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通过tcp连接传输的数据包设置为多大较合适? 我以前用的是4090,小于4k 今天改为20480,总体传输速度上比小包快了很多 但在有路由转发的情况下,似乎大包要经过拆分成小包,会耗去一些时间,到底该设为多大,有些迷惘了. 各位朋友,你们一般设置为多大? 谢谢!
目前想做了个synflood的模型用于测试服务器用,但做出来以后,抓包看发现tcpheader->check=checksum全是cksum报错,程序主要是用SOCK_RAW ,我记得tcp相关校验和sum好像是将tcp头大小移位16位而来,请大家帮忙分析一下原因,tcpdump抓包如下: 14:09:50.709564 1.1.1.1.26633 > xxxx.xxxx.com.ftp: S [bad tcp cksum 6ecf!] 674711609:674711609(0) win 2048 (ttl 29, id 38004, len 40) 0x0000 4500 0028 9474 0000 1d06 0345 0...
socket(AF_INET, SOCK_RAW, IPPROTO_tcp);
没有设置IP_HDRINCL;
文档说不设置IP_HDRINCL.就可以让系统帮忙处理ip头了,所以我只制造了tcp头,
发的时候也发了,但是没发到对方机器,
本机抓到了发的包,但是tcpdump显示:
"tcp 120 [bad hdr length 0 - too short, < 20]"
可是tcp头里没有设置长度的地方,只有ip头里才有设置包长的地方,
那么不还是要设置ip头?
[code]
#include
用snort 监听网络怎么能不打印出 tcp/ip的头信息 snort -dv 打印出应用层数据和头信息 snort 怎么能只打印应用层数据呢
写了一个client 和server程序, server 端想把client 端发来的数据包(tcp报文头) 打印出来看看 环境: Sco Unix5.05 ( Red Hat9) 下
怎样调整tcp和UDP协议的全局发送/接收窗口大小? 解决方法: 发送/接收窗口大小由/proc文件系统控制。相应的变量路径是: /proc/sys/net/core/rmem_default 接收的窗口尺寸 /proc/sys/net/core/rmem_max 接收的窗口尺寸最大值 /proc/sys/net/core/wmem_default 发送的窗口尺寸 /proc/sys/net/core/wmem_max 发送的窗口尺寸最大值 你可以cat相应的文件查看当前的设置值。可以使用echo一个数字到对应文件的方式,改变该设置值...
bin = new BufferedInputStream(s.getInputStream(),5120000); 似乎我觉得这个设置大小的不管用.好像和tcp/IP协议本身有关系. 是不是和系统本身有关系,并且和tcp/IP协议本身有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