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123下一页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查看: 8537 | 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做一个快乐的技术型销售--点滴心得分享续写[zt]====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收藏(0)] [报告]
发表于 2006-07-23 16: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我自己是做销售的,最近在这个版块看了一些与相关的帖子,感觉不错的有万里风行的“如何做好大区销售经理”等帖子,也看到很多毕业没有多久的XDJM在怯怯地问如何做好一个销售。我想对于这些XDJM们来说,做一个大区销售经理好像太遥远了一些,如何做好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好像更实际一些。想想自己已经做了八年的销售了,说不上很成功自己也算满意,多多少少有一些相关的经验。如果有刚刚入行或者即将入行的朋友愿意从一个过来人的视角着手去对这个行当多一些了解,我乐于慢慢码字出来与大家分享。
  
  首先大致介绍一下我自己的情况。大学本科毕业八年了,一直做销售工程师。先后在国企待了两年,私企待了四年,外企待了两年至如今。我是做工业企业用的现场仪表这个行业。至于这个版块里所有朋友都关心的收入问题,你们知道销售这个行当的收入变动范围是很大的,跟你每年完成的业绩有很大关系。以最近的一年举例,工资、奖金、补贴之类的加在一起,我自己也搞不清究竟有多少;反正除掉正常的家用,还养着一辆排量3.0的小车,每年帐户的增加额将近12万吧。我知道在上海,这个收入不算高,但是我自己已经觉得可以满意了,因为自己胸无大志^_^,希望月入数万的大哥们不要鄙视我,呵呵。 而对于一些朋友眼中可能存在的“炫耀”嫌疑,我想解释一下:
  1. 我想,对于很多XDJM来说,这是一个足以养家糊口的收入。可以让他们知道,做一个销售并不一定非要靠坑蒙拐骗卡拉OK小姐伺候,离开这些一样可以做得稳那份工作,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2. 本人已婚,不用靠炫耀收入来泡MM,^_^

最近今年,教育产业化了,大学扩招了,当然大学生也像白菜一样不值钱了。看电视新闻里面,是个招聘会就人满为患,很多大学生能够把简历塞到HR的手里而没有被人家当场退回十分感恩戴德了。我在上海,知道有些大学生在快毕业的时候到处找机会实习,甚至不要求薪水,就是为了给用人单位留下一个吃苦耐劳的好印象,实习期后能够有更大的机会留下来。本科生尚且觉得自己象白菜,大专及其以下就更没有安全感了,简直看不到活路。
  
  在这种恶劣的大气候下,有一些XDJM在多次投报自己心仪的岗位未果的情况下,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瞄上了销售这个“进入门槛比较低”的行当^_^,因为很多人觉得,是个人就能做销售,更本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和技巧。还有一些小伙子,大概是电视剧看多了,以为销售就是陪着客户卡拉OK泡小姐,风光风流还轻松,看身边做销售的朋友好像一般也比其他岗位多,就十分地向往这个岗位啦。对于出于以上这些原因以及其他一些对销售不甚了了的朋友,我想先泼他们一盆冷水。
  
  对很多职业来说,足够的智商是前提条件,往往也是充分条件。比如,智商不到120的,我想最好不要去做程序员;智商超过120并且受过专业训练的,就应该具备了做程序员的基础?D?D当然,120这个数字是我瞎猜的,不一定准确^_^。然而,对于销售来说,足够的智商是前提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要想吃这碗饭,你必须具备高于人群平均水平的情商,否则就赶快换工作吧,否则就要准备吃几年大苦头来继续这份工作。
  
1 怎么能知道自己是否具备做销售的情商呢?我没有考卷,临时想到几个问题,大家可以问问自己:
  
  1. 你觉得自己有能力在有准备的情况下给大多数人良好的第一印象吗?
  2. 你在和一个陌生人交谈时,能够在30秒钟之内放松自己,并且让对方在5分钟之内放松情绪,和你微笑谈话吗?(只要他不是昨晚跟老婆吵了一架或是刚刚被上司痛骂^_^)
  3. 你觉得自己有“不卑不亢、宠辱不惊”的底气吗,因为你做到第二条时的对象有可能是工厂的操作工、技术组的工程师、车间主任直至年产值数十亿的厂长老总。
  4. 当对方心理在起着微妙变化的时候,比如从警惕到放松、从同意到怀疑、从聚精会神到心不在焉之类的临界状态,你能敏锐及时地察觉到吗?
  5. 对于一件大家都期望你做好的事情,但是你自己知道你的能力必须发挥到120%才能完成,还要搭上大量的私人时间和不喜欢的人沟通,你能要求自己一往无前地做到吗?
  6. 对于不喜欢你而你也不喜欢他的那类人,在他对你冷若冰霜的时候,你能始终微笑面对他、从心里面宽容他、并最终把他变成你的朋友吗?
  7. 你有被拒绝10次后仍然可以面带微笑地踏进客户办公室的心理素质吗?
  ………………
  
  如果这些问题你不是90%以上都回答YES,我建议你不要做销售。但我们要感恩的是,情商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如果你愿意吃苦,还是可以做好这份工作,只是要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
  
  
  好,如果有一半的XDJM被我这些问题吓退了,我很愿意和剩下的朋友们来谈谈下面一个问题?D?D我们应该做哪个行业的销售^_^

2. 我应该做哪个行业的销售?
  
  
  当我在一个国企做了两年的销售而厌倦时,面临着找工作的选择,和如今的很多XDJM们一样。那时候,我对原来的工作最大的不满是国企的薪水太低^_^,而我当时在上海没有房子没有车子没有娘子,整个一三无人员啊。所以打开招聘网站我就按着提供薪水的排序搜啊,管他什么行当,只要薪水高就去,呵呵。记得当时其中看到有一个中弘保险的招聘,表格上填的对销售人员提供月薪是1000元到99万,不禁怦然心动,99万啊~~~~~赶快发了寄了一份简历邮件过去^_^ 反正发邮件一点成本也没有,那时候只要稍微有点感觉的就发,如果对方有反映了我再去调查研究思考。我当时是这样想的?D?D对用人单位了解那么多干嘛?你了解人家了,人家看得上你吗?那么多企业你了解得过来吗?等人家初步看上你了再去了解人家,这样比较能够节约时间。当然现在找工作就不再是那种心态啦。
  
  两周之后,中弘保险的人打电话让我去面试。这个时候我开始认真考虑这份职业是否适合我了。XDJM们,不动脑子不知道,一动脑子吓一跳啊。
  其实,因为没有被培训过,我到今天也不知道做保险销售究竟具体要求什么样的素质,但是根据这几年来被推销保险的经验,当时我的感觉也大差不差,那就是?D?D只要求情商高就行了。你要是有强烈的成功欲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充沛的精力加上健康的身体,估计做保险鲜有不成功的。这些,当年我都具备,但是、但是好像具备这些特点的人很多啊,那我和他们比有什么优势呢?这是一个大问题。XDJM们,如果一个行当,你在所有从业人员中不具备少于30%的人才具备的优势,做起来就是事倍功半啊,反之就是事半功倍。当时我虽然懂得东西很少,所幸这一点还是懂得的。也就是说,从事保险这个行当,是个聪明人就可以做啊。可我不仅是个聪明人,还是个收了16年正规教育名校工科毕业的聪明人,那些做保险销售的都付出了我这么多努力去学习一些专业知识吗?恐怕是很少很少。那我为什么要丢弃我之所学,去和别人竞争一些根本就不需要学习16年就可以做的工作呢?那样不是太吃亏了么?如果那样的话,我估计自己跟月薪99万是无缘的啦,最多月薪5k差不多。可是,如果在一个我能充分发挥现有优势的行业里,我付出同样的劳动,也许月薪就有10k呢。 人的应该去同劳多得的地方,不是吗?这样,我就否决了这份 99万/月前途无限的工作。 当然,我不是说中弘保险不是个好公司,只是说那不是适合我的公司。事实上我老婆前两年就是给我们家买的中弘保险,成功销售给她的是中弘“精英班”的一个小姑娘,我对她印象蛮好的。这个精英班,号称全部是大本以上的学历,可我觉得他们并不吃亏,因为他们基本上都是文科生?D?D而理科生做保险就太吃亏了,因为你还有很多其他更有利的选择^_^ 事实上我对保险业有的公司印象蛮好的,比如还有友邦,他们两位销售很有礼帽地跟踪了我6年,不过没有做成。在这个案例上,他们失败而中弘成功没有其他本质的区别,其实他们的职业素质也很高,只可惜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没有找对项目负责人?D?D在我们家,象买保险这样的小事情都是我老婆做主,我是不过问的。我只负责大事情,也就是能上新闻联播头三条那个级别的^_^ 友邦找了我,注定失败;中弘找了我老婆,注定成功。 关于寻找决策人的技巧,我们今后可以专门来谈。
  
