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查看: 4952 | 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Tivoli Monitor 和 SCOM 2007 的比较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收藏(0)] [报告]
发表于 2010-08-24 20: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观点:微软管理解决方案要比IBM解决方案实用,因为微软提供的产品方案数量较少

我们对此的评估:

以微软SCOM 和 IBM Tivoli Monitor为例:

微软通过SCOM一个产品方案现了所有的监控功能,用户可以通过SCOM控制台,实现所有的监控和操作。IBM针对不同的监控功能,通过收购形成了庞大的子产品体系,对于国内大部分客户的需求,需要进行子产品选择和整合,让首次接触的技术人员难于选择合适的产品方案。所幸,IBM Tivoli 已经将部分的产品方案进行了控制台整合,可以通过一个控制台进行大部分工作。

观点:IBM解决方案功能模块比微软IT解决方案更为强大。

我们对此的评估:

以微软SCOM 和 IBM Tivoli Monitor为例:

微软SCOM监控方案主要针对Microsoft产品体系进行监控,而IBM Tivoli通过收购众多产品线,形成了完善的监控体系,足以针对国内企业的应用进行全面的监控。比如 IBM 在拓扑方面收购了 NetCool,在事件管理方面收购了Maximo。微软通过庞大的第三方合作伙伴,为其开发了众多的的补充方案,但是在功能上,还是与IBM有一定的差距

观点:IBM网络监控方案功能较微软SCOM更为

我们对此的评估:

IBM通过收购强大的网络监控软件Netcool实现网络监控,Tivoli Mointor Netcool网络监控方案可以对被监控的网络环境进行详细的监控。包括网络设备监控,网络性能监控,网络故障监控。

IBM网络监控方案将涉及如下监控对象:

网络监控对象:

路由器

CPU、Memory流量、吞吐量可用性

交换机

处理能力、可用性、端口状态、流量

局域网:

网络性能、网段流程、网络冲突

广域网

网络线路、广域网流程

网络性能监控:

IBM监控方案通过对网络设备的监控和轮询,获取相关设备的信息:

l 网络节点设备的可利用率

l 网络节点设备的CPU使用率

l 网络节点设备的故障率

l 网络延时统计

l 带宽利用率统计

l 网络流量统计

l 各业务流程统计

网络故障监控:

IBM监控方案通过SNMP Trap来监控节点设备的可用性,并通过Correlation Engine来过滤应该呈线给负责人的故障事件,通过这个功能,可以减少非故障性的警告。负责人只需处理故障性警告即可。

微软SCOM监控方案使用SNMP V2协议监控网络设备,用户需要通过自定义监视器或规则来对网络设备进行监控。,监控能力较IBM Tivoli Monitor方案更为局限和复杂。

观点:IBM监控方案支持的平台较微软SCOM方案更为广泛

我们对此的评估:

Tivoli Composite Application Manager for Applications软件方案提供一款在整个企业内部监控、查看、分析和管理应用程序的工具。具体的功能如下:

跨整个分布式应用程序资源环境的前摄性的性能和可用性监控。
集中的数据仓库、报告和可视化。
可扩展至最大型的企业。
无需服务即可量身定制的自定义性能和可用性指标视图(按作业、地域、应用程序等)。
自动减少错误和提高生产力,如事件的相关性和对特定事件的自动响应。
带有专家建议的知识中心,以提高操作人员的生产力。
管理对象涵盖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关键业务应用,如:SAP、Lotus、Apahce、Vmware等。ITCAM同Tivoli Monitor、Tivoli Enterprise Portal进行了控制台整合,在一个工作区内可以对不同的功能进行管理,减少了整合的复杂度和管理难度。

微软SCOM解决方案需借助第三方开发的管理包扩展自身的监控功能,增加了实施和管理的难度。

观点:IBM监控方案的代理运行支持平台更为广泛。但微软SCOM 监控方案代理更易于安装管理。

我们对比的评估

微软SCOM解决方案提供的代理只能运行于Windows OS 平台,对于不能支持其代理运行的被监控主机,只能通过SSH、SNMP 等协议进行监控。IBM监控代理可以运行于Windows OS、Unix、z/OS等系统,监控功能更强大,适用面更广。但,微软基于其AD的结构,可以通过批量发现、批量安装代理。而IBM监控代理需要一台一台安装,效率比较低。

观点:IBM监控方案界面较微软SCOM监控方案更难于形成统一风格。

我们对比的评估:

IBM监控方案由于子产品过于庞大,而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添加不同的子产品实现监控功能,因此很难形成统一的界面风格。整体操作比较复杂。微软SCOM通过用户非常熟悉的MMC结构,将不同的视图整合到统一的界面中,操作上手都容易的多。

观点:IBM监控方案的用户角色管理较微软SCOM更为薄弱。

我们对此的评估:

微软基于成熟的AD结构,将用户AD账号和SCOM用户角色进行了整合。通过作用域、组等分类进行了权限的等级划分,更易于在实际环境中严格管理界限。IBM通过 LDAP 实现的 Tivoli Enterprise™ Portal 用户身份验证,可减少实现和管理工作。但是对比强大的AD功能,具有明显的差距。

观点:IBM监控方案和微软SCOM监控方案的扩展性。

我们对此的评估:

两个厂商的解决方案都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并能接受其他监控方案的数据,以SCOM为例:

扩展接口

BMC Remedy Action Request System

HP Operations Manager

IBM Tivoli Enterprise Console

Universal Connector

观点:报表功能

我们对此的评估:

IBM监控方案提供的报表使用比较复杂,界面不美观,但是种类非常多,由于操作比较复杂,大部分国内客户都通过集成商负责二次开发实现。微软SCOM报表数量基于导入的管理包,使用比较简单,数量有限,一般也需要通过集成商进行二次开发补充。

观点:微软SCOM监控方案较IBM Tivoli方案性价比更为突出

我们对此的评估:

微软SCOM监控方案在国内环境中更易于部署和使用,更符合国内大部分IT人员的使用习惯。而微软一贯的针对中等企业的方案设计路线,也降低了SCOM的产品和实施成本,综合比较,IBM监控方案功能更为强大,而微软SCOM监控方案性价比更为突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