当前的进程
who and w:显示当前登陆的用户,可以看到谁登陆在那个终端上,登陆的时间运行的进程
通配符:*可以匹配任意字符
?可以匹配任意单字符
[] 例:ls abc[123],若文件存在则显示abc1、abc2、abc3
shells
shell是一种用户界面,你可以通过shell使用各种各样的命令来和计
算机进行交互,通过正确的权限,你可以把命令方在脚本文
件中在指定的时间运行,甚至是在深夜。Linux执行命令的
顺序,取决于你对每个命令的输入于输出的安排。
在各种shell中命令的运行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命令的参数和选项。部分变量对于各种shell是通用的。
linux默认的shell是bash,在用户中流行的其它很多shell也是可用的,如:c shell、k shell
添加path到自己的路径:
#PATH=$PATH:/sbin
#export PATH
查看自己当前的path:
#echo $PATH
查看文本文件的内容:
#cat filename
重定向把一个文件的输出作为另外一个的输入,例:
#database filenam把输出结果重定向到文件filename
#cat /etc/group >>filename 将输出的内容追加到filename
查看启动信息:
#dmesg | less :分平显示启动日志
重定向错误信息:
#redhat-config-network 2>error 如果运行正常则无输出,若有错误则将错误信息重定向到文件error
第四节 基本安全
linux的安全性是基于文件的权限管理。默认的权限通过umask变量来进行设定。Suid和sgid权限赋予每一个指定的文件。对权限和属主进行更改分别使用命令:chmod chown chgrp
umask:
用于设置默认的文件权限,例:umask=123,则默认的权限为777-123=654,但实际上不论umask的最后一位是什么,默认的权限最后一位一定是0,即不具有可执行权限。
Suid and sgid:
为了防止赋予每一个用户完全的权限导致的潜在的威胁,可以设置suid和sgid来减小风险,详情件后续章节
shadow passwords
查看/etc/passwd文件的时候,你会发现有这么一列:x.旧版本的linux在这个位置将密码加密。由于/etc/passwd对所有的用户都是可以访问的,所以就会有黑客将这个文件拷贝之后进行破解以次得到该计算机的密码。这个问题导致了shadow passwords suite的出现。
Shadow password suite
Shadow password suite为密码提供了更进一步的保护,它把加密后的密码存放在shadow文件中(/etc/shadow、/etc/gshadow)。此文件只有root用户可以读取。
Shadow password command
Pwconv: 将/etc/passwd转化为/etc/shadow
Pwunconv:将/etc/shadow转化为/etc/passwd
Grpconv:将/etc/group转化为/etc/gshadow
Grpunconv:将/etc/gshadow转化为/etc/group
第五节 系统管理
大多数管理任务需要root或者超级用户权限。你应该已经对一部分基本的linux系统管理命令和文件非常熟悉。标准用户文件存储在/etc/skel文件中。守护进程在后台运行并且执行各种不同的服务。Cron是一种特殊的守护进程,它可以在指定的场合运行指定的脚本文件。对于午夜执行的备份任务,这项功能非常有用。
总体来说,作为系统管理员可以执行普通用户的任何任务。仅仅当需要的时候才使用超级用户是一个很好的主意。好的系统管理员再任务完成以后会返回普通用户的身份。管理员的错误可能会给系统带来很大的伤害。
Su :superuser命令,su –c 只对一个特定的命令设定根用户权限。
Su – root:切换到根用户
Sudo:该命令允许/etc/sudoers种的用户运行管理员的命令
/etc/skel:对个体用户可用的配置文件存在于/etc/skel/目录中
tar czvf home.tar.gz /home 备份/home目录为home.tar.gz
tar xzvf home.tar.gz /home 将home.tar.gz 解压缩
