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徽章:
- 0
|
neil.zhang@hp.com 张楠 84750251\r\n\r\n服务器虚拟化与存储集中化,LEFTHAND关注于此\r\nlefthand:澳大利亚最好,中国其次\r\n虚拟化以及NAS用户会考虑ISCSI\r\n满负荷I/O读写,服务器处理大概占用20-30%\r\nEVA需要通过MPX200实现ISCSI连接,但是在控制器上没有ISCSI接口\r\n<20TB,LEFTHAND的价格比MSA2000i便宜\r\n容量很大的时候,,LEFTHAND就没有价格优势了\r\n\r\nlefthand针对小型客户,提供了软件包来将普通的server变成lefthand ISCSI存储(软件实现)\r\nlefthand有硬件和软件模式两种(销售)\r\n\r\nlefthand 99成立,科罗拉多,08下半年3.7亿美金HP收购\r\n由来,科罗拉多大学的教授和学生,在一个叫做左撇子酒吧\r\n\r\n5大特性:\r\n存储集群\r\n网络RAID\r\nISCSI网络\r\n精简部署和快照\r\n本地远程拷贝\r\n\r\n\r\nletfhand节点名称叫做NSM(网络存储模块)\r\nEVA,MSA都是双控制器控制其下所有的盘\r\nEVA在180块盘之下是硬盘越多性能越好,但是超过了就会下降,但是下降曲线不是非常陡\r\nXP24000:16个控制器,1000块盘\r\n不能随着容量的增加扩展控制器数量(传统)\r\nlefthand可以实现节点增多,控制器增多,磁盘增多\r\n节点越多,性能越高,线性增长\r\n自己节点上的数据是由自己节点上的控制器来控制管理处理\r\nlefthand就像动车组,传统的双控制器的存储就像是普通的火车\r\n\r\nlefthand两节点的IOPS是120000,4个节点就是MSA2000的IOPS的2倍\r\nP4300/P4500:SATA,SAS硬盘都支持\r\nlefthand是模块化的产品,每个节点的硬盘是固定的,8块盘(P4300)或12块盘(P4500)\r\nP4300/P4500就是DL185/P400(512MB cache 读写一半)/2GB内存/3-3-3 5×9/RAID10,5,6\r\n不能在一个节点上混合使用SAS/SATA\r\n如果客户就想要20TB,那么一个节点8TB,一个节点12TB\r\nlefthand理论上节点无上限,在PB里面有要求是32节点(32×12=384)\r\n\r\n银行RPO比RTO高,不允许丢失数据\r\n电信RTO比RPO高,要求能通信,最多就是每个用户损失几块钱\r\n也有例外,动感地带,要有钱才能通话,RPO高\r\n\r\n同步复制,可以实现RPO为0,要求网络好,地方不能太远,一般是同城\r\n异步复制,可以试下远距离的数据复制\r\n成本高,需要有电信光纤专线,例如OC48\r\n\r\nlefthand,成本低,因为是走网络\r\n\r\nSAN/IO存储集群\r\n将多个节点聚合在一起,如果有多个节点,那么多个节点会同时处理用户请求,并发性能更好,在存储集群中可以创建卷,创建的卷将会使用集群中的所有的节点如果增加一个节点,那么卷将会在所有节点上平均存储数据,不建议将SAS和SATA放在一个集群中,要分成2个集群,SAS一个集群,SATA一个集群。\r\n\r\n多站点(子网)ISCSI 集群\r\n2个站点,一定要有一个第三个站点左右failover manager,不一定是非要物理的,可以在某个站点找个设备做就可以\r\n\r\n网络RAID\r\nNetWork RAID 0:不做数据复制\r\nNetWork RAID 2:2份数据\r\nNetWork RAID 3:3份数据\r\nNetWork RAID 4:4份数据\r\nRAID2和3可以用在正常集群中\r\nRAID4只有在多站点方式才能使用\r\n\r\n集群是将这个节点做成一个大的池子,没有冗余性\r\n通过网络RAID实现冗余性\r\n网络RAID是针对每个卷做的\r\n\r\n物理上已经根据要求做好了RAID5或RAID6(通过P400)\r\n然后在上层针对卷再去做网络RAID(0,2,3,4)\r\n\r\n多站点SAN ,同步数据容量,2边的数据完全一样,中间的连接必须是1Gb/s的\r\n其实也是failover方式,中间有一个虚拟IP\r\n每个站点都需要有个虚拟IP\r\nmanager节点的目的就是告诉数据在哪个节点,管理数据,最少2个manager,最多5个\r\nquorum节点切换到哪个节点?????