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查看: 2086 | 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家有兴趣比较一下下面两篇文档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收藏(0)] [报告]
发表于 2006-01-19 11: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大家有兴趣比较一下下面两篇文档。

论坛徽章:
0
2 [报告]
发表于 2006-01-19 11:41 |只看该作者

文档一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灾难备份等级

本灾难备份等级标准参照国际灾难备份行业的通行灾难备份等级划分原则,同时结合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中国国情,将灾难备份系统从低到高划分为如下七个等级:
D.1  等级零:无异地备份
没有在异地保存备份数据,未制定灾难恢复预案,不具备灾难恢复能力。
D.2  等级一:备份介质异地存放
a)        对关键数据进行备份并存放至异地;备份周期至少每周一次。
b)        有符合介质存放条件的场地。
c)        有介质存取、验证和转储管理制度;按介质特性对备份数据进行定期的有效性验证。
d)        有经过完整测试和演练的灾难恢复预案。
e)        没有可用的备份中心、备份数据处理系统及备份网络通讯系统。
D.3  等级二:备份介质异地存放及备用场地
a)        对关键数据进行备份并存放至异地;备份周期至少每周一次。
b)        灾难发生时能在预定时间内调用所需的数据处理设备到场。
c)        灾难发生时能在预定时间内调配所需的通信线路和网络设备到位。
d)        有介质存取、验证和转储管理制度;按介质特性对备份数据进行定期的有效性验证;有备用场地管理制度;与相关厂商有符合灾难恢复时间要求的紧急供货协议。与相关运营商有符合灾难恢复时间要求的备用通信线路协议。
e)        有经过完整测试和演练的灾难恢复预案。一旦灾难发生,需要重新调配数据处理系统及网络通讯系统资源,利用异地备份数据恢复关键业务系统运行。
D.4  等级三:备份介质异地存放及备份中心
a)        对关键数据进行备份并存放至异地;备份周期每天一次。
b)        配备灾难恢复所需的关键数据处理设备。
c)        有部分通信线路和相应的网络设备。
d)        有符合介质存放条件的场地;有满足信息系统和关键业务恢复运作要求的场地。
e)        在备用场地有专职计算机机房运行管理人员。
f)        按介质特性对备份数据进行定期的有效性验证;有介质存取、验证和转储管理制度;有备用计算机房管理制度;有备用数据处理设备硬件维护管理制度。
g)        有经过完整测试和演练的灾难恢复预案。一旦灾难发生,利用备份中心已有资源及异地备份数据恢复关键业务系统运行。
D.5  等级四:定时数据备份及备份中心
a)        每天一次的备份介质异地存放;以及每天多次利用通信网络将关键数据定时批量传送至备用场地。
b)        配备灾难恢复所需的数据处理设备,并处于硬件就绪状态或运行状态。
c)        有灾难恢复所需的通信线路;有灾难恢复所需的网络设备,并处于就绪状态。
d)        有符合介质存放条件的场地;有符合数据处理系统和网络设备运行要求的场地,并保持7 x 24 运行;有满足关键业务恢复运作要求的场地。
e)        备用场地有7 x 24 专职计算机房管理人员;备用场地有专职数据备份技术支持人员;备用场地有专职硬件、网络技术支持人员。
f)        有介质存取、验证和转储管理制度;按介质特性对备份数据进行定期的有效性验证;有备用计算机房运行管理制度;有硬件和网络运行管理制度;有数据备份系统运行管理制度。
g)        有经过完整测试和演练的灾难恢复预案。一旦灾难发生,利用备份中心已有资源及备份数据恢复关键业务系统运行。
D.6  等级五:实时数据备份及备份中心
a)        每天一次的备份介质异地存放;采用远程数据复制技术,并利用通信网络将关键数据实时复制到备份场地。
b)        配备灾难恢复所需的数据处理设备,并处于就绪或运行状态。
c)        有灾难恢复所需的通信线路;有灾难恢复所需的网络设备,并处于就绪状态;具备通信网络自动或集中切换能力。
d)        有符合介质存放条件的场地;有符合数据处理系统和网络设备运行要求的场地,并保持7 x 24 运行;有满足关键业务恢复运作要求的场地。
e)        备用场地有7 x 24 专职计算机房管理人员;备用场地有7 x 24 专职数据备份技术支持人员;备用场地有7 x 24 专职硬件、网络技术支持人员。
f)        有介质存取、验证和转储管理制度;按介质特性对备份数据进行定期的有效性验证;有备用计算机房运行管理制度;有硬件和网络运行管理制度;有数据备份系统运行管理制度。
g)        有经过完整测试和演练的灾难恢复预案。一旦灾难发生,可在备份中心利用实时备份数据恢复关键业务系统运行。
D.7  等级六:零数据丢失
a)        每天一次的备份介质异地存放;远程实时备份,实现数据零丢失。
b)        应用软件是“集群的”, 可实时无缝切换;备用数据处理系统具备与生产数据处理系统一致的处理能力并完全兼容;具备远程集群系统的实时监控和自动切换能力。
c)        主备通信网络同时处于运行状态;最终用户可通过网络同时接入主备中心。
d)        有符合介质存放条件的场地;有符合数据处理系统和网络设备运行要求的场地,并保持7 x 24 运行;有满足关键业务恢复运作要求的场地。
e)        备用场地有7 x 24 专职计算机房管理人员;备用场地有7 x 24 专职硬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及网络技术支持人员。
f)        有介质存取、验证和转储管理制度;按介质特性对备份数据进行定期的有效性验证;有备用计算机房运行管理制度;有硬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及网络运行管理制度。
g)        有经过完整测试和演练的灾难恢复预案。一旦灾难发生,可在零数据丢失的基础上恢复关键业务系统运行。

