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查看: 3406 | 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在存储系统中实现应用系统高可用的问题,请教各位大侠.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收藏(0)] [报告]
发表于 2005-11-21 10:1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有没有朋友做过透过NAS网关实现应用服务器高可用(双A或者HA)的案例?\r\n\r\n因为应用系统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希望在上了存储系统后,依然能够实现应用系统的高可用.\r\n\r\n谢谢!

论坛徽章:
0
2 [报告]
发表于 2005-11-21 18:51 |只看该作者
nas是廉价货,一般都不是重要系统。在这上面高可用?也许,但并行访问不知道是否可行,看nas gateway的支持程度了

论坛徽章:
0
3 [报告]
发表于 2005-11-21 20:58 |只看该作者
理论上说是可行的, 还得看硬件和软件的配置了

论坛徽章:
0
4 [报告]
发表于 2005-11-22 09:16 |只看该作者
哦,我也知道理论上可行,就是因为没见到具体的实例,心里不是很塌实,呵呵。。。\r\n\r\n我的存储系统是NAS+SAN,在SAN中实现高可用是没问题的。关键是一些以文件操作为主的应用,比如Domino lotus数据库,在SAN中的使用效率比较低,而在NAS中可能会更好一些。\r\n\r\n原有的应用系统通过F5和IBM AM实现高可用,现在要透过NAS网关,中间多了一层,所以,要考虑是否还能实现高可用。\r\n\r\n另外,不觉得NAS就一定是廉价货,其上就不能放重要系统。实际上,个人理解,现在的存储大厂无非是两种基础技术架构:\r\n1)、在SAN Over NAS,代表者就是NetAPP;\r\n2)、NAS Over SAN,EMC、IBM等都是如此。

论坛徽章:
0
5 [报告]
发表于 2005-11-22 09:34 |只看该作者
+++另外,不觉得NAS就一定是廉价货,其上就不能放重要系统。实际上,个人理解,现在的存储大厂无非是两种基础技术架构:\r\n+++1)、在SAN Over NAS,代表者就是NetAPP;\r\n+++2)、NAS Over SAN,EMC、IBM等都是如此。\r\n\r\n这个要争论一下了,nas的初中有两个,第一是为了廉价,通过原有的ip,传送数据,如果认为这是san over nas,这个理论不敢苟同。我觉得是:block over ip即scsi over ip (iscsi)和file over ip(nfs, cifs)第二是为了方便,既然有了ip,可以非常容易地建立访问连接。如果以后ip打包、解包可以做到非常小又高效的芯片里,价格也便宜,nas还是有市场,但现在只能通过cpu,太宝贵了,不值得。intraSAN是个approach,没准能僻一条路,但现在还没能节省成本,不见得有市场。\r\n\r\n临一个nas over san ?很奇怪的说法,我不理解你说这句话的含义,不好评论。但是我能理解的是:\r\nnas: 通过ip网络共享数据,但ip网络本身没有QoS, 没有commit 传输,都需要高层协议(传输层和表述层支持),而且block也太小(jambo frame可能好一些,但9k与scsi的xxxk io block比起来还是小),pay load负载太重,效率低。最终ip可能也是在channel上传送的,但多绕了一层。\r\n\r\nsan: 直接通过channel传data,以后可能会变成统一的fc 卡,里面有cpu,只load进scsi协议,就是san,再load ip协议,就是nas\r\n\r\n\r\nnas可以做得很贵,但有必要么?\r\nsan也可以做的便宜,同样,目的为什么?\r\n\r\n可能再过一段时间,会有些变化,但最近一年内,看不出有什么大的调整。\r\n\r\n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硅步,大概达不到千MHz\r\n\r\n哈哈,玩笑,欢迎大家热烈讨论。

论坛徽章:
0
6 [报告]
发表于 2005-11-22 11:54 |只看该作者
呵呵,orian兄果然专业,受教非浅.\r\n\r\n我想,是我说的太简略了,没有表达清楚.\r\n\r\n现在的存储大厂无非是两种基础技术架构:\r\n1)、在SAN Over NAS,代表者就是NetAPP;\r\n2)、NAS Over SAN,EMC、IBM等都是如此。\r\n\r\n我想表达的意思是目前主流厂商的两种技术实现架构,NetAPP是从NAS起家,它的SAN是基于NAS之上实现,充分利用它的NAS技术,所以,它没有专门的NAS网关;而别的厂商则正好相反,精于SAN,在SAN基础上增加相应的技术,从而实现NAS,它们一般有专门的NAS网关。\r\n\r\n说得多一点,SAN和NAS实现融合的方式,目前业内实现NAS和SAN融合的方法有两个: 一种是EMC、IBM等厂商的实现方式,在SAN前增加NAS网关,是SAN到NAS的支持;另一种是NetApp所谓的统一网络存储FAS,实际上就是NAS到SAN的支持,即在原有的NAS基础上,增加对FCP协议的支持就完成了。\r\n\r\n对于不同的厂商来说,SAN和NAS,各有所长,孰优孰劣,要由应用和需求来确定。\r\n\r\n对于应用系统的高可用来说,实际上要求存储厂家来解决这个问题,确实是难为他们。因为高可用与否,并非存储厂家决定,要透过NAS网关实现应用系统的高可用,只要实现高可用的软件系统能够支持NFS或者iSCSI就可以了。理论归理论,没见到实例,心里有些打鼓,呵呵。。\r\n\r\n小弟并非存储专业人员,如果上述说法有谬误之处,还请orian兄见谅。\r\n\r\n至于不积硅步的硅,是因为我的智能ABC中没有“跬”字,既然都IT了,硅就硅了吧,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