gzip hello.jpg 压缩hello.jpg文件
gunzip hello.jpg.zip 解压缩hello.jpg.zip
第六节 基础硬件知识
redhat虽然可以应用于各种硬件平台,诸如:alpha、itanium、s/390,但RHCE和RHCT考试是基于intel32位架构的计算机的。Pc机的架构决定了它所使用的组件和它可以使用的设备。所有的软件都是为特定架构的计算机写出来的。但并不是所有基于intel的软件都可以运行在linux的机器上。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基本的intel计算机的架构。
IRQ Settings
Irq是由外围设备发送给处理器要求处理时间的信号。连接到计算机的每一个设备都需要一个irq端口。正常情况下,每一个设备需要一个专用的irq。Intel架构的计算机只有十六个irq(0-15),现在这些irq端口号常常会显得不够用。通过共享端口号可以支持更多的设备。2000年以后生产的计算机大多都支持该功能。可以共享irq的主要是Pci、usb接口的设备。
DMA:
Dma设备之间可以直接通信而不经过cpu,但是dma设备仍然需要irq端口号,以共有八个标准dma通道(0-7),其中dma4属于保留号码,不能用于任何设备。
内存需求
对于as3.0最少需要256m内存,实际上我的内存少于256运行的也还算正常,只是慢了点。系统所需的最大内存是你同时运行所有程序所需要的内存容量,这难于计算,所以你应该尽量购买大一点的内存,这样可以让你的系统运行的更好。As3.0支持的最大内存是64g。如果你的内存大于16g,你需要安装hugemenm内核,详情容后介绍。
关于硬盘:
在你的计算机将linux载如系统之前,bios一定要能够认出包含引导文件的主分区。这样硬盘上的linux才能启动,你应该知道下面这些关于硬盘的知识。
标准intel架构支持4个ide硬盘
最多支持31一个不通的scsi硬盘
linux可以安装在前两个硬盘上,否则你就需要一张启动软盘来引导系统了
尽管你可以使用usb硬盘或1394硬盘但是你不应该将系统安装在这两种设备上,因为既不能从这两种硬盘引导,也不能使用软盘来引导着两种硬盘上的系统。
第七节 硬件兼容性
鉴于大多数人使用的硬件都可以被linux支持,此节就此略过
第八节 配置外围设备
没有什么值得看的内容一并略过
第二章 磁盘管理
第一节 磁盘分区
磁盘使用之前必须进行格式化成某种格式才能够使用,linux支持多种文件系统。每一个硬盘最多可以划分为16个分区。
磁盘分区:推荐使用fdisk。举例说明:
#fdisk /dev/hda hda指第一块ide硬盘,scsi硬盘为sda或sdb等
command(m for help): n增加磁盘分区
command action
e extended
p primary partition (1-4)
p 增加主分区
Partition number (1-4):1
First cylinder (1-512, default 1):
Using default value 1
Last cylinder or +size or +sizeM +sizeK(1-512,default512):+200M
Command (m for help):p 查看当前磁盘信息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b1 1 192 196592 83 Linux
Command (m for help):w 保存退出
Mount:显示当前挂接的目录
Df:查看磁盘信息
Du: 查看文件夹的空间使用效率
磁盘格式化:mkfs ,例:格式化/dev/sda1: mkfs –t ext3 /dev/sda1
第二节 扩展磁盘空间
现有的磁盘的空间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不够用。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增加新的磁盘来对原先的硬盘进行扩展。方法如下:
1、 将新的硬盘接好,进入系统后使用fdisk进行分区,然后格式化。
2、 建立一个空目录,例如:mkdir /mnt/newdisk.