  通过否定了保险的过程,我发现要最大程度地发挥我的优势,那就是回到我所熟悉的仪表行业。我为之求学了四年、工作了两年的行业啊,我的饭碗不从你这里找,难道还舍易求难吗?从此后的六年,我继续在这个我所熟知的行业中摸爬滚打,到今天如鱼得水。 XDJM们,我不是说绝对不要换行业,现实中也确实有很多人换行业很成功;但如果你想更容易地成功,更快地养家糊口,从事你所收过专业培训的行业,比进入一个陌生的行业成功的可能性要大得多?D?D如果摆在你面前的两个选择月收入差距不超过2k的话,一定去做那个熟悉的。这是我的忠告。

论坛徽章:
0
2 [报告]
发表于 2006-07-23 16:29 |只看该作者
3. 关系型的销售和技术型的销售
  
  
  在我看来,在中国做销售比较成功的基本上有两类人。一种可以叫做关系型的销售,一种可以叫做技术型的销售。当然这样分比较简单,不过基本上适用于天涯90%以上的XDJM了。如果你卖的是几千万元一套的设备,不在我的讨论范围之列,那种销售如果没有很硬的背景我看是很难做,而背景这种东西不是通过你我的努力可以创造出来的。我只想讨论那些可以被我们改变的事情。
  
  如果你卖的东西基本上没有什么需要人员来解释的技术含量,当然没有技术型销售什么事情,这种领域是只能由关系型销售进入的。甚至有时候连关系型销售都派不上什么用场,产品市场份额的大小基本上取决于其性能和价格之比,销售人员个人能够起的作用被大大降低。比如在当前的楼市行情下买楼吧,我们基本上在走了几十个楼盘对比地段价格绿化交通之后,在售楼小姐开口之前,你想买的楼已经在心里面决定了。售楼小姐的功能主要是答疑解惑,回答一下你关心的枝节性问题比如具体的公交地铁线路什么的。所以大部分的售楼小姐基本上不需要什么专业技能,被炒鱿鱼好像也挺快的。根据我的瞎猜,钢铁水泥电风扇猪饲料什么的大概都是这种类型。这种行业的销售我不熟悉,所以我不聊了。
  
  如果产品有了一点技术含量,它的用户不是靠着说明书甚或靠着日常经验就能了解不同品牌之间的分别的,因为性能比较复杂所以性价比这个东西不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就能够轻易辨别的,这时候销售人员的价值就开始体现出来了。优秀的销售人员可以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沟通能力,在产品和用户之间架起一道桥梁,让用户可以更加容易准确地了解掌握自己公司的产品,从而得到满意的服务。我们要知道,用户表面上看起来是购买产品,本质上是要购买服务。比如,你表面上是要买一个空调,本质上是要买一个随时能够制冷制热的服务。如果没有专业知识丰富的售货员,根据你家的房间的面积房型人口收入这些因素来为你推荐一个功率合适性价比优良的型号,你在商场还不头大如斗?你还希望他能够察言观色知道你心中所想,并且简明扼要地在五分钟之内把这款空调你最有可能用到的先进功能给你讲解清楚,这样你就可以不用去翻那厚厚的说明书了。如果一款漂亮的空调配了一个优秀的售货员,它的销量肯定比旁边那个同样漂亮却配了一个一问三不知售货员的空调高一倍以上吧?所以,销售人员的职责一方面是帮助用户得到满意的服务,另一方面是大大增强用户的购买欲望从而提高本公司的市场份额,为客户和公司达到一个双赢的效果。
  
  所以,一个销售人员应该是两条腿走路,既懂技术,又善于和人交往。但是,在目前的中国,很多工业产品的销售是要靠卡拉OK小姐伺候的,你空有一身技术知识再加上和蔼可亲也不见得能够拿下合同,如果你不能和别人臭味相投的话。所以有些公司成功的销售人员,即使技术上什么也不懂,只要他搞得定客户,一样很成功?D?D只是公司必须为他配备强大的技术支持力量。这样的销售我暂且叫做关系型的销售。 而一个不喜欢这一套的人,靠着技术知识和人际沟通能力同样可以做得很出色,对应地我称之为技术型销售。事实上技术型销售也需要很强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两条腿走路才行。 我个人很不喜欢关系型的销售,我觉得那不是我们“读书人”所应该追求的。所以,我后面将要讨论的,将都是技术型销售所面临的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技术型销售呢?当然是有足够的技术背景的人。如果我们觉得有技术基础去做销售就可惜的话,这个市场上就只剩下油头粉面面目可憎的关系型销售啦。你如果是买家,你愿意就跟这帮家伙打交道吗?当然不愿意。人同此心,要知道我们的很多客户也盼着有懂得技术人品可亲的人来和他们合作。所以,学理工科而又喜欢和人打交道的XDJM们,咱们的机会来了,挽起袖子上吧 ^_^


4. 做销售的人会和技术脱节吗
  
  
  
  首先,我想纠正一些DDMM的误解,以为做销售很容易和技术脱钩。其实,他们不了解销售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职业。事实上,你学习技术是没有止境的,尤其是知识爆炸的IT业。你以为学习两年可以让你基础更扎实没有错,但你要开始出来销售尖端产品时会发现这个东西已经有很多方面超出你学的了。不过你可以感恩的是,即使你没有多学那两年,只要你善于不断充电,你的基础知识足够帮助你不断跟上行业技术的发展了。象我们公司是个500强的美企,每年针对销售人员的各种培训总有个几十天,还得网上答技术问题,答不出来到了年底的调薪都要受影响的,能不认真学吗我容易吗?
  
  
  那为什么我们可以有时间和精力一边销售一边学习技术呢?大家不要以为这样学出来是“半瓶子醋”,不如技术人员的知识是十足真金。你看技术人员一天到晚和技术打交道,如果偶尔让他们去和用户做产品介绍,用户还不哈欠连天?^_^ 这里面的关键就在于大多数的技术人员最关心的是自己的技术、自己的产品,并不真正懂得用户关心的是什么。 事实上,销售人员正好不需要特别关心技术的核心、产品的实现,他们只需要了解到用户关心的是什么,只要掌握这一部分知识就可以了,并且用用户所最能了解的方式对他们介绍出来。举一个例子,技术人员去做产品介绍,会介绍他的这个产品如何技术领先、这种性能是通过什么尖端技术实现的、目前测试数据是多少、我们将在近期再提高到多少……他以为是精彩纷呈,而用户是眼皮打架。而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应该先和用户交谈询问,了解用户在使用类似产品中出现的问题是什么,他们最头疼最希望尽快解决的是哪一类问题,然后欣喜地告诉用户我们的新产品就是为了解决您这个问题而设计的,并且已经在你们所熟悉的同行XX公司那里成功应用了,保证用户立刻双眼圆睁精神百倍。
  
  同理,如果你是销售软件的,我想比这个软件技术细节更值得你关心的,应该是你明天所要去拜访的那家公司是一个什么详细性质的公司、它的盈利模式是怎样的、它目前发展的阻碍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对这类产品感兴趣、你的产品能够如何在它的盈利模式中帮助它提升竞争力。而这些问题,是你在公司的技术部门学不到的,只能到用户那里去学习。
  
  不断地拜访客户,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永远不会和技术脱节,反而会越来越懂得用户所真正关心的技术细节。


5. 销售人员的责任和重要性
  
  
  
  在一些XDJM眼里,好像销售是读书读不好,技术搞不好的人去干的,我只能说这是个天大的误会。如果你连读好书学好技术的智商都没有,做销售也就是混口饭吃吧,我看是没可能做好的。回顾我自己为什么做销售吧,当年我在上海数一数二的大学毕业的时候,也是一等奖学金得主啊。不过我觉得自己没有搞技术研究的兴趣,我觉得那事是只有你沉浸其中不觉得枯燥反觉得乐趣无穷的同学们去干的,而这需要天赋啊兄弟们,不是培养得出来的。所以我也就不考研了,“研究”?D?D多么神圣的字眼,咱们不要玷污了它^_^ 再怎么说,咱也是高才生兼班长啊,您总不能说我是读书没戏了去做销售吧?呵呵。 而且,在我目前的公司里,销售的地位和待遇是所有岗位中最好的,其他同事们老是叹气说还是你们销售好啊,没事又有人买车了什么的。 事实上,几乎在所有的公司里,正常完成任务的销售人员薪水都是比其他部门高的,各种公司政策也会向销售倾斜。
  
  
  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不是别的,不是咱们做销售的自吹自擂出来的,那是由市场经济下公司的性质决定的。同学们,公司存在的目的是什么?赢取最大的利润啊。利润是怎么来的?销售收入减去所有成本啊。没有销售收入,哪来的利润?没有销售人员,哪来的销售收入?我在这个版块看到过一个愤青兄弟气愤之下发的搞笑贴,大意是销售不创造价值,为什么技术人员那么辛苦收入却不高之类的话。我可不是说技术人员不该有高收入,技术人员当然应该有高收入,这样我们的科技才能进步;但是优秀的销售人员理应有更高的收入,因为你以为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一个公司没有强大的销售力量,再尖端的产品全让你烂在库房里!要不然血本价出手,然后被别人换个牌子通过自己优秀的销售网络以高价卖掉。说销售人员不直接创造社会价值的兄弟完全和这个市场经济社会脱节,照这种思维我很怀疑他是否认为商业的存在是否也没有意义,因为这样讲的话商业也不直接创造价值啊。那我看这类仁兄不应该在家门口的家乐福买美国提子,应该自己坐飞机到产地去买算啦。 唉,这个社会还有很多读死书的人居然不懂得高效的商业流通是如何大大节约社会成本的,节约成本不等效于创造财富吗?
  
