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徽章:
- 0
|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千兆以太网、万兆以太网、InfiniBand等网络已经相当普及,它们的数据传输性能得到了空前提高,传输延迟也进一步减小。这些网络的数据传输速度已经超过了单个磁盘和单个磁盘阵列的传输速度。
为了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性能,出现了基于网络的存储结构:附网存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和存储区域网(Storage Area Network,SAN)。
在NAS系统中,存储设备被连接在某台服务器上,通过网络文件系统(Network File System,NFS)或者通用因特网文件系统(Common Internet File System,CIFS或者叫做Samba)向局域网中的其它应用服务器提供文件级的数据共享服务,如图1所示。NAS系统简单、管理方便、架设成本低,但受它所采用的单个服务器的结构限制,其所能承载的容量有限,可扩展性差,性能难以满足大规模应用的需求。
在SAN系统中,一般采用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交换设备将存储设备与应用服务器连接起来,数据传输性能较高,可扩展性较好,具有较高的可用性,如图2所示。但是SAN结构本身只能提供块设备接口,不能提供文件级数据共享,使得各个应用之间难以共享信息,同时难以充分利用整个存储系统的存储空间资源。再者,SAN具有较高的架设成本和管理成本,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也较差。
SAN和NAS是目前主流的两种提供海量存储的结构,但是它们都无法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SAN可以实现良好的数据集中和管理集中,提供非常好的扩展性和性能,但是却难以克服信息孤岛的产生,数据共享难以满足;NAS可以实现良好的数据共享和集中管理,但是它的容量、性能及扩展性却还是难以满足应用的需求。
蓝鲸虚拟化网络存储系统(BWFS)结合了SAN和NAS的优点,采用了自行设计的具有高扩展能力的体系结构,能够满足应用在容量、性能、可靠性等方面诸多严格要求,提供企业级的存储服务。BWFS可以管理上千节点的集群系统,容纳Petabytes级的海量数据,提供Gigabytes级的吞吐率,实现统一的管理,有效克服单点失效等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