3、 挂接新的硬盘到新建的空目录:mount /dev/sda1 /mnt/newdisk
4、 修改/etc/fstab使该分区自动挂载
第三节 逻辑卷管理(lvm)
磁盘上的某一个目录存储的文件增长迅速空间日渐不够使用
这时候你可以使用lvm来解决这个问题。实现方法如下:假设要增加/home目录的空间。
1、 增加新的硬盘,分区、格式化,假定要增加的新的分区为/dev/sdb2,/home目录的分区为:/dev/sda7
2、 备份/home文件夹的内容
3、 #umount home
4、 #vgscan 进行扫描并创建相关的文件
5、 #pvcreate /dev/sda7 /dev/sdb2 创建物理卷
6、 #vgcreate vgtest /dev/sda7 /dev/sdb2 创建卷组
7、 #lvcreate vgtest –L 2000M –nlvtest
8、 #mkfs –t ext3 /dev/vgtest/lvtest
9、 #mount /dev/vgtest/lvtest /home
10、 #vi /etc/fstab,删除和home 相关的行,并增加如下行:/dev/vgtest/lvtest /home ext3 defaults 0 0
11、 #reboot
第四节 磁盘阵列
磁盘阵列可以有效的提高数据的读写速度和数据的可靠性。具体分类如下:raid 0、raid 1、raid 2、raid 3、raid 4、raid5其中常用的是:raid 0、raid 1、raid 5,简介如下:
raid 0:使用两块硬盘,数据分别存放在两块硬盘上,读写速度较快,但不提供数据冗余。
Raid 1: 也称为磁盘镜像,在两块硬盘上同时存储完全相同的
数据,写入速度一般,但读取速度增加一倍。任意 一块硬盘损坏不会对数据造成损害。
Raid 5: 也称为带奇偶校验的磁盘条带化,最少需要3块硬
盘,最多支持32块硬盘,可用磁盘数量为n –1块硬
盘。读取速度和写入速度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为
最常用的阵列形式。
实现方法:假定添加了四块硬盘到计算机,分别为/dev/sdb、
/dev/sdc、/dev/sdd、/dev/sde,实现步骤如下:
1、 分别进行分区格式化
2、 更改分区类型:fdisk /dev/sdb1
t
fd
p
w
对每一块硬盘进行如上操作,把分区类型
改为raid
3、 创建/etc/raitab
#vi /etc/raidtab如下内容:
QUOTE:
raiddev /dev/md0
raid-level 1
nr-raid-disks 2
nr-spare-disks 0
persistent-superblock 1
chunk-size 4
device /dev/sdb1
raid-disk 0
device dev/sdc1
raid-disk 1
保存退出。
#mkdir /dev/md0 创建阵列md0
#mkfs -t ext3 /dev/md0 对阵列进行格式化
第五节 增加交换分区
#mkswap /dev/sdb1 创建交换分区
#swapon /dev/sdb1 开启新增的交换分区
#cat /proc/swaps 查看当前的交换分区
第六节 增加交换文件
QUOTE:
#dd if=/dev/zero of=/swapfile bs=1024 count=8192
#mkswap /swapfile
#swapon /swapfile
交换文件最多8个,每个最大容量为16M
第七节 读取windows的文件
#mkdir /mnt/windows 建立一个空目录
#mount –t vfat /dev/hda4 /mnt/windows 挂接windows
的fat分区
#mount –t ntfs /dev/hda5 /mnt/windows 挂接ntfs分区,linux内和默认不支持ntfs分区,要让linux识别ntfs分区必须要重 新编译内核加入对ntfs的支持。
第三章 基本配置和管理
第一节 用户管理
1、增加用户:方法1:#useradd username –p password
例:增加用户kk,密码kk #useradd kk –p kk
方法2:直接修改/etc/passwd文件,然后手工创
建相应的用户主目录
2、修改用户:#usermod –l newusername –c “comment” –d /home/newusername oldusername
例:把test 用户名改为test2,主目录改为:/home/test2
usermod –l test2 /home/test2 test(test2目录要手工建)
-p:修改密码
-e:设定账号过期时间
-s: 设定shell
-p: 设定密码
3、 改密码:passwd username
4、 删除用户:userdel username
5、 限定可以执行:su 命令的用户:普通的用户如果知道root