  
  话扯远了,扯回来,呵呵。
  现在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销售人员很难招。小私营企业底薪1k的销售找不到人,大点儿公司底薪3k的也找不到人,外企底薪5、6k的同样半年招不到一个需要的人。另一方面呢,大量的XDJM找不到公司,或者找到了工作待不住。我觉得这里面有企业体制的问题,有沟通的问题,也有求职者心态的问题。有些哥们觉得自己满腹经纶,又化了这么多机会成本读了N年书,出来做个小小销售还不是手到擒来?虽然目前还没有什么订单,老板你也不应该狗眼看人低给这点薪水啊,这点薪水在北京上海广州让我这么活啊?于是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何必拼死拼活卖命? 兄弟啊,你们也不来个换位思考想想,人家老板容易吗?出资开办公司风险都自己担着,赔钱了你会一起担吗?你不要以为自己就算干不好公司也没什么损失,你知道分一块老客户给你,要是你把公司牌子做砸了有形无形的损失多大吗?你如果做了几个小订单几十万生意尾巴翘上天的时候,你想过为了这些销售收入一个公司所要负担的成本吗?如果是一个贸易型的公司,大概你只知道进货成本,你算过各种税收、办公室租金、差旅费、印刷水电以及市场部、合同部、商务部、财务部甚至行政部、人事部摊在里面的成本吗?你以为如果你一年做个几十万上百万的生意还能为公司带来多少净利润吗? 所以我规劝刚刚踏入职场做销售的XDJM们,不要看重最初的工资的多少,没有几个私企老板愿意在不明白你有几斤几两的时候给出很高的底薪的。而待遇较好的外企,一般愿意招应届生做任何其他岗位的人才储备,却很少会让你们拿销售这样决定公司生死存亡的岗位来试手。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虽然毕业生做销售的起薪往往比其他岗位低,但只要你是骡子是马牵出去遛遛了,本事真的见长了,为企业创造效益了,在可见的未来几年中薪水的增长肯定比其他岗位快得多。 因为你的收入必然和你创造的效益挂钩,其他的岗位很难定量考核,但是销售却直观得不得了啊。

论坛徽章:
0
3 [报告]
发表于 2006-07-23 16:30 |只看该作者
6. 销售必备绝技之一:“永远的换位思考”
  
  
  
  作为销售,你的交往对象是形形色色的客户,你面临的最大困难也总是来自客户。初入行的你,常会惊奇地发现,无论你的产品多么先进、公司多么著名、价格多么优惠(你已经费尽口水向老板要来这个折扣了)?D?D你觉得要是你自己来购买都会选择本人正在销售的这个品牌了,可是用户居然选择了你竞争对手的!WHY?沮丧吧?郁闷吧?想不通吧?^_^
  
  
  XDJM们,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忘记,无论是“先进的产品、著名的公司、优惠的价格”,这些优势都是从我们自己的角度去考虑的。如果我们在用户那里的时间都是用来渲染和强化这一类的优势,我们的失败是注定的。
  
  那么,我们应该对用户宣传什么呢?宣传那些用户真正关心的问题。想过用户真正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吗?呵呵,事实上每个具体不同的职位上的用户,关心 的问题是大大不同的!如果你到用户那里,去和几个不同职位的人介绍产品时说的话有80%是相同的,那你就太浪费宝贵的见面时间了。依我个人的经验,最多40%有共同的内容,其余的60%一定要依据每位具体客户关心的方面来阐述和交流。不到这个比例的XDJM,说明你们没有真正思考过你的客户。
  
  
  那我怎么知道每位用户究竟在关心些什么呢?让我们来感谢一点?D?D人类的感情是共通的。只要我们永远地先站在他的地位上想一想,你就知道他会关心些什么了。比如当我们去拜访一个企业用户时,咱们先抛开对采购部门你要强调你们公司的商业信誉而用不着讲什么产品因为他们不懂,仅仅是介绍产品,对待老总、车间主任和运行使用人员也该是大不一样的内容吧?对运行使用人员,我们应强调它使用的方便性,首先和他们从前所习惯的产品是很象的,其次新增加的功能为什么可以大大降低他们的劳动强度,这样他们不用费力就能掌握这个新宝贝。对车间主任,我们应强调产品为什么可靠性如此增强,可以帮助他显著延长设备的无故障运行时间,减少意外的出现也是减少被老板痛骂的机会。而对企业老总,让我们集中火力来帮他计算使用这种新产品所减少的设备故障能为他节约多少运行成本,最好再举同行企业采用后的统计数据,并提出陪同他去附件已经成功运行的企业参观。 当然,这是比较典型的,让大家一看就明白。 具体的工作中还有好多细节需要注意。总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就是了。 这其中比较困难的一点是,用户往往不会主动提出他关心的问题,要靠我们自己去分析出来,然后向着这个目标前进。
  
  
  所以,永远不要指望一篇背熟的讲演能够对付所有的客户。在和你的每一位客户交谈之前,永远先站在他这个具体之人的角度上想一想,他会关心什么。不要指望他主动提起,你要技巧地把话题引导到他潜意识里关心的问题。

论坛徽章:
0
4 [报告]
发表于 2006-07-23 16:33 |只看该作者
10. 浑身是铁你又能打几根钉??D?D培育你的分销商
  
  
  
  我有一些很能干的同事,很不喜欢通过分销商去做项目,因为一是觉得分销商常常“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与其把项目交给他们去跟踪还不如自己做得得心应手,毕竟和客户之间又多了一个沟通环节,大家都知道环节越多信息传递就越容易失真。二是觉得分销商要总是对利润的要求比较高,讨价还价地很烦^_^
  
  
  以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分销商 / 代理商 / 渠道的运用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得好,你的销售额可以大大提升。但是如果使用得不好,你会在和它的博弈中落在下风,反过来被它掣肘甚至控制。所以,不论你的公司是进口产品制造厂还是国内产品制造厂,或者是进口产品的总代理,你都有可能面临这个难题。
  
  
  以我们公司为例吧。在我们部门,人均年销售额指标在一千多万人民币。我今年大概会完成近两千万,对于销售大型设备和系统的行业来说,这并不是很大的数字。考虑到一般我们的合同额最小在三、五万,最大在一百万左右,比较常见的是十几二十万一个的订单。那么我们来算算工作量:每年的工作日大概两百多天,扣掉一些开会和培训,差不多平均每天要完成十万圆的订单。我们知道,成功拿下一个十万圆的订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售前的拜访、了解、产品介绍、报价、谈判以及签订合同、履行、联系售后服务、回访,再小的合同也同样少不了这些必须的环节。即使你的销售能力很强,被你拜访过的客户最后基本都能被你成功说服,对效率的要求也忒高了。毕竟每个人平均一天只能工作八到十个小时,而成功的销售是必须要用时间来做基础的。那么现在矛盾就很明显了?D?D即使你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子呢?
  
  
  幸好在我们公司,对销售人员的任务完成要求只是体现在销售额指标上,至于你的这些销售额是自己直接向最终用户销售取得的,还是你通过分销商体系取得的,公司不做要求;公司既不为你指定具体的分销商,也不负责为你提供具体的分销商。也就是说,你拥有完全的自主权来选择,同时也担负了完全的责任。那么,我就可以充分利用公司的品牌和产品资源,通过自己的行业知识和人际沟通能力,来培养和发展合适的分销商,从而编织起一张高效率的分销网络了。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最需要重视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信任。
  品牌提供者和分销商的合作过程是博弈,目标是双赢,而最重要的润滑剂是信任。无论什么性质的合作,都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来完成的,所以具体操作事情的人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在一般的情况下,我们首先应该给予我们的合作者以足够的信任,只要他没有做出明显辜负信任的事情。
  而建立起良好互信关系的关键,往往在于最初一两次的合作。第一印象在所以的交往中实在是太重要了,我觉得它简直重要到了即使总是被强调也总是被低估的地步^_^。 关于这一点,我想大家只要回想一下自己在采购房子/保险之类产品的经历就能够明了啦,即使是相当大额的采购,我们不也是很容易根据头几分钟的感受轻易PASS掉一些选择么?
  所以,在最初一次的合作中,我们一定要严守自己的任何一个哪怕是非常微小的承诺,不要给对方造成任何的麻烦,这对将来的合作是大有好处的。同样的,对方在诚信方面的表现应该成为我们甄选分销商的最重要条件,我相信有能力但没有诚信的合作伙伴对我们自己而言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从长期来看的话。
  