论坛徽章:
0
3 [报告]
发表于 2006-01-19 11:42 |只看该作者

文档二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灾难恢复的等级划分
A.1 第1级基本支持
第1级灾难恢复应具有技术和管理支持如表A.1所示。
表A.1 第1级灾难恢复的技术和管理支持
        要素        要求
A.1.1         数据备份系统        a) 完全数据备份至少每周一次;
b) 备份介质场外存放。
A.1.2         备用数据处理系统        —  
A.1.3         备用网络系统        —  
A.1.4         备用基础设施        a) 有符合介质存放条件的场地。
A.1.5         技术支持        —  
A.1.6         运行维护支持        a) 有介质存取、验证和转储管理制度;
b) 按介质特性对备份数据进行定期的有效性验证。
A.1.7         灾难恢复预案        有相应的经过完整测试和演练的灾难恢复预案

A.2 第2级备用场地支持
第2级灾难恢复应具有技术和管理支持如表A.2所示。
表A.2第2级灾难恢复的技术和管理支持
        要素        要求
A.2.1         数据备份系统        a) 完全数据备份至少每周一次;
b) 备份介质场外存放。
A.2.2         备用数据处理系统        a) 灾难发生时能在预定时间内调配所需的数据处理设备到场。
A.2.3         备用网络系统        a) 灾难发生时能在预定时间内调配所需的通信线路和网络设备到位。
A.2.4         备用基础设施        a) 有符合介质存放条件的场地;
b) 有满足信息系统和关键业务功能恢复运作要求的备用场地。
A.2.5         技术支持        —  
A.2.6         运行维护支持        a) 有介质存取、验证和转储管理制度;
b) 按介质特性对备份数据进行定期的有效性验证;
c) 有备用场地管理制度;
d) 与相关厂商有符合灾难恢复时间要求的紧急供货协议;
e) 与相关运营商有符合灾难恢复时间要求的备用通信线路协议。
A.2.7         灾难恢复预案        有相应的经过完整测试和演练的灾难恢复预案。

A.3 第3级电子传输和部分设备支持
第3级灾难恢复应具有技术和管理支持如表A.3所示。
表A.3 第3级灾难恢复的技术和管理支持
        要素        要求
A.3.1         数据备份系统        a) 完全数据备份至少每天一次;
b) 备份介质场外存放;
c) 每天多次利用通信网络将关键数据定时批量传送至备用场地。
A.3.2         备用数据处理系统        a) 配备灾难恢复所需的部分数据处理设备。
A.3.3         备用网络系统        a) 配备部分通信线路和相应的网络设备。
A.3.4         备用基础设施        a) 有符合介质存放条件的场地;
b) 有满足信息系统和关键业务功能恢复运作要求的场地。
A.3.5         技术支持        a) 在备用场地有专职的计算机机房运行管理人员。
A.3.6         运行维护支持        a) 按介质特性对备份数据进行定期的有效性验证;
b) 有介质存取、验证和转储管理制度;
c) 有备用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
d) 有备用数据处理设备硬件维护管理制度;
e) 有电子传输数据备份系统运行管理制度。
A.3.7        灾难恢复预案        有相应的经过完整测试和演练的灾难恢复预案。