的密码,就可以通过su命令取得根用户的权限。黑客也有可能通过暴力破解的办法,获得超级权限,因此有必要对可以执行su命令的用户进行限制。具体方法如下:
#vi /etc/pam.d/su,修改其中一行:
#auth required /lib/security/$ISA/pam_wheel.so use_uid
将行首#去掉,这样就只有wheel组中的用户可以使用su命令了。然后将选定的用户加入到wheel用户组即可。
第二节 基本用户环境
当我们使用userdd命令或redhat-config-users工具来创建一个新的用户的时候,会自动生成用户的主目录和一些默认的文件设定一些配置,即所谓的用户环境。这些默认的配置和文件存储在/etc/skel文件夹中。默认文件有以下这些:.bash_logout、.bash_profile、.bashrc、.kde、.zshrc,不同的版本的linux默认文件可能也会有一些差别
第三节 文件系统管理及自动挂接
1、 挂接软盘:mount –t vfat /dev/fd0 /mnt/floppy
或者:mount /mnt/floppy 或者:mount /dev/fd0
2、系统启动时自动挂在软盘:修改/etc/fstab 增加如下一行:
/dev/fd0 /mnt/floppy auto noauto,owner,kudzu 0 0
3、卸载软盘:umount /mnt/floppy
卸载光驱:umount /mnt/cdrom
第四节 RPM的使用简介
所谓rpm是指redhat package manager即红帽软件包管理器,是有redhat公司创建的一种软件发行发式,rpm格式发行的软件易于安装,相比其他的发行方式有很大的优越性。在此简介其基本用法。
1、rpm –i penguin-3.4.5.-26.i386rp安装以rpm形式发行的软件
2、rpm –U penguin-3.4.5-26.i386.rpm 升级软件包
3、rpm –e penguin-3.4.5.26 删除软件
4、
http://download.fedora.redhat.co ... -1.494.2.2.i686.rpm
安装远程rpm包
5、rpm –import /usr/share/rhn/RPM_GPG_KEY 导入gpg公钥
6、 rpm –checksig /mnt/cdrom/RedaHat/pxe-0.1-36.i386.rpm导入公钥以后对文件的完整性进行验证
7、 rpm –verify –p /mnt/cdrom/RedaHat/pxe-0.1-36.i386.rpm进行md5校验和的验证
8、 rpm --redhatprovides /etc/group查找某个文件对应的rpm包
9、 rpm –q samba 查询samba是否安装,以及版本
10、 rpm –qf /etc/passwd 查询/etc/passwd属于哪个软件包
第五节 关于rpm 源码包
1、 通过rpm 源码包创建和定制rpm
rpm –ivh rpm-build-4.2.3-10.i386.rpm:安装rpmbuild工具
rpm –ivh modutils-2.4.21-22.src.rpm:安装源码包
这时在/usr/src/redhat/SPECS文件夹内可以看到modutils.spec,/usr/src/redhat/SOURCES文件夹内可以看到以下的文件:modutils-2.4.21.tar.gz、modutils-2.4.21.tar.gz
cd /usr/src/redhat/SPECS/ 进入该文件夹
rpmbuild –ba modutils.spec 重新编译建立rpm包,运行结束后,
cd /usr/src/redhat/RPMS可以看到如下文件:modutils-2.4.21.i386.rpm modutils-debuginfo-2.4.21-22.i386.rpm
至此rpm包成功建立,使用rpmbuild命令的时候,使用参数-bb也同样可以生成rpm包
第六节 基本网络配置
大多数情况下,在系统的安装过程中,网络的相关设置就已经设好了,但是如果你碰到了问题,你可能就会需要诊断网络的故障,特别是排除网络故障的时候,就更需要了解网络配置的知识。
1、和网络相关的配置文件大多数都存储在/etc/sysconfig文件夹里。/etc/syscofig/network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其设置简介如下:
networking:可以设置为yes或者no 以此来决定电脑是否联网。
Nisdomain: 如果你使用nis网络,你应该在这个文件中指定nis域的名字
Hostname:设定计算机的名字
Gateway:设定网关的ip地址
Gatewaydev:设定网络设备,例如eth0,如果你只有一个网卡那么你应该看不到这个选项。
2、/etc/syscofnig/network-scripts/ 命令即配置文件介绍
ifconfig-eth0:和第一块网卡有关的设置,如ip地址、子网掩码、网络地址、网关等等。最后一位的0代表第一块网卡,如有第二块网卡,就会有ifconfig-eth1文件,依此类推。