  
  二. 双赢。
  我们和分销商之间的合作,双赢是最终的目标。俗话说“无利不起早”,一般人尚且如此,何况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公司企业?所以,我喜欢在每一个合作中,看到任何一个参与方都有满意的收获,否则合作是不会成功的,即使成功了也不会有下一次。
  在一次成功的合作背后,我们将得到品牌的推广和市场份额,我们的最终用户将得到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而分销商应该得到足够的利润。当然,有些实力强大的分销商在某些激烈竞争的项目上也会放弃利润来和你一起争夺市场份额,但是其较长期目的必然还是可见的利润预期。我们必须考虑到分销商在合作市场推广中付出的成本以及一般情况下都会承担的货款周转成本,留给他们足够的利润,让他们有进行下一次合作的欲望。
  所以,在我们和分销商的博弈中,你一定要站在他的角度上,看看他在这个合作中得到了什么。如果你是他,你会基本满意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一定要做出让步。事实上这和任何其他谈判一样,我们并不是在追求一个令我们可以愉悦的结果,而是在追求一个令我们可以接受的结果?D?D这一点很重要。
  
  
  三. 了解。
  如果我们有了一张高效率的分销商网络,有时候不免开始和最终用户脱节,这是相当危险的,而且这种危险往往由于我们得到了减轻工作量的好处而被忽视。要知道对最终用户的了解是我们在和分销商博弈之中的王牌。虽然我们在追求双赢,但是双方各自的根本利益肯定是有一定分歧的。品牌提供者在近期内最关心的一般是市场份额,而分销商最关心的肯定是利润。
  比如在一些项目中,由于分销商和某个最终用户的关系很好,他会本能地利用这个关系来提高这次销售的价格,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利润。但是这很可能会危害到我们自己公司的利益,因为我可不止这一个用户,我不能让在这一个用户处的售价影响了整个市场的价格体系,损害了这个品牌的形象。另一方面,分销商也很可能低报成交价,以要求价格支持的名义来压低从我们公司的进价,这样就损坏了我们自己公司的利益,而且被它轻易摸到了我们的价格底牌,今后就更难在谈判中占据上风。
  
  
  四. 距离。
  我们需要和分销商有良好的个人关系,这样在许多彼此公司政策抵触的时候不至于无效率地扯皮,而是可以动用个人信誉高效地解决问题。但是,如果你和分销商的关系太近,也很容易被他们利用个人感情因素来解决原则问题,搞得你情面难却、左右为难。
  所以,为了不让自己陷入这样的被动,在和分销商的人际交往中,必须掌握好分寸火候,让他们了解到你既是他们热情的帮助者,又不是一个会为了情面而放弃原则的人。你们是为了双赢的目的走到一起来,但毕竟是代表着两个不同公司主体的利益。
  
  
  五.“授权”开始的效率
   不可否认的是,在培养一个分销商的开始阶段,为了帮助他们做成一个项目,很有可能你会付出比自己亲自去做还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你不但自己要很清楚应该怎样跟进这个项目才会成功,还得手把手地教会你的分销商,要知道让另一个人理解并接受你的销售理念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啊。我有些时候因为要锻炼一个分销商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他把一个十拿九稳的项目搞得风雨飘摇,真是恨不得以头抢地~~~ 不过,等到他们对追踪类似的项目越来越熟练,成功率越来越高,你就会感觉到在初始阶段付出的额外精力其实是值得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时刻牢记一点:出于分销商自己的利益考虑,他们的行动必然不总是在向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我们必须时时了解他们对每一个项目的跟踪进展,不断地用我们的方法来push 他们,这样才能确保“一切尽在掌握”。
  
  
  
  事实上,培养和发展一个良好的分销商网络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上面只是我目前想到的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几个方面,DXJM们可以在实战中不断摸索,根据自身的特点逐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如果建立了一个品牌忠诚度很高而强有力的分销商网络,销售业绩想不好也难啊 ^_^

11.错误的“一分努力,一分收获”--它会让你一无所获
  
  
  
  
  咱们中国人有常言道“一分努力,一分收获”,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基本上在任何工作岗位上这都是一条屡试不爽的定律:别人付出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得到了8个小时的工作成绩,你如果加班做了9个小时,自然会收获9个小时的工作成绩。但是,这条几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律在销售工作中却会失效。
  
  
  我曾经在一家十来个人马七八条枪的小型代理公司做过销售经理,要对部门里年轻的同事传帮带,告诉他们如何去追踪项目。常常有XD跟我诉苦,说自己跟踪一个项目很努力了,付出了很多的精力,以同样的代价在其他客户那里早都拿下了,偏偏这个项目失手,时间都白白花掉了。我会首先这样安慰他:“其实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客户对你已经相当满意?D?D只是他对我们的竞争对手更加满意一些。不是国军无能,实在是共军狡猾啊^_^”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付出和收获不能匹配呢?就因为销售是一个及其特殊的岗位,乃是在市场经济这个战争中最激烈的前线,我们和竞争对手真是刺刀见红的生死博杀,赢了就站稳脚跟,输了就像打电子游戏里那样“失血”,输得多了就“GAME OVER”。从宏观上来看,每个公司在市场上都是有输有赢,最后形成一个平衡的市场份额。但是微观上从每一个具体项目上来看,只有100%的胜利,或者100%的失败。
  
  
  假设我们把社会上人们的平均工作努力定为及格的60分,那么销售人员因为岗位的敏感性和收入机制的激励一般可以达到70分的努力程度。也许我们看着办公室里其他同事在按部就班地以60分的程度努力着,到了年底因为工作成绩不错而被老板赏识升职加薪;自己要比他们辛苦得多,经常出差、加班、陪酒、费心耗神地想着怎样说服客户接受我们的产品,却总是达不到每个月指标的要求。看着老板紧皱的霉头,郁闷地想着为什么自己70分的付出得到的回报还没有人家60分付出的多。XDJM们,这样的情况有么?^_^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就因为共军更狡猾。就因为虽然我们努力了70分却碰上了一个厉害的竞争对手。这位高手能够努力80分,只比我们多10分,却拿走了百分之百的胜利果实。虽然我们有70分的努力都和他是一样付出的,留给我们的却只有一只鸭蛋。
  
  
  这是一个简单的事实,却是一个在实际工作中太容易被忽略的事实,一个在结果出来之前难以让我们认清的事实,最后成为一个摆在面前却让我们难以接受的事实。我们常常以为销售只是在和客户较量,我们只要战胜客户了就会取得成功。可惜不对!销售不单是在和客户较量,更重要的是在和我们的竞争对手较量。如果你的竞争对手不知道这个项目,或者他今年的销售任务已经完成了所以不在乎这个项目,或者他项目太多了忙不过来所以不重视这个项目,或者他根本是个很弱的菜鸟,那也许你只付出50分就收获百分之百了?D?D因为他只不过40分,恭喜你拣了一个皮夹子^_^ 可是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宁愿假定我的对手是一个80分的高手。我要不断思考怎样才能战胜他,就是尽我所能地去做到90分,甚至95分。根据我的经验,如果在跟踪项目上付出了90分的努力,十个项目差不多八个赢吧。因为我相信大多数的竞争对手可不见得都懂得这个道理的,即使懂得了他也不一定能够做到 ^_^ 要知道在工作中付出90分的努力是相当艰难的。
  
  
  所以,XDJM们,如果我们做项目碰见了厉害的竞争对手怎么办?答案就是我们更厉害,比他更有力量,付出90分的努力,留下个鸭蛋给他这个80分的高手~~
  
  
  
  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虽然我觉得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决定一切,但是愿意付出更多的态度和养成付出更多的工作习惯无疑是让我们踏上成功的基石。有了这个基石,后面我们将讨论的各样技巧才不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愿意付出90分以上努力的人,没有办法做好销售。

论坛徽章:
0
5 [报告]
发表于 2006-07-23 16:34 |只看该作者
12.第一个电话有多么重要?
  
