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查看: 3848 | 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络监控软件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收藏(0)] [报告]
发表于 2009-02-01 15: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公司的网络有时候会因为有人下载而变得很慢。\r\n采用的防火墙是H3C F1000-S,查了下资料,好像做针对IP的控制不太容易。\r\n有没有免费的软件介绍一下,监控局域网内所有主机的实时流量的?多谢。

论坛徽章:
5
IT运维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8-06 06:20:00IT运维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8-10 06:20:00IT运维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8-23 06:20:00IT运维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8-24 06:20:00IT运维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11-12 06:20:00
2 [报告]
发表于 2009-02-01 17:34 |只看该作者
可以做每IP连接数限制,如果配合QOS效果会更好一些。

论坛徽章:
0
3 [报告]
发表于 2009-02-02 07:57 |只看该作者
你买个防火墙不如买个上网行为管理软件或硬件呢

论坛徽章:
0
4 [报告]
发表于 2009-02-04 11:20 |只看该作者
同意楼上的,省心大了,就是费钱啊,特别是在这个金融危机的时候,呵呵,也许钱更重要。

论坛徽章:
0
5 [报告]
发表于 2009-02-04 18:39 |只看该作者
经济危机了,软件也卖不动,咋活阿

论坛徽章:
0
6 [报告]
发表于 2009-02-04 19:11 |只看该作者
如果局域网不大的话,用用科来吧!\r\n提示:要注册取得序列号而且使用有一定的期限,你只是想分析一下,可以推荐,比较好用!

论坛徽章:
0
7 [报告]
发表于 2009-02-04 19:13 |只看该作者
www.colasoft.com.cn\r\n里面有详细的使用方法,软件做的也比较人性化,至少我觉的比sniffer要好用的多!

论坛徽章:
0
8 [报告]
发表于 2009-02-05 07:52 |只看该作者
科来没有用过,不过看到某个公司用过

论坛徽章:
0
9 [报告]
发表于 2009-02-12 17:24 |只看该作者
P2P应用概况\r\nP2P技术,即端到端对等网络技术,是指网络主机在充当客户端获取资源的同时充当服务器向其它对客户端提供服务。\r\n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和多媒体资源的丰富,带宽消耗越来越大。在计算机网络发展史上,恐怕没有任何一种网络应用像P2P(Peer-to-Peer,端到端对等网络)技术这样深刻的影响了宽带网络服务的运营模式。P2P使文件下载共享变得简单,动辄GB级的电影下载,P2P应用拉动的带宽消耗增长,据统计,P2P数据流量占因特网总流量达80%以上,并且在用户总数没有显著增长的情况下,P2P数据流量仍然在快速持续增长,使得宽带运营商的成本增加,收益降低,网络效率和服务质量下降,甚至冲击其他业务收入。\r\n短短几年,P2P技术迅猛发展,以P2P技术为核心的软件产品,如雨后春笋般的进入了主流计算机应用,事实已经十分明显,如基于P2P协议的文件下载共享软件,典型的应用软件有BitTorrent、eDonkey、PP点点通、Gnutella、FastTrack、酷狗(Kugoo)、迅雷、DirectConnect、AppleJuice、百宝、百度下吧、百兆等。这是目前被广泛使用,同时也是头号带宽杀手的应用协议。基于P2P的其他应用有:即时信息类,如腾迅QQ、微软MSN、YahooMessger等,网络电话类,如Skype等,网络电视类,如PPStream、PPLive、沸点、Recool、QQLive等。\r\n运营商网络中60%-80%的带宽夜以继日地被这些应用占用。由于传统网络监控设备无法识别P2P应用,处理P2P,必须是针对P2P应用的流量管理系统,才能监测网络并找到正在运行的P2P应用以及谁正在使用这些应用,然后设定策略以保证所有用户的公平性,还可以追踪使用情况以便于记账和微调网络,处理过多的流量并把昂贵的空闲带宽分配给那些能够创造利润的应用。\r\n2.2 P2P对网络的影响\r\nP2P技术主要提供了分布式交换数据的能力,由于个人用户PC的处理能力和硬盘空间逐步增大,资源分布存储已经变为可能。P2P技术现阶段最大的用途就是提供了在个人用户之间交换数据文件,通过集中资源服务器已经不再是资源存放的唯一途径。P2P技术主要带来了如下一些变化:\r\n(1)Internet上流量模型的变化:现在Internet上60%-80%的流量都是P2P的流量,而传统的HTTP流量已经不是Internet上的主要流量。\r\n(2)个人用户的流量模型的变化:以前个人用户的下行流量(从Internet到个人用户)远远大于上行流量。而由于P2P技术在下载的同时,也需要上传。导致个人用户的下行流量和上行流量都很大。\r\n(3)P2P应用获取带宽的方式可谓完美:使用“永远在线”的技术日以继夜地在进行贪婪的下载和上传服务,P2P流量造成网络的极度拥塞。\r\n\r\n\r\n                                                              ----------摘自<LaneCat网猫流控宝技术白皮书>\n\n[ 本帖最后由 bsdchen 于 2009-2-12 17:28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