A.4 第4级电子传输及完整设备支持
第4级灾难恢复应具有技术和管理支持如表A.4所示。
表A.4 第4级灾难恢复的技术和管理支持
        要素        要求
A.4.1         数据备份系统        a) 完全数据备份至少每天一次;
b) 备份介质场外存放;
c) 每天多次利用通信网络将关键数据定时批量传送至备用场地。
A.4.2         备用数据处理系统        a) 配备灾难恢复所需的全部数据处理设备,并处于就绪状态或运行状态。
A.4.3         备用网络系统        a) 配备灾难恢复所需的通信线路;
b) 配备灾难恢复所需的网络设备,并处于就绪状态。
A.4.4         备用基础设施        a) 有符合介质存放条件的备用场地;
b) 有符合备用数据处理系统和备用网络设备运行要求的场地;
c) 有满足关键业务功能恢复运作要求的场地;
d) 以上场地应保持7 x 24 运作。
A.4.5         技术支持        在备用场地有:
a) 7 x 24 专职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
b) 专职数据备份技术支持人员;
c) 专职硬件、网络技术支持人员。
A.4.6         运行维护支持        a) 有介质存取、验证和转储管理制度;
b) 按介质特性对备份数据进行定期的有效性验证;
c) 有备用计算机机房运行管理制度;
d) 有硬件和网络运行管理制度;
e) 有电子传输数据备份系统运行管理制度。
A.4.7         灾难恢复预案        有相应的经过完整测试和演练的灾难恢复预案。

A.5 第5级实时数据传输及完整设备支持
第五级灾难恢复应具有技术和管理支持如表A.5 所示。
表 A. 5 第5 级灾难恢复的技术和管理支持
        要素        要求
A.5.1         数据备份系统        a) 完全数据备份至少每天一次;
b) 备份介质场外存放;
c) 采用远程数据复制技术,并利用通信网络将关键数据实时复制到备份场地。
A.5.2         备用数据处理系统        a) 配备灾难恢复所需的全部数据处理设备,并处于就绪或运行状态。
A.5.3         备用网络系统        a) 配备灾难恢复所需的通信线路;
b) 配备灾难恢复所需的网络设备,并处于就绪状态;
c) 具备通信网络自动或集中切换能力。
A.5.4         备用基础设施        a) 有符合介质存放条件的备用场地;
b) 有符合备用数据处理系统和备用网络设备运行要求的场地;
c) 有满足关键业务功能恢复运作要求的场地;
d) 以上场地应保持7 x 24 运作。
A.5.5         技术支持        在备用场地有:
a) 7 x 24 专职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
b) 7 x 24 专职数据备份技术支持人员;
c) 7 x 24 专职硬件、网络技术支持人员。
A.5.6         运行维护支持        a) 有介质存取、验证和转储管理制度;
b) 按介质特性对备份数据进行定期的有效性验证;
c) 有备用计算机机房运行管理制度;
d) 有硬件和网络运行管理制度;
e) 有实时数据备份系统运行管理制度。
A.5.7        灾难恢复预案        有相应的经过完整测试和演练的灾难恢复预案。

A.6 第6级数据零丢失和远程集群支持
第六级灾难恢复应具有技术和管理支持如表A.6 所示。
表 A. 6 第6 级灾难恢复的技术和管理支持
        要素        要求
A.6.1         数据备份系统        a) 完全数据备份至少每天一次;
b) 备份介质场外存放;
c) 远程实时备份,实现数据零丢失。
A.6.2         备用数据处理系统        a) 备用数据处理系统具备与生产数据处理系统一致的处理能力并完全兼容;
b) 应用软件是“集群的”,可实时无缝切换;
c) 具备远程集群系统的实时监控和自动切换能力。
A.6.3         备用网络系统        a) 配备与生产系统相同等级的通信线路和网络设备;
b) 备用网络处于运行状态;
c) 最终用户可通过网络同时接入主、备中心。
A.6.4         备用基础设施        a) 有符合介质存放条件的备用场地;
b) 有符合备用数据处理系统和备用网络设备运行要求的场地;
c) 有满足关键业务功能恢复运作要求的场地;
d) 以上场地应保持7 x 24 运作。
A.6.5         技术支持        在备用场地有:
a) 7 x 24 专职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
b) 7 x 24 专职数据备份技术支持人员;
c) 7 x 24 专职硬件、网络技术支持人员;
d) 7 x 24 专职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软件技术支持人员。
A.6.6         运行维护支持        a) 有介质存取、验证和转储管理制度;
b) 按介质特性对备份数据进行定期的有效性验证;
c) 有备用计算机机房运行管理制度;
d) 有硬件和网络运行管理制度;
e) 有实时数据备份系统运行管理制度;
f) 有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软件运行管理制度。
A.6.7         灾难恢复预案        有相应的经过完整测试和演练的灾难恢复预案。

论坛徽章:
0
4 [报告]
发表于 2006-01-19 13:17 |只看该作者
感觉第二份比较规范。

论坛徽章:
0
5 [报告]
发表于 2006-01-25 09:30 |只看该作者

hehe,看来关注度不高

文档一出处是《上海市重要信息系统灾难备份技术规范》,上海市搞的,2004年发布。
文档二出处是《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国信办出的,2005年发布。
两篇文档至少2/3一模一样,可见天下文章一大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