  
  
  大概我们每位XDJM都知道,在两个人见面时彼此给对方留下的“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是何等的重要,这一点在无数的深浅书籍中都被反复灌输,我就不罗嗦了。我想强调的是,对于销售人员来说不只是见面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第一个电话可能更重要,因为它几乎决定了你能否得到这个第一次见面的机会,尤其是对小公司的销售人员来讲更是如此。根据我自己的被推销经验(保险、贵宾卡、培训班、移动的增值服务等等),如果第一次电话没有让我感觉有继续了解的必要从而被我婉拒,后面的电话我一接听就基本上不可能感兴趣地认真倾听了,一般会客气地说“谢谢,但是我现在很忙。最近不需要,如果你愿意请过一段时间再来电吧”。所以我要是在电话里听到我想约见的客户这么说,就知道自己被拒绝啦,要想见他的话就一定要再想别的途径。相信XDJM们应该对这类客套也不陌生啊 ^_^
  
  
   因此,我一般对给客户打的第一个约见电话极为重视。当然到了现在成功率也相当的高,遭到的拒绝应该不超过10%吧。我不认为自己的经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每个人应该有自身不同的风格。但我相信对于下面几个重点方面,各位XDJM可以思考一下,相信会有借鉴的意义。
  
  
  A. 根据我的经验,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初次接听一个陌生人的来电,聚精会神认真听的时间不会超过一分钟。如果一分钟内你不能引起他的兴趣,他最多再耐着性子拿听筒30秒钟,然后找个理由挂掉电话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不排除有些人的性子还要急一些^_^。有时候我在和客户交谈时他的电话响了,接听一分钟以后他就说“我现在很忙,你以后再打吧”,啪地挂了电话,然后跟我抱怨最烦有的销售人员打电话来讲了半天不着正题,其实我在他旁边估计了一下最多也就一分钟吧。
   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在1分钟之内的电话让客户觉得见我们是有必要的。我相信这个时间比很多XDJM以为的要短很多,因为有不少sales在电话里实在是很罗嗦,呵呵。
  
  
  B. 另一方面,有些XDJM大概知道用户的耐性有限,生怕时间来不及会被挂电话,和用户互相通报姓名之后就象机关炮似的通通通一顿介绍,语速飞快,完全高估了用户的理解能力。要知道对方在接听陌生人来电时对对方的情况是一片茫然,你必须保证你的语速和用词能够被一个智商在80以上的人即时理解起来没有任何阻碍,你讲完了他基本能够100%地接受到你要传递的信息。
  其实语速过快是一个初做销售之人的常见病,因为没有经验紧张啊。其危险性在于几乎很少人会意识到自己有这个毛病,除非你主动地不断检查和训练自己的说话语速。
  
  
  C. 既然客户接听电话的耐心不超过一分钟,我们的语速又必须控制合适,为了不浪费客户这聚精会神的宝贵一分钟,我一般会把自己的开场白打好腹稿。而在给重要的客户、级别高的客户、据说脾气不好的客户等拒绝可能性较大的客户通话前,我会对自己将要讲的每句话事先字斟句酌,然后在一张白纸上写下大纲,以免自己忘记。不要鄙夷我这个笨方法,电话对面的客户不会看见并笑话你这张白纸,他只会通过你时间短短但却逻辑分明的开场白中感受到你的条理性,通过你自信的语气感受到你公司的实力,通过你稳重、亲切的语调感受到你的亲和力,通过你不疾不徐的语速感受到你的轻松从而自己也放松下来,从而大大增加见你的可能性。
   几分钟,一张白纸的功课往往会让你成功地约见别人难以见到的客户。练习得多了,你会一击必中^_^
  
  
  D. 那么,这一分钟的开场白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必须传递出去的信息包括:你是谁,你们公司是提供什么产品和服务的,你为什么要给他打这个电话,(关键是)你们的产品能给他们的公司带来什么效益,能给他这个职位带来什么样的好处?D?D即专题6和8的浓缩版,最好简要提到你们产品在客户同类企业的业绩。
   不要看上面的内容多,把每个问题用一句到三句话之间表达清楚,肯定可以把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左右。要舍得放弃一些你自以为重要的内容,不要可惜,等你约见成功了自然会有机会当面对客户讲,呵呵。
  当然,在你没有做好预备充分了解对方的情况下,估计你这番话不会有针对性地激起对方的兴趣,那就不要着急打这个电话。事先的功课是很重要的,为了这一分钟的电话,你可能要做几个小时的信息收集工作,甚至为了了解对方这位重要人物的性格而专门去向了解他的人打听。还是那句话,要么不出手,出手就要一击必中。
  
  
  E. 在整个过程中要语气要不卑不亢,谦和而自信,不要象求着人家见面似的,要传递出去这样一个信息?D?D见面乃至合作是双赢的,起码会给对方带去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因为你不是那种皮包公司油头粉面的奸商^_^。
  我听见过有销售人员在介绍完自己的公司后惴惴地问“您听说过我们公司吗?心中有点好笑,对方要是回答“没听说过”你不是很受打击?而且这样的问题显得很没有底气。你完全可以大声地说出“我是XX公司XX部门的XXX”,用户的自然反应很可能是:虽然这是一个我没有听说的小公司,但也许在某个方面做得很专业。
  如果你对自己的公司和产品都不自信,怎么能感染得用户来信任你?要知道这样的情绪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肯定在人际交往中高效地传递着。
  
  
  F. 我们假设最坏的情况就是上面那样你独自说完你的开场白。如果对方有任何一点反应,着说明他开始有兴趣了。这时候要抓住机会,注意倾听,透彻地了解对方究竟关心什么。要对对方的任何一个微小回应报以积极的反应,最好能够微笑地回答他的问题,不论他是负面的反馈还是提了外行的问题,这两样反应都是很常见的。
  对于负面的反馈,也许XDJM们会觉得沮丧,但是我建议你们要看出这是一个希望。要知道用户如果觉得自己完全不想和你这样的公司或者个人打交道,一般他会很客气地告诉你不需要进一步接触,而不会浪费自己的时间来对你进行抱怨等负面的反馈。进行负面反馈的潜意识是希望你们能够改进他们不满的地方,以便今后他们能够得到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虽然客户在抱怨时不见得意识到了^_^
  而对于外行的问题,不要在心里嘲笑客户,要明白对于你所销售的产品乃至这个方面的东西,你比客户更为专业是应当的,否则你凭什么用自己的观点去影响客户?如果客户最终选择和你合作不是因为你的专业性让他放心你能帮助他解决问题,难道是因为你比别人更会吃喝嫖赌么?
  
  
  G. 当我们确定客户已经在通话中被激起了兴趣时,尤其是他开始主动问问题时,一定要掌握适时打住的时机。过多地回答客户的问题会让他觉得已经充分地了解了你们公司和产品的特点,再见面已无必要。在恰当的时候对客户说:“您这个问题很专业也很重要,我们在电话里可能相互表达得不够清晰。我这里有一些样品/动画/图片可以让您很直观地了解这个您关心的问题,不知道您是明天有空还是后天有空?我可以到您这里来一趟,我们大概花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可以把您最关心的这几个问题讨论一下。根据我们在XX公司(用户同类知名企业)等地方的经验,我相信这些信息对您的工作是会很有用的。”站在用户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D?D既然这个问题是我关心的,XX公司又有成功应用的经验应该不会是垃圾,对方很专业不会浪费我的时间,关键是二十分钟不算长,即使不打算用他们的产品只是长长见识对我也是没有坏处的?D?D在他心情不算很差的时候,拒绝你的概率是相当小的。
   一旦他同意见你了,你完全可以在这次见面中施展能力,充分调动起他的兴趣,让他自己忘记这个“二十分钟”的约定,大家好好地交流一番,从此拿下一个新的客户啦。而成功的开始,就是你得到了这个见面的机会。

论坛徽章:
0
6 [报告]
发表于 2006-07-23 16:37 |只看该作者
14.二八定律?D?D简单却容易被人忽视的铁律
  
  
  
  我在做销售管理工作的时候,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看销售人员的业绩表和出差报告。我相信在很多人眼里,考评一个销售人员最重要的指标就是业绩表,因为这个最直观。但是我个人觉得短期的业绩表并非是最能反映销售人员真实水平和增长潜力的东西,如果光看每月销售数字而不结合着销售额长期变化趋势、项目备案跟踪记录、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综合分析,就比较容易对销售人员的能力做出不太准确的判断。因此我一般喜欢先看出差报告、项目跟踪报告,最后看业绩表。如果一个销售人员的出差报告、项目跟踪报告很有质量而当月销售额不理想,我还是会真心赞赏他的工作,并且相信他在近期会有业绩的改善。我认为没有一个良好工作习惯和技巧的销售人员很难保持长期稳定的成功;而如果有了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技巧或者在有意识地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即使目前新上手困难,将来想不做成功都难。
  
  
  我记得曾经有个XD的出差报告很有意思,他几乎每个月都会把他负责的所有客户象梳子一样梳两遍,而且时间分布得相当均匀,大概整个销售团队就数他出差最勤快。我看了出差报告后对他讲,你这样的工作热情非常好,它可以帮助你充分地了解你负责所有客户的大体情况,但是我还没有看到这个月的业绩表,我估计你的业绩数字不会很理想吧。他点点头说确实不是很理想。我说,从你的出差报告上可以看出你的工作时间可以分配得更合理一些,因为没有遵守“二八定律”。
  
  
  销售中的“二八定律”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规律,通常指的是80%的订单来自于20%的客户。例如,一个成熟的销售人员如果统计自己全年签订单的客户数目有50个,签订的订单有500万,那么每个客户产生的订单金额会是极不平均的?D?D这一点可能很多初入行的XDJM们没有注意到。按照二八定律的话,其中的400万应该只来源于10个客户,而其余40个客户总共不过贡献100万销售额。根据我的观察,相信这个定律在N多的工业品销售行业中是有效的,我自己的销售统计也每年都在验证着它,因此我很喜欢叫他“二八铁律”。而这位销售员的工作时间分布看起来很均匀?D?D如果每个客户产生的订单金额基本相等的话。但事实上这样的“均匀”分配其实是大大地委屈了我们的重要客户,因为贡献了80%订单的他们才得到了我们20%的销售时间,貌似平均的时间分配导致了宝贵的资源没有用到刀刃上。
  