\r\n远程复制,A站点某个卷100GB,实际数据只有50GB,那个B站点中的存储传统的存储需要建议一个100GB的卷做数据复制,而对于lefthand来说,现在B站点只需要建议50GB或或者稍微多点的卷就可以了\r\nmatadate:哪个block写到哪,元数据信息\r\n\r\n一个物理机(要装ESX SERVER)可以虚拟出多个VSA,每个VSA最大支持10TB(5个lun,5×2TB)\r\nVSA需要占用空间,实际使用容量77%\r\nVSA功能与P4000功能完全一样\r\n\r\n\r\n虚拟IP地址是针对存储集群的,在创建存储集群的时候就会要求输入一个虚拟IP地址,我们主机访问的时候是与这个虚拟IP地址连接(ISCSI)\r\n\r\nISCSI路径管理\r\n1.VIP WITH LOAD BALACNING(viplb)分析每个节点上的I/O,帮助用户自动选择负载小的节点使用、\r\n2.MPIO(DSM)-->MANAGER NODE-->ALL NODE-->READ\r\n3.MANAGER NODE-->STORAGE NODE(数据所在)-->COPY DATA到MANAGER NODE-->提供给用户\r\n\r\nlefthand是第一个通过SRM认证的存储\r\nlefthand的软件是免费的\r\n\r\n在某个能使用12块硬盘的服务器上安装VSA后,可以不可以与P4500做在一起做集群?答案是可以,但是这样会出现性能问题,不建议\r\nSM不能跨平台,可以通过lefthand实现分支机构的数据汇总\r\nlefthand支持块级别存储和文件级别存储\r\nlefthand现在针对数序读写和随机读写性能都很好\r\nVOD(数序读写)或SQL ,ORACLE(顺序读写)\r\n配置的时候最好配置15K 的SAS\r\n\r\nlefthand性能调优:\r\n1.适合业务,文件级读写,SATA(顺序)\r\n 数据库读写 SAS(随机)\r\n2.节点数:一个集群中16个节点最好,超多16个节点性能会有影响\r\n3.数据快照数量:理论无限,在一个卷中不建议超多200个数据快照\r\n 数据量大,数据改变量大,建议复制时间间隔加大\r\n4.卷和快照数量:总数不要超多1000个\r\n5.复制级别:????网络RAID级别\r\n6.底层RAID:建议用RAID5(raid6,性能会下降10%)\r\n7.block size :256K,默认,现在不能改\r\n8.SAN/IQ性能监控器:可以导出到execl\r\n\r\n一个cmc可以管理所有VSA节点\r\n将所有节点加入到一个管理组,针对这个组做集群,在集群(聚合中)中做卷啥的\r\n\r\n\r\n快照:\r\n现在用的比较多的快照是即写即拷(copy-on-write),这种方式这样的:即写即拷快照是表现数据外观特征的“照片”。这种方式通常也被称为“元数据”拷贝,即所有的数据并没有被真正拷贝到另一个位置,只是指示数据实际所处位置的指针被拷贝。在使用这项技术的情况下,当已经有了快照时,如果有人试图改写原始的LUN上的数据,快照软件将首先将原始的数据块拷贝到一个新位置(专用于复制操作的存储资源池),然后再进行写操作。以后当你引用原始数据时,快照软件将指针映射到新位置,或者当你引用快照时将指针映射到老位置。