Ifconfig-lo:配置lookback 设备的相关信息,内容与ifconfig-eth0类似
Network-functions:包含其他的网络脚本所使用的激活网卡、禁止网卡等功能
Ifup-* and ifdown-*:用于激活或者禁止相关的协议
Ifup eth0:激活eth0
Ifdown eth0:禁止eth0
Ifconfig:主要的网络配置命令
2、 ifconfig 用法介绍
ifconfig:显示当前的网络配置
ifconfig eth0 192.168.0.1 netmask 255.255.255.0 设置ip地
址和子网掩码。该命令只在当前生效
ifconfig eth0 down:禁用网卡eth0
ifconfig eth0 up:激活网卡eth0
3、netstat –r:显示当前的路由表
第七节 基本启动过程
理解系统的启动及关闭过程将对你的系统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益处。Redhat使用的启动过程称之为:System V init。一旦内核被装载,它启动一个程序:init,由init来启动其余所有的相关程序。我们将对linux如何将自己引导为一个可用的系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Redhat提供两个工具来管理随系统启动服务:redhat-config-services(图形化工具)、chkconfig(命令行工具)。首先我们要了解redhat runlevels。
1、runlevel 0 :关闭系统
2、runlevel 1: 单用户模式,用于对系统进行维护
3、runlevel 2: 多用户模式,但不能使用网络
4、runlevel 3: 多用户模式,具有网络功能
5、runlevel 4: 未使用
6、runlevel 5: 重新启动
系统启动过程:计算机通电以后由bios会检查你的系统寻找引导装载程序(grub、lilo)。然后再由引导装载程序寻找linux内核。这样就开始安装你配置好的服务。内核总是通过调用init来启动。Init进程立刻运行/etc/rc.d/rc.sysinit,由其执行一系列的任务,例如网络配置、键盘映射、分区挂接等等。Init进程通过查看/etc/inittab来决定将系统引导至哪个运行级别。/etc/inittab中有类似这样的一行:id:5:initdefault:其中数字5代表系统的默认级别为runlevel 5,通过简单的更改这里的数字即可改变系统启动时自动运行的级别。
/etc/rc.d/目录中包含如下子目录:
init.d、rc0.d、rc1.d、rc2.d、rc3.d、rc4.d、rc5.d、rc6.d
除init.d之外的每一个目录都对应一个运行级别,其中包含该运行级别启动和关闭的服务,标有k的服务是该运行级别默认关闭的服务,标有s的服务为该运行级别默认启动的服务。
/etc/rc.d/init.d目录包含所有服务的启动脚本,手工启动一个服务即可在该目录下执行,例:/etc/rc.d/init.d/smb stop
第八节 虚拟控制台
linux作为多用户操作系统,你可以使用相同的身份同时等录到不同的终端。使用ALT+功能键在不同的终端窗口之间进行切换。例:切换到终端2:ALT+F2。在图形界面下切换使用:ctrl+alt+功能键
虚拟控制台在/etc/inittab文件中配置,可以看到有如下行:
QUOTE:
1:2345:respawn:/sbin/mingetty tty1
2:2345:respawn:/sbin/mingetty tty2
3:2345:respawn:/sbin/mingetty tty3
4:2345:respawn:/sbin/mingetty tty4
5:2345:respawn:/sbin/mingetty tty5
6:2345:respawn:/sbin/mingetty tty6
根据官方的说法,最多只有6个终端,实际试验的结果是在这里修改配置文件添加终端数量以后,重新启动。终端的数量增加了,但是可用的仍然只有6个
QUOTE:
第九节 其他配置工具
1、 clock:显示当前的系统时间设置
2、 redhat-config-date:图形化的时间配置工具
3、 redhat-config-keyboard:图形化的键盘配置工具
4、 redhat-config-mouse:图形化的鼠标配置工具
5、 redhat-config-services:图形化的服务配置工具,决定哪些
服务随系统启动
6、 chkconfig:确定某服务默认在哪个级别运行
7、 redhat-config-network:图形化的网络配置工具

本文来自ChinaUnix博客,如果查看原文请点:http://blog.chinaunix.net/u/17019/showart_119164.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