  
  二八定律虽然重要,却十分简单,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这个规律的影子?D?D比如80%的社会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虽然不合理,可却是现实。销售人员即使没有这个理论知识,从自己的实践中也不难总结发现。但事实上没有遵守这个定律的销售人员却不止我提到的这一位,有很多半生不熟的销售都会有意无意地浪费了自己过多的时间在那80%的客户上。那么,难道他们都不知道应该把时间多花一些在20%的“刀刃”上吗?根据我的观察,有些XD是初上手确实不知道,有些XD则是根据客户的态度慢慢选择形成的。对我们态度友好、有时间和我们聊的客户那里就喜欢去,经常去;而对我们态度冷淡、没有时间和我们的聊的客户那里就不喜欢去,甚至怕去。
  
  但可惜的是,那些重要的客户往往由于事务繁忙平常不愿意见销售人员,即使见面也只有很短的时间给我们,并且有很多竞争对手的销售人员也想见他更加剧了这种情况。我们跑到那里去,往往要慨叹“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了^_^。而那些不太重要的客户本来就相对比较空闲,竞争对手去得也少,有人倒是很愿意和我们聊,并且聊得很投机相见恨晚呢,呵呵。这样不同的氛围当然就容易使得我们大把的时间都花在不出产订单的地方了。
  
  
  所以,解决销售人员时间的分配问题有“知”和“行”两个方面。第一步是善于分析总结,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判断出究竟哪些客户是高产客户,值得分配80%的精力去频频拜访,而哪些客户只需要保持一定频率的联系即可。第二步则是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敢于在难接触但是重要的客户那里投入时间和精力,遇挫愈强不服输,最终将其拿下。有一个小例子在这里和XDJM们分享。记得我刚做销售的时候曾经遇到过一个20万美圆的大订单,虽然我觉得我们的性价比是最好的,但是为了更有把握地让决策人在次日的竞标中感情上偏向我们,前一天晚上我带了一点水果去他家拜访。这位决策人是位很正直的人,用过我们公司的不少产品,平时我也去过几次他家里几次,都是只带些水果而已,有时候请他在外面吃些比较便宜的饭,有时候他还在自己家里请我吃。但是那天他大概为了第二天的竞标避嫌,我在外面按门铃时没有开门。我打他手机关机,打他家电话并留言说在等他回家也没有反应。我确认他其实在家,就在外面等了三个小时直到夜深,最后又给他家电话留言说今天等不到您回家了很遗憾,我先走了以后再来看您。第二天那个标是我们最终赢了。从我这个例子上,XDJM们可以看出,虽然我那时候技巧很幼稚,但是人家确实至少从我的行为中体会到了两点:一是我对这个项目的重视和志在必得,而是我对他个人的尊重和重视。所谓人心换人心啊,虽然他避嫌不肯见我,但是他接受到了我这三个小时门外苦候所传递过去的信息。如果你换在他的位置上思考的话,你在感情上不也会有所偏向吗?
  
  
  看到这里,XDJM们会不会觉得有点难?可世间的大多数事情确实都是如此的知易行难啊!正因为难得有人做到,而我们做到了,金子就在这种地方闪光。
  
15.永远不要销售你自己都不会买的产品?D?D你是销售不是骗子
  
  
  
  Shoopyboy XD 在上面提示我写“没有价格优势,也没有质量优势的销售理念”,我蓦然知道了该写什么?D?D这真是一个好问题,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因为正如shoopyboy所言,也许看此贴的xdjm们有相当一部分是这种情况,觉得自己所销售的产品正是这样,换了自己是客户的采购人员都不会买,想知道怎样销售掉这样的“垃圾产品”。而我正好比较喜欢帮助XDJM们更正这类有偏差的销售观念。我要说的是,既然换位思考是我们永远的屠龙刀,所以奉劝大家千万不要去销售你自己都不会购买的产品。
  
  
  让我们从事物的必要条件谈起。我们要想做一个成功的技术型销售,必要条件包括具备相当的信心和热情;而具备信心和热情的必要条件包括,我们应该觉得如果换了自己在客户的位置也会买这件产品--顶多就是希望买得更便宜一点--所以我将这个最好的选择给用户。如果情况正好反之,换了你都不会买的产品,你怎么可能有热情推荐给客户?除非你的志向不是做销售而是做骗子?D?D当然我们这个帖子不是来讨论如何做一个快乐的技术型骗子的。因此我务必提醒XDJM们,销售一个你自己换作客户也会选择的产品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当然,我并不是建议shoopyboy老弟及各位有类似想法的XDJM们马上辞职^_^,因为根据我的经验,有这样想法的销售人员有两种可能处于的客观状态但从没有认真分析过。下面让我们来逐一讨论吧。
  
  
  首先我得借用一下shoopyboy的这句话做引子,“有优势的产品推销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D?D那什么叫做有优势的产品呢?其实任何一家合法存在于市场竞争之中的公司都有自己的优势,如果一点优势没有早就被市场淘汰了,只是也许你还没有看到它的优势所在而已,但是这个公司做得成功的销售人员已经看到了,并且让客户理解了。也许它的优势在于质量,也许它的优势在于价格,也许它的优势既不在于质量也不在于价格而在于服务(比如DELL),也许在于货款周转方式(尤其是零售业)。即使是往往不为人所重视的优势方面,只要公司找到了关心这方面的用户,更漂亮的是引导出了用户对于这方面的关心,就必然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既然任何一家公司都有优势,也就等于不存在任何一家公司拥有“有优势的产品”。人家的优势就是你的劣势。所以没有任何一个公司的销售是哪怕相对而言容易做的,因为从宏观上来看、从长期性来看,容易做的销售人员只存在于卖方市场的计划经济中或者垄断行业中,那个不是我这里要讨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销售人员。 那么,销售人员之间靠什么来显出水平的高下并展开激烈的竞争呢?就是靠你对本公司产品和用户特点之间如何结合的了解和发掘。我举一个刚刚发生的真实案例来帮助说明我的这个理念:
  
  今天下午我和分销商去拜访一个客户做投标前的技术交流。这个客户是一个电厂装置的总包商,要采购几套我们所经销类型的产品。在我们之前有两家竞争对手已经交流过了,我们是第三家也是最后一家交流的。由于竞争对手的影响,客户发出来的招标技术规格书明显是有利于我们的竞争对手的。并且由于总包商总是对价格非常敏感,因为他们销售给用户的整套装置已经定价,如果能压低仪表采购进价就能赚取更多的利润,所以我们的竞争对手选择了一个低价的产品系列,并充分强调了比我们便宜30%的优势。形势对我们是不太有利的,我们的分销商在交流开始之前面容很严肃。不过一个半小时之后交流结束,我已经完全扭转了形势,How can I do it?
  在去拜访客户之前,我已经了解到了他们这个项目的背景:这是他们做的第一套同类装置,如果开车成功了,后面还有数十套的市场机会;如果失败了则他们强大的竞争对手将瓜分今后的市场。所以我对用户第一强调的是,你们固然应该购买低成本的产品,但更应该注意的是产品的可靠性,因为对于你一个上亿圆的项目来说,如果在我这个几十万的合同上去省那30%不过十万圆而已,如果因为这十万圆的价差而选了不可靠的产品,导致价值上亿圆装置运行效果不理想而丢掉了后面的客户,你们觉得有必要吗?而如果用我们的产品,几乎可以保证你们整个装置一次性开车运行良好,你们的领导肯定会对整个自控系统的表现非常满意的。(用户开始微微颌首,并觉得竞争对手推荐低档产品短视,自然忘记了他们自己同意时也短视了^_^) 当然了,并不是说所有地方都应该用高档的产品,但是你这个地方XXXXXXXXX?D?D这里就是真本事了,从电厂为什么要上这类装置讲起,告诉客户这个地方如果产品性能不够会如何影响上这套装置的效果,要是不懂项目背景就没法这样沟通?D?D所以根据我们的经验应该是用高档产品的几个关键地方之一,然后再随便提几个无关痛痒的地方建议客户采用国产低档产品及为什么(客户开始加大颌首的力度,因为开始觉得我是“专家”了。) 竞争对手的产品也相当不错,但是他们的优势主要适用于XX行业,因为XXXXX,而在你们这个行业中,几乎用不到这方面的优势,因为XXXXX。(客户觉得你既知识渊博又很公正,但是也需要真本事。) 我们公司有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售后服务力量很强,能到现场帮助你解决可能遇到的XX、XX等常见问题。(竞争对手可能服务能力也很强,但是只要他没有预估到用户的问题并解说之,用户当然会觉得我们的服务才能真正帮助到他们,颌首的力度越来越大了。) 顺便再就竞争对手建议的招标规范书上的一点技术性错误,暗示他们在误导客户选择他们的低档次产品时给用户建议的方案是有技术缺陷或者有隐患的。(既然我们是专业的,那么竞争对手这么做即使不是卑鄙也是无知了,失血很多^_^)。在充分的愉快的交流间隙中再提出一个不是很懂的工艺问题向用户简单请教一两句。(一石三鸟:A.不是我的本专业仪表问题而是工艺问题,既不损坏我在本专业上的形象,又让用户感觉到我的谦虚好学;B.自己确实学到了真本事,下次可以到另一个用户那里去展示我的职业素养了;C.最大地满足了用户也是每个人都有的好为人师的癖好,因此对我的好感增加了不是一点半点^_^。) 临走时我不忘表态,我们将尽最大努力提供优惠的价格,当然肯定无法比竞争对手更便宜,就像你不能用桑塔纳的价格去买宝马;但是我们将保证你们用几乎最低的价格买到世界上最好的产品。(客户的对我们高价的负面感觉被最大程度地削弱了,心里面肯定在想只要你们价格过得去就用你们的吧^_^) 最后用户向我们表示,明天将发出书面询价修改,将技术要求提得更加合理和准确?D?D当然是对我们有利的修改啦,我估计竞争对手看到那个文件就会明白我来过客户这里了,呵呵?D?D并且对我说:“今天和你的交流给了我们很多有用的信息。昨天XX公司(竞争对手)的人也来交流过,没有像你这样对我们的应用有针对性,吃了点亏。”
  等到走出电梯时,分销商愁容尽展,笑着对我说:“听了你的交流,我觉得要我是客户也简直非你们的产品不买了。”
  