\r\nLeftHand采用的快照技术叫做写时转向(Redirect on Write)快照方式\r\n\r\n我的理解是即写即拷和写时转向快照的区别就在于,原始数据存放的位置\r\n即写即拷快照方式是,如果有数据变化,那么原始数据将被从原卷中拿出放到一个专门的位置(存储资源池,感觉就是一个快照卷),而原始数据原来所在的位置将被新数据占有\r\n\r\n写时转向快照方式正好相反,如果有数据变化,原始数据仍然被存储在原始位置,而变化的部分会被存储在一个专门的快照卷中,而且是采用增量方式的,如果想使用最新的数据,那么需要将原始数据和变化的部分都拿出来组合在一起才能获得新数据\r\n\r\n\r\n\r\nease of management -33页\r\n\r\nP4000许可是按照MAC申请和使用的\r\n\r\n2-way至少要有2个节点\r\n3-way至少要有3个节点\r\n4-way至少要有4个节点\r\n\r\nDELL Equalogic(ps):最大竞争对手\r\n每个集群中最多只能8个节点\r\n用的是MIPS的老处理器(用了8年)\r\n其他用的技术都是相似的或一样的\r\nPS4000/PS6000\r\n低端 / 高端\r\n2个节点/\r\n\r\n\r\nNATAPP:\r\nFAS(NAS):比较贵,中高端用户考虑\r\n不是标准的RAID,只有RAID4,使用大文件存储(顺序写)\r\n传统双控制器结构|性能没有LeftHand好\r\nFAS200(低端):硬盘数量少|容量\r\n用快照可以,但是要想恢复的话,需要购买快照恢复的许可,所有成本更高\r\n\r\nEMC:CX,AX系列\r\n1.双控制器接口,性能没有LeftHand好\r\n2.Windows操作系统,不健壮\r\n3.电池组,UPS电源,断电后持续给柜子供电,停止用户访问,将缓存中的数据写入硬盘(主要是为了WINDWOS正常关机,因为如果意外断电,会导致系统或数据丢失)\r\n\r\ncompellent:IPSAN,FCSAN\r\n数据在线迁移(优势)\r\n\r\nH3C(EX1000/IX3000/IV/IX5000)\r\nSAS/SATA\r\n精简部署\r\n255快照\r\ndisksafe\r\n100小时缓存电池备份\r\n扩展到8个控制器(IX5000只有)\r\nExtenal storage(IX5000只有)\r\n10Gig iscsi(IX3000只有)\r\n\r\n\r\n2g,4g,8g(光纤),实测值最多大概到300MB/s\r\n\r\n\r\n\r\n\r\n\r\n问题:1.RAID0,RAID10针对P4300/P4500怎么做?\r\n 2.另外是出厂就已经做好了,在哪提出做RAID几?\r\n 3.硬件方式与软件方式比,哪个更便宜?\r\n 4.传统的SAN HA如何实现,怎么工作的?\r\n 5.如果在460C+SB40C+HP LeftHand P4000 Virtual SAN Appliance Software软件,那么这个时候RAID级别是默认配置好的,是几,还是手工配置,另外460C是2块盘,SB40C是6块盘,是这8块盘整在一起用,还是可以单独的只使用SB40C中的6块盘?\r\n 6.2个站点,卷做的是2-way的方式,第三个站点做failover manager,那么这个failover到底是failover谁?链路?还是其他什么?\r\n 7.快照问题:按照之前讲课的说法,变化的数据不是像EVA一样存储在一个专门的快照卷中,而是直接的存储在对应的数据卷中,按照教材的理解,快照会按照层次结构来排列,先做的快照会放入堆栈(这个堆栈在哪)的最下层,每个后面快照都是对之前快照修改的数据做一个相当于增量的操作记录,并针对这个变化的数据重新建立一个指针,所有经过变化的数据指针(或者说索引,这个我不太清楚)会存储在metadata中,那么如果想知道这个卷最新的数据,只需要在这个metadata中找到这个最新的索引表,就可以根据表中索引将最终的数据位置了解到,从而了解到这个卷的所有的最新的数据。另外对于服务器来说,只能对最新的一个快照做写入操作,之前的快照只能读,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另外,如果我有2份快照,比如9点一份,10点一份,那么9点的那份快照是可以给另外一台服务器使用的,这台服务器在使用这个9点的快照的时候能不能执行写入操作,还是说只能读?\r\n 还有,按照讲课和教材的说法,这个时候这个卷中会存在比如C,C\'两个数据,那么这两个数据可以只有微小的变化,但是都存储在数据卷中,会不会对卷的使用空间造成浪费?\r\n 8.rolling back是怎么回事,是谁rolling back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