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徽章:
- 48
|
1.请你谈谈VMware vSAN的推出对传统的SAN厂商有着什么影响,或者传统的SAN厂商如何避免这样的影响?
vSAN的推出虽然可以有效利用服务器本地存储资源并虚拟化使用,不过目前还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SAN存储,至少目前还是不能放心用在关键性业务上面。而且vSAN也不是任何品牌服务器资源都能用到,这里面还有兼容性问题;这样的话企业中原有的基础架构设施利用率不高的话,还得另外掏钱搭建相应的硬件环境,对企业的IT支出来说得不偿失。不过目前vSAN对传统SAN厂商的一些低端产品线是有一定的冲击的,个人认为传统SAN厂商是无法避免这种影响,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已有产品的长处(重复数据删除<dedup>,加密,offload等等),降低成本、价格等方法来应对。
2.在VMware宣传的vSAN的优势(极其简单的存储,高性能,最多可使CTO降低50%,面向 vSphere 的软件定义的存储),对比你当前虚拟化环境的传统的SAN,你怎么看这些优势?
上面应该是说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 拥有总成本)吧?而不是CTO(还以为首席技术官了,呵)。虽然vSAN有不少优势,但背后的投入也是不少的(如果没有10Gb网络还得扩容,至少3台ESXi主机和SSD硬盘等等,更不要说再算上vSAN的授权费用了),按台湾某企业的说法,至少要有200个VM的规模才划算(原文参考http://www.ithome.com.tw/news/85984),从这一点来看,一般的中小企业比较难入手吧?所谓的高性能也是得靠SSD来做存储I/O的缓冲,而目前SSD的容量性价比还不算很高,另外如果是顺序大I/O又太不适合SSD的硬盘特性。这个其实要看实施的应用环境(I/O profile,新配置还是可以利用大多已有的虚拟化设备等)、规模、价格等等因素来看是否需要来部署vSAN。
3.您开始用VMware vSAN了吗?如果你用了,请谈谈你的使用感受?如果你没有用到,请谈谈你对它的理解和希望
还没有使用。不过从vSAN的理解来看,无非就是可以充分利用本地存储资源组成虚拟池,就算是HBA也建议使用pass-through模式(这样就不使用RAID卡的本身功能,要采用软RAID,不过软RAID也得耗CPU资源)。这里面能想到的至少有些地方可以改进一下,比如目前是要求最低3个ESXi主机组成集群使用vSAN,能否使用一台或两台ESXi也能搭建?一台的话能降低不少成本(除了硬件外授权费用也能降低),也可以省去存储I/O通过网络时候可能出现的网络瓶颈,当然这种情况是不考虑HA的,用在测试环境是很方便的,毕竟一台服务器里面都可以有12个硬盘槽位容量也不少,小规模的虚拟环境足够了。目前vSAN还不支持JBOD,还不知道2.0 beta的规格如何,若支持的话容量扩展也比较方便。vSAN目前针对RAID卡环境的建议使用RAID-0,但我们都知道这样在硬RAID层面RAID-0是没有数据保护功能的;为什么不可以直接支持非RAID-0的配置,让RAID卡执行硬件保护功能,vSAN可以对划分出来的LUN组成RAID-0好了(这样省掉校验位计算),而且一个底层硬盘坏掉之后更换起来影响也比较小(LUN还能读写,数据重组归RAID卡处理,少占用主机的CPU资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