  
  请容我自我吹嘘一下,今天的这次拜访我觉得就是一个技术型销售的典型成功案例。成功之处在于虽然我们和竞争对手的产品各有优势,但是我比竞争对手更加了解客户的行业和应用特点,更加了解自己产品和竞争对手产品的优缺点,更懂得用户最关心之点究竟在哪里并用我们的优势来对应宣传。所以客户最终感觉到,如果选用我们的产品更有利于他们公司的长期利益,也相信在今后整个项目的实施中我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比竞争对手的销售人员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而这些是要靠我们自己不断学习总结的,向自己公司的技术人员请教,向自己的老板请教,向自己的同事请教,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向客户请教。日积月累,慢慢自然会开始游刃有余。
  
  
  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的分销商开始会悲观?就是因为没有发掘出我们自己产品的优势。所以我建议觉得自己的产品没有任何优势的XDJM,首先去更认真深入地了解自己公司和产品的优势究竟在哪里,看看是不是自己没有真正掌握,我觉得有很多XDJM的问题出在这里。如果我们的公司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合法地存在,我们的销售同事能够做出成功的业绩,我想我们就不要轻易地怀疑自己正在销售的产品是没有优势的,而是去看看自己是不是有什么没有想到的地方。
  
  
  
  另一种客观情况,就是你在销售shoopyboy讲的那种确实没有任何优势的产品。这样的公司确实是有的,它们的生存基本上是靠坑蒙拐骗。既然是什么优势也没有的东西,当然骗到一单算一单了。如果真是这样,这种公司铁定做不长久;就算长时间不死不活你个人也不可能有什么职业上的发展。所以我建议XDJM们不要浪费自己的大好青春年华,赶紧跳槽吧,天涯何处无芳草呢?

论坛徽章:
0
7 [报告]
发表于 2006-07-23 16:57 |只看该作者
16. 商场如战场 之 两军相遇勇者胜
  
  
  
  话说战国时代,有一次强大的秦国出兵攻打赵国的军事重镇阏与,接到紧急军报以后,赵惠文王先问老将廉颇:“老将军以为阏与可救否?” (注:这位廉颇乃是赵国赫赫有名的虎将,就是和搞了一次“完璧归赵”的蔺相如共同上演“将相和”那位老将军。)廉颇答道:“阏与道远险狭,急切间难救。”赵惠文王不悦,再问另一位将军乐乘。(注:乐乘本人名气不大,但是他的父亲大大有名,乃是帮助弱小的燕国把强大的齐国七十多城打得只剩下两个弹丸小城差点亡国的军事家乐毅。)乐乘答道:“阏与为兵家险地,山麓崎岖难行,大军无法疾进,难救也。”赵王默然,最后问当时还不是名将的赵奢。(注:赵奢的儿子更加大大有名,那位仁兄赵括在后来的秦赵长平之战中一举葬送了赵国最少四十万大军?D?D史料记载被秦将白起活埋了就四十万,战死的没有数字?D?D成为成语“纸上谈兵”的出处,奠定了赵国亡国的基石。)赵奢答道:“可救。阏与之对我军虽则道远险狭,然则对秦军同样不利。两军相遇,便如两鼠斗于狭穴之中,将士勇者胜。”于是赵王拨给赵奢六万精兵,数月后赵奢在阏与山地全歼秦将胡伤率领的八万秦军虎狼之师。这就是俗话说“两军相遇勇者胜”的来历了。
  
  
  在这个市场经济的商场之上,许多方面恰似激烈的战场。即使你在自己的公司里不过是一位最基层的销售员,但如果你正在负责一个项目的跟踪,此时你就成为一位运筹帷幄的主将,没有什么可以谦虚的。敌人就是你的竞争对手,客户就是你们表演的战场,你公司的大小领导和同事成为你的战争资源。我们不但应该记得为将者需要有勇有谋,也要记得“两军相遇勇者胜”的规律同样适用于这个战场。在很多困难的项目上,在竞争对手之间实力同等、技巧相当的时候,最后决胜的因素很有可能是你在竞争中展现出来的勇气和志在必得的气势。
  
  
   我曾经做过一个项目,用户是我负责的销售区域内的最大客户,当然也是竞争对手S公司在此区域内的最大客户,正是所谓的“兵家必争之地”。项目的标的倒不算很大,约五十几万人民币吧,但由于是这个客户以前从来没有过先例的应用,所以样板意义很强。我的计划是,如果这个项目我们拿下了,今后就能以之为很好的应用实例在周边客户中间进行推广,市场空间不小。反之如果让S公司拿下了,对我们的消极影响一样明显。所以我暗下决心,首先确定不惜代价要拿下它,剩下事情的就是想办法怎样增大成功率。我知道这是一个很硬的骨头,竞争对手肯定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成功的。
  
  根据我的分析,在这个项目上的竞争对手和我实力相当,不论是从公司形象、产品性能还是具体跟项目的sales的能力来讲,各方面大家都是半斤八两,所以没有太大的把握。所以我不得不在运用所有的智谋之外,还格外地展现了在这次战役中的勇气。在对外开战之前,我在自己方面先做了一点必需的准备工作:
  首先,我和我的主管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将此项目的重要性、敌我双方所处的位置、我们的优势和劣势、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我的应对计划以及需要他的支持给他详细分析了一遍。他理解了状况之后,承诺将给我相当力度的价格支持,超过这个标的按照常规所应该给的。
  其次,我和负责这个项目的分销商T公司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告诉他们对这个项目我们是背水一战,许胜不许败。要求他们在进价的基础上,用他们能够承受的最低利润率报价出去。他们的利润损失我会在近期的其他项目上补贴给他们。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象这样的报价策略属于商业机密,绝对是不能外泄的。但是这次我反其道而行之,偏偏大张旗鼓地宣传我们对这个项目的重视和志在必得的决心。 我们频繁地出现在客户那里,在言谈的间隙不经意地向他们透露出下面的信息:
  
  第一、这个项目对我本人很重要,我是丢不起的。因为我们公司很看重在这个大客户处这种新技术的应用,很高层的主管亲自过问。因此如果客户愿意把这个项目给我,我将十分感激,比正常情况下更加领他们的情。
   大家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到电器商店里打算购买一台笔记本,有两个不同品牌的产品质量你都比较放心,对方的销售人员也都高职业水准令你满意,你正在拿不定主意。与此同时,你感觉品牌甲的销售人员是常规的介绍促销,而品牌乙的销售人员可能出于某种原因(比如是个新手特别需要业绩)非常渴望做成你这笔生意,你会选择哪个品牌呢?我估计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的顾客会选择品牌乙,因为你做出一个对你自己而言没有太大分别的选择,却对对方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一般人肯定会选择那个成本相等而收效更高的方案。起码如果我是顾客,我肯定是愿意帮助销售人员乙的^_^
   当然,竞争对手也可能在用户处表达出同样的渴望。但我要做的,就是用行动和技巧表现出我的渴望更加强烈。
  
   第二、这个项目对我们公司很重要。我们公司最近的发展战略之一就是这种新应用,所以高层主管给了很大的价格支持,放到了500万而不是50万项目的折扣水平上,无论如何也要占领这个市场。
  
  第三、这个项目对我们的分销商T公司很重要,他们是丢不起的。因为我公司的高层主管放话说,如果他们丢了这个项目,就要重新考虑明年是否给他们这个区域的代理权。T公司今年做我们的产品比较成功,赚了不少钱,所以也愿意少赚点甚至贴补点利润来做下这个样板项目。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这些风声放出去以后的效果^_^。 客户看到了我们对这个项目的重视和志在必得的决心,他们心里的天平肯定会开始倾斜。 更重要的是,不出我的所料,和竞争对手关系不错的客户还把我们这个态度透露给了他们,给对方的战前信心造成相当大的打击:
  1. S公司的销售人员很可能会思量,如果我们在这个项目上如此花血本,他们还能有多少胜算?他们公司也许并不是特别在意这个项目,他有必要去寻求很高层的支持吗?如果他惊动了高层并且花了很多精力在这个项目上还不能拿下来,他的工作能力会不会因此受到质疑?即使他侥幸能够血拼得胜,还不知道在这个项目上要花多少心血,如果把精力花在近期跟踪的其他几个重要项目上,投入产出比肯定更大啊。
  
  2. 竞争对手的分销商W公司就更郁闷了:S公司的战役目的是推广品牌,他们也许愿意超低价出手;可是W公司的目的是赚取利润,如果陷入不正常的血拼,他们的利益如何保证?T公司愿意陪我们发疯做项目不赚钱,他们凭什么也要陪S公司发疯做项目不赚钱呢?既然如此,他们还有必要在这个没什么利润前景的项目上投入过多的精力吗?
  
