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查看: 1628 | 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本救援队长:青川惨烈之夜(图)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收藏(0)] [报告]
发表于 2008-05-19 15: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5月15日,日本,携带着设备的日本救援队正要登机赶往四川。



    5月16日上午9点45分,首批31名日本专业救援人员抵达距成都近400公里的青川县关庄镇。由于距离山体滑坡搜救地点5公里处道路没有打通,搜救人员只能暂时原地待命。日本救援人员表示:“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会努力到最后一刻。”

    17日零晨3时。青川县城解放街。一片寂静中,只有位于中国人民银行青川支行院内的青川县中医院家属楼坍塌现场仍传来隆隆的马达声。7名日本搜救人员正借助小型挖掘机在3米多高的瓦砾堆全力搜寻被埋的母女二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支在特大自然灾害后进入中国的国际专业搜救队伍。 日本救援人员全面展开救援,已经过去12个小时;距离名叫宋爱梅的女性和她刚出生70天的婴儿被埋已经110多个小时。
    据日方搜救人员中岛康介绍,自16日晚救援团决定通宵搜救以来,救援人员分两批次工作了4个多小时。他表示,搜寻难度非常大,现场仍残留了大量东西,救援人员还在确认女婴的具体位置,在日本从未见过这么惨烈的搜救现场。
    日方救援人员在16日下午抵达现场后,迅即了解确定被埋人员的大概方位,之后圈定警戒范围,开始一刻不停地进行搜救。下午5时,在通过生命探测仪判断被埋人员几乎没有生还希望后,救援人员开始使用大型挖掘机,期待尽快找到遗体。由于大型挖掘机无法在晚上工作,救援团于当晚决定改变策略,将救援人员分成3班,每班工作2小时轮替,借助小型工具,通宵搜救。
    记者在挖掘现场看到,搜救地点已经由下午靠近出口的位置向内侧房屋转移,身着橙、蓝两色搜救服的救援队员在残垣断壁中奋力工作,而他们的周围就是布满裂缝、尚未坍塌的墙体。 现场惊险不断。就在记者写稿的短短1个多小时之内,就发生了四五次余震,其中四级多的一次震感较大,能听到街道两旁建筑物残渣纷纷落下的哗哗声。而在16日下午,类似强度余震也曾数度发生。
    走出解放街向右,是滨河路。由于电还没通,不少无家可归的灾民带着脸盆、被褥、暖瓶及一些简单行李聚集在这里。夜里温度不高,一些仅穿着短袖衫的人们蜷缩着凑在一起取暖。
    17日晨7时25分,一夜奋战后,母女二人的遗体终于被搜救人员用手挖掘了出来。日本救援队全体人员向遗体默哀。



遇难者的丈夫在向遇难者遗体告别

日本搜救人员向遇难者遗体默哀
    此前24小时,首批31名日本救援人员抵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回顾赶赴青川的过程,可谓一路艰辛。

    16日淩晨,刚驶出机场30多公里,车队就因前方道路发生严重车祸,受阻达1小时之久,不得不重新选择其他道路前往青川。一路上,不断看到损毁严重的路段,以及从山上滚落的石块,有的甚至大过一辆卡车。在青川县七佛乡茶园示范林附近,山体大面积滑坡,将车道堵了一大半。沿途目睹不少被落石砸中、面目全非的小型面包车和农用车,玻璃碎了一地。

    7个多小时兼程之后,车队终于在上午10时抵达搜救点关庄镇救灾指挥部所在地——一片开阔的河谷。 然而,当地的情况不容乐观。由于指挥部距离发生大面积山地滑坡地还有5公里路程,没有疏通,只能步行。救援团当即派出6人的先遣队前去勘查情况。

    据救援团团长小泉崇介绍,现场约有1500万方的泥石流,最深处达100多米,最浅处也有10米。而此批救援团只有31人,面对如此巨大的山地滑坡实在无能为力。

    他表示,此批救援人员擅长在城镇作业,尤其是房屋倒塌情况下搜寻作业,应对山体滑坡没有太多经验。经与青川县现场指挥中心协调,救援团决定放弃关庄镇,于12时前往青川县城的乔庄镇,搜救那里被压在瓦砾废墟中的人员。 从关庄镇前往青川县城的乔庄镇大约60公里。可就是这段通常40-50分钟路程,却走了整整3个小时。终于在16日下午3点,车队顺利抵达青川县城。

    在日本救援人员进行搜救的时候,有大批居民在警戒线外焦急地等待。一位小伙子告诉记者,他们现在住在安置点的帐篷里,目前食品、水等供应齐全。他说:“家里什么也没有了,看来今年冬天肯定是要在帐篷里过了。”

    “不过,四川人还是乐观的。”小伙子又补充说。

    16日晚,附近的居民带着几箱政府发放的方便面和开水,自发来到救援现场,为救援人员提供免费的晚餐。这也是这些日本人来灾区后吃上的第一顿热食。

    日本第二批救援队17日中午抵达青川与首批救援队会合后前往北川,继续救援工作。目前,共有60名日本救援人员在四川工作。据日方搜救人员中岛康介绍,搜寻难度非常大,在日本从未见过这么惨的搜救现场。

    据救援团团长小泉崇介绍,首批救援团31人,擅长在城镇作业,尤其是房屋倒塌情况下搜寻作业。第二批救援人员携带总重数吨的搜救工具,包括水泥切割机等,还有搜救犬,料想搜救将更加有效进行。   

    感谢那些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刻,向我们伸出无私援手的国际友人。

1.jpg (61.42 KB, 下载次数: 39)

1.jpg

2.jpg (95.11 KB, 下载次数: 40)

2.jpg

论坛徽章:
0
2 [报告]
发表于 2008-05-19 17:23 |只看该作者
                    {}   
          }{   
         {{}}   
         ■■■■   
         ■■■■   
         ■■■■   
         ■■■■   
         ■■■■

论坛徽章:
0
3 [报告]
发表于 2008-05-19 19:55 |只看该作者
{}   
          }{   
         {{}}   
         ■■■■   
         ■■■■   
         ■■■■   
         ■■■■   
         ■■■■

论坛徽章:
0
4 [报告]
发表于 2008-05-19 20:00 |只看该作者
真是要爱憎分明 就事论事
感谢救援队

论坛徽章:
0
5 [报告]
发表于 2008-05-19 22:36 |只看该作者
别人设备还是很先进的,可惜来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