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net
相关文章推荐:

ID 描述 临界值 数据 最坏 数据 状态 01 Raw Read Error Rate预期故障 预计即将有数据

IBM P550 磁带是之前备份操作系统的. tar -tvf /dev/rmt0 时出现:tar: tape read error: I/O error错误,有知道什么原因的吗

by compass_cn - AIX - 2009-04-09 16:33:14 阅读(5716) 回复(12)

相关讨论

当用read函数读取管道中的数据时,因为另一端数据还没来,线程在等待fd[1]的输入,此时,也就是等待过程中,线程是阻塞?还是别的什么??占用CPU资源不??? 这种用来设计线程池可以不??

by lypdaydayup - C/C++ - 2009-03-20 17:03:08 阅读(4903) 回复(22)

我的数据库表空间不足。我在vg中建了一个新的raw设备。把他加到数据库表空间中。原来的raw设备叫dbdatalv1,新的叫dbdatalv2。 我的dbdatalv2在数据库中可以使用lv state是open的。 但是原来正常的dbdatalv1的lv state变成closed的,怎么都不能变成open的。 为什么啊?我对db2没有什么经验的。谢谢大家先。

by superjun - DB2 - 2004-02-27 14:02:33 阅读(1557) 回复(2)

俺没见过这样的情况,root用户登录,who -r显示run-level 3。但是在/下创建或修改什么,就提示mkdir: Failed to make directory "cls"; read-only file system。 系统是solaris 10 有没高手知道如何解决的???

by flyandy - Solaris - 2006-12-07 16:42:44 阅读(1142) 回复(7)

如果rac采用raw进行数据文件的存放,那么如何改对其进行有效的备份哪?希望能详细的说明一下,如果只是dd的方式就算了。

by brave_script - 集群和虚拟机 - 2006-06-16 15:01:52 阅读(962) 回复(4)

unix上,什么情况下,read/write的返回值会小于参数指定的长度。 我知道的有一种情况是磁盘的空间被占满了,还有其他的情况吗? 谢谢

by 蓝包子 - C/C++ - 2007-09-11 14:16:52 阅读(1683) 回复(1)

一个文件描述字可以执行fstat函数,并且返回正确的结果(st_size的值和文件实际大小相符),可用read读的时候却报errno = |9|:Bad file descriptor错误,这是为什么呀? 谢谢大家:) 环境:linux c [ 本帖最后由 ncwhk 于 2006-8-9 15:35 编辑 ]

by ncwhk - C/C++ - 2006-08-09 16:23:47 阅读(8162) 回复(6)

请教怎么建raw device(空间一般需要多大),怎么在raw device上安装DB2 或者 oracle数据库?请帮忙给出详细一点的步骤,谢谢大家!

by chntopgun - AIX - 2005-03-02 17:45:55 阅读(1016) 回复(2)

HP的DDS3的磁带,在SUN的磁带机(其实也是HP的)中读数据出现tape read error错误(该磁带机读同类其他磁带没有问题的),肯定是磁带坏了么,还有救么,里面的数据非常重要,当时为了保密,只有这一份备份磁带,诶,自己挖的坑自己跳啊. 市面上有进行这种数据救援恢复的么? [ 本帖最后由 sousi 于 2007-6-7 21:48 编辑 ]

by sousi - Solaris - 2007-06-08 19:29:05 阅读(1593) 回复(5)

Hi all, When I run adobe reader in AS3.6, it display the error information below GTK+ UI Toolkit libraries, ver. 2.4 or greater were not found. How did I do with it?

by jimmy_liu - 系统管理 - 2006-03-20 07:34:05 阅读(859) 回复(1)

我用的VXVM,我想在raw设备上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我用dbca的方式创建,但走到让我选择设备文件的地方,它总提示我找不到相关的设备文件,麻烦CU里的大师们给个详细的创建步骤

by xing-lucky - Oracle - 2008-06-10 17:29:24 阅读(7037) 回复(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