  
  XDJM们可以预见,同样是一个硬骨头的项目,如果战争的双方在必胜的气势上有了高下之分,很快就会在士气动员、人员分配、资源分配、价格支持等各个方面上体现出差异来,而这些因素已经足以决定战争的胜败。这个项目在后来的长期跟踪中,由于一方面竞争对手及其分销商不愿意投入过多精力来打这场他们觉得胜算很低的仗,而另一方面我们用频繁的客户拜访和交流,让客户更了解我们的方案,彻底争取到了客户的支持,甚至最后在价格方面反而没有花太大的血本就赢下来了。
  
  
  当然,在我向用户传达我们必胜的决心时,技巧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方法可以把我需要让竞争对手知道的信息充分通过用户转达给他们,而笨拙的手段则很可能会弄巧成拙,让别人觉得我是虚张声势,心中暗笑。如果对方没有被我的气势所压倒,双方肯定都会投入大量人员和精力来争夺这个项目,最后陷入价格血拼,很难有真正的胜利者。象这种血战,正所谓杀敌一万,自损八千^_^
  
  
  
  在狭路相逢、兵力接近的时候,往往是勇者获胜,甚至是以弱胜强。但勇气绝不是鲁莽,而是深思熟虑之后选择的必胜之路。在发扬勇气时,不可畏首畏尾,须得一往无前,不获大胜决不收兵。相信XDJM们在实战中,慢慢会总结出在什么时候需要老谋深算,而在什么时候需要展现杀出血路的勇气以震慑对手。

论坛徽章:
0
8 [报告]
发表于 2006-07-23 16:58 |只看该作者
17.商场如战场 之 了解你的底牌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打仗之前,须得充分了解自己的底牌,否则就根本不可能谈不上出牌准确了。
  
  
  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产品的价格无疑是决定销售业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为从客户的角度来看,他们选择供货商的第一重要原因应该是性价比。我们尽心竭力地做好技术型销售,为的是提高性价比;同样,在我们能够提供的性能方面(质量、服务、咨询等)恒定的情况下,更低的价格也从另外一个方面提高了性价比,增强了销售人员赢得订单的可能性。 而作为一个销售人员,争取为自己跟踪中的项目从公司拿到较大的价格支持正是我们的日常工作之一。在这里我想问XDJM们一个问题,知道你们公司产品的底价究竟是多少吗?
  
  
   不好意思,我这个问题是一个小小的陷阱^_^。也许有些XDJM 还不十分理解,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事实上根本不存在一个明确的“底价”概念。还是同样让我们以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吧。“底价”取决于成本, 那么我们可以先来做一个生产型企业的产品成本分析 ,再来看看代理型企业的产品成本情况。
  
  
   如果以比较简化的模式来看,一件工业电子产品的成本主要包括部件采购成本、人员工资摊入成本、办公费用摊入成本(房租、水电、传真电话等)、生产线折旧摊入成本四个大的方面,其他小方面忽略不计。假设产品目录单价为1000圆人民币,毛利率40%,也就是说总成本为600圆,其中所有部件的采购成本200圆、人员工资摊入成本100圆、办公费用摊入成本100圆,生产线折扣摊入200圆。那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老板的底线究竟在哪里呢?
  
  
   打个比方,销售人员的折扣权限是10%,销售经理是20%,总经理是30%。如果你把这件产品卖了900~1000圆,老板是很高兴的;卖到800~900圆,需要销售经理批准;卖到700~800圆,需要总经理批准;而想卖到600~700圆,可能要老板亲自点头,来做这笔几乎不赚钱的买卖了。所以,一般意义上老板的“底价”就是600圆。如果再往下降价,老板就要赔本了。
  但你们有没有低于600圆销售的订单呢?肯定有。那么你们的老板在赔钱赚吆喝么?不是的。因为,在600圆的底价之下,他还有真正的底线呢。
  
  
  如果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客户问老板,400圆就成交,卖吗?老板会这样考虑:如果不卖的话,生产线空置着照样要折旧,还得贴进去前期项目跟踪的差旅费招待费等等;如果卖500圆,起码部件、人工、办公费用都能收回来吧?结论当然是?D?D卖。
  如果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客户问老板,300圆就成交,卖吗?老板会这样考虑:如果不卖的话,生产线空置着照样要折旧,公司照样得消耗水电传真电话,还得贴进去前期项目跟踪的差旅费招待费等等;如果卖300圆,起码部件成本能收回来,还能发工资吧?结论当然是?D?D卖。
  如果在大项目竞争极端激烈的情况下,客户问老板,200圆就成交,卖吗?老板会这样考虑:如果不卖的话,生产线空置着照样要折旧,公司照样得消耗水电传真电话,人员工资也不能不发啊,还得贴进去前期项目跟踪的差旅费招待费等等;如果卖200圆,只要部件成本能收回来就行,起码先占领这么大一个市场啊!结论当然还是?D?D卖!他的决定无疑是明智的。你可以说他亏本了,但从上面的分析来看,他也并没有亏本。
  
  
  1000圆的东西居然可以200圆卖,结论惊人吧?^_^ 怪不得我们公司居然开出过75%的折扣呢,呵呵。也就是说,老板为了战略性的项目(大项目、重点客户、开发中行业等),完全可以放弃一单的利润来争夺市场份额,即牺牲短期利益以换取长期利益。 所以,如果遇到一个你势在必得的大项目非血拼不可,千万不要以为你们的成本在600圆所以老板绝不可能亏本做的就放弃掉它。如果你的对手用400圆拿下了,你们老板绝不会表扬你为他省了钱,他只会怪你事先没有和他充分沟通好,因为他即使用300圆拿下这个项目都觉得蛮划算呢,因为他的底线是200圆!拿不拿这个项目要看老板自己的判断选择,而能不能在事前最充分地分析汇报情况并提出合理方案可是我们销售人员的工作职责。
  
  
  当然,告诉XDJM们这种成本分析是为了帮助大家避免没有必要地丢失战略性的项目,而不是要你每单都去甩卖200圆?D?D那样会被炒鱿鱼的,当然你的老板也不可能让你这么做,呵呵。还有就是不要以为自己卖过300圆,看见下一个单子又卖了600圆就觉得老板是不是很黑,其实他真的还是没有赚到钱呢~~~~ 低于 600圆以下的订单绝对是少数,一个公司才能有合理的利润来生存并正常发展,你也才能有稳定的工作并长期领到薪水^_^
  
  
  前面分析了生产型企业,代理型企业的成本分析更简单些,就是从生产商那里拿到的进价加上自己的人员工资摊入成本和办公费用摊入成本。而从生产商处拿到的进价也是可以根据前面的分析来具体洽谈的。所以两者的的道理基本相通,就不赘述了。
  
  
  
  综上所述,如果你竞争对手的销售人员同老板的沟通能力一般,而你却通过详细的情况分析得到了老板的大力价格支持,拿下这个项目就不困难了。而你的老板也会通过这样艰难项目的成功,充分认识到你的项目跟踪能力、情况分析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也只有在这种信任你的情况下,他才会告诉你他真正的底线,而这?D?D才是你真正的底牌!
  
  
  要想百战不殆,先要知己知彼;而知己终归是在第一位的。只有先充分了解你的底牌,才有可能打出那张最合适的牌,来赢得这一局。

论坛徽章:
0
9 [报告]
发表于 2006-07-23 17:03 |只看该作者
这篇帖子是我从天涯上面转的,原作者是个很强的人,原文还有很多的回复,也同样很精彩!
在这里面有很多技术人员,面临着转行的问题,我转过来希望对大家会有些帮助!
我看了大概一半,现在开始慢慢看,我觉得写的很好,是作者从业以来的真心感受!
我是写不出来的,水平有限!羡慕ing!!

论坛徽章:
0
10 [报告]
发表于 2006-07-23 20:08 |只看该作者
看完了  真是一片好文章  

转贴也转的很有水准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