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查看: 4095 | 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络级联有没有数量限制?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收藏(0)] [报告]
发表于 2006-12-20 16: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有个网络太分散了,需要用多层级联。就是为了加长度,能不能超过五级?需要什么型号的交换机?

论坛徽章:
0
2 [报告]
发表于 2006-12-21 12:02 |只看该作者
5级?\r\n好像没有听说过

论坛徽章:
0
3 [报告]
发表于 2006-12-21 19:28 |只看该作者
理论上是没有限制的,但是有人说级数多了丢包率就难控制了。有人用3550-2950-2950-2950-2950建网,能不能再长些?

论坛徽章:
0
4 [报告]
发表于 2006-12-26 16:29 |只看该作者
有 数量上限滴\r\n忘记多少了

论坛徽章:
0
5 [报告]
发表于 2006-12-26 16:29 |只看该作者
有 数量上限滴\r\n忘记多少了

论坛徽章:
0
6 [报告]
发表于 2006-12-27 13:19 |只看该作者
我记得好像是8或者9,各个厂家支持的数量也不一致。型号相同最好

论坛徽章:
0
7 [报告]
发表于 2006-12-28 02:51 |只看该作者
谢谢了,工程的分布太分散了。实在用交换机不够的话只好用路由了,路由多少都慢些:(

论坛徽章:
0
8 [报告]
发表于 2007-01-03 13:36 |只看该作者
为了保证网络的效率,一般建议层数不要超过四层。\r\n级连扩展模式是最常规,最直接的一种扩展方式,一些构建较早的网络,都使用了集线器(HUB)作为级连的设备。因为当时集线器已经相当昂贵了,多数企业不可能选择交换机作为级连设备。那是因为大多数工作组用户接入的要求,一般就是从集线器上一个端口级连到集线架上。在这种方式下,接入能力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一些干扰和人为因素,使得整体性能十分低下,只单纯地满足了多端口的需要,根本无暇考虑转发交换功能。现在的级连扩展模式综合考虑到不同交换机的转发性能和端口属性,通过一定的拓扑结构设计,可以方便地实现多用户接入。\r\n\r\n  级连模式是组建大型LAN最理想的方式,可以综合利用各种拓扑设计技术和冗余技术,实现层次化网络结构,如通过双归等拓扑结构设计冗余,通过Link Aggregation技术实现冗余和Up Link的带宽扩展,这些技术现在已经非常成熟,广泛使用在各种局域网和城域网中。 \r\n\r\n  级连模式使用通用的以太网端口进行层次间互联,如100M FE端口、GE端口以及新兴的10GE端口。 \r\n\r\n  级连模式是以太网扩展端口应用中的主流技术。它通过使用统一的网管平台实现对全网设备的统一管理,如拓扑管理和故障管理等等。级连模式也面临着挑战,当级连层数较多,同时层与层之间存在较大的收敛比时,边缘节点之间由于经历了较多的交换和缓存,将出现一定的时延。解决方法是汇聚上行端口来减小收敛比,提高上端设备性能或者减少级连的层次。在级连模式下,为了保证网络的效率,一般建议层数不要超过四层。如果网络边缘节点存在通过广播式以太网设备如HUB扩展的端口,由于其为直通工作模式,不存在交换,不纳入层次结构中,但需要注意的是,HUB工作的CSMA/CD机制中,因冲突而产生的回送可能导致的网络性能影响将远远大于交换机级连所产生的影响。 \r\n\r\n  级连模式是组建结构化网络的必然选择,级连使用通用电缆(光纤),各个组件可以放在任意位置,非常有利于综合布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