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12下一页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查看: 4527 | 回复: 15

[转贴]诸葛亮、陶渊明、朱熹、苏东坡,是怎么读书的?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发表于 2012-05-28 18:20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上,看到有人在很热闹地讨论历史上三位名人的读书风格,比较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诸葛亮的“观其大略”,以及朱熹的“熟读精思”。
  说陶渊明“不求甚解”,典出“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
  说诸葛亮“观其大略”,典出“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三国志·诸葛亮传》)
  说朱熹“熟读精思”,典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朱子读书法》张洪)

  我不认为这种比较是有意义的,因为我不相信这三个人真的是各自只有一种读书风格。
  因为,有些书就是需要“观其大略”,有的需要“不求甚解”,有的则需要“熟读精思”。不但如此,同一本书里,有些地方读来需要“观其大略”,有些需要“不求甚解”,有些则需要“熟读精思”。更有甚者,同一本书,可能第一遍读来只能“观其大略”,第二遍“不求甚解”,第三遍才能“熟读精思”。
  因此,与其说“不求甚解”、“观其大略”、“熟读精思”是这三个人不同的风格,不如说是三种不同的方法。而我相信,这三个人一定都是对这三种方法都很精娴的。

  读书到底有什么方法?或是说,什么才是正确的读书方法?
  世界上没有正确的读书方法,只有合适的读书方法。
  懂得合适的读书方法,有几个好处。
  第一、就是知道对待什么样的书,适合用什么样的方法。
  有些书,许多甜食类的书,读来“不求甚解”即可。
  许多主食类的书,读来“观其大略”即可。
  但是读美食类的书,以及蔬果类的书,则需要用上“熟读精思”。
  “不求甚解”、“观其大略”、“熟读精思”,是享用三种不同食物的不同方法。
  读一些需要你“熟读精思”的书,你却用了“不求甚解”的方法,那是糟蹋。
  读一些只需要你“不求甚解”的书,你却用了“熟读精思”的方法,那是浪费。

  第二、可以很快地知道怎么判断一本书是哪种饮食。
  虽然我们谈了很多饮食的分类,但是如前所述,现在的饮食选择太多了。书店里,图书馆里,网络上,太多阅读选择披着各种外衣,试图吸引我们的目光。
  不谈网络,光说书店好了。以目前新书出版的速度来说,一个星期没进你常去的那家书店,你很可能就以为自己走进了一家新的书店──新书平台区上,几乎大部份的书种都更换了一遍。
  这么多书,你要购买,从何选择?
  如果你懂得交互使用“不求甚解”、“观其大略”、“熟读精思”这三种方法,可以节省你一些时间。
  遇上一本你看来还不错的书,先是随意翻阅一下,这就是“不求甚解”。
  然后,把书的封面、封底、作者介绍、作者前言、目录,从这几个部份对这本书“观其大略”。
  再来,挑一个和全书精神最呼应,也是目录或前言里作者最看重的段落,仔细地“熟读精思”个三五分钟。
  这三个步骤下来,应该足以让你判断让这本书就此留在平台上,还是你需要把它带回家了。(请参阅《不值得付出那么多时间的书》一文)
  第三、买回家,或借回家的书,知道如何享用它的精髓。
  有的书,你就坐进沙发,打开立灯,“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地读完吧。
  有的书要“观其大略”,做些笔记,放到书架上待日后查阅。
  有的书,部份“观其大略”,部份要“熟读精思”。
  有的书,则要全书“熟读精思”。一遍二遍三遍地读。
  许多思想深邃的经典,都有这个特色。由于涵盖的方面既深且广,所以不一遍二遍三遍地熟读精思,是等于最大的浪费。

  网络上没有和这三个人并陈,事实上应该列在一起的,还有一位先生,就是苏东坡,他的读书法也是超厉害的。
  有人问苏东坡,说他那么博学,一般人学不学得来。苏东坡说,可以啊。他少年时候读书,很多书都是读好几遍。像他读《汉书》,就是如此一遍又一遍。第一遍他读《汉书》,专门只读和治理之道有关的所有内容,第二遍专门研读其中的人物,第三遍官制,第四遍兵法,第五遍货财。如此,每读一遍,专门针对一个主题全面搜罗,对其他主题则视若无睹,就可以读通这个主题。多读个几遍下来,就可以每个主题都很精通了。最后,他说了一句,“若学成,八面受敌,与慕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这样的功夫学成了之后,可以八面作战也从容自如,和那些只是随意说说爱读书的人比起来,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简直是天下无敌的架势了。
  苏东坡的方法,不是拿来读八卦杂志的。这种阅读方法,第一,拿来读一般人觉得复杂又深奥,看来头都昏了的书,是最好用的;第二,拿来当主题阅读上使用,也是最好用的。(请参阅《主题阅读没那么深奥》)
  苏东坡的方法,可以称之为“八面受敌”。“八面受敌”是一种多层次的阅读。“八面受敌”的方法中,一定包含了另外几种方法的同时使用。

  读书读书,我们从小就听惯了要“用功读书”。
  “用功读书”的说法真没有错,错在我们的学校教育和考试制度下,太多人把“用功”解释为“用力”。
  用力读书,教科书上根本不值得去记的一些琐碎数据,也成了担心成为题库的可能,于是用力笔而记之,背而诵之。
  我们从很早就被破坏了阅读应该“不求甚解”、“观其大略”、“熟读精思”、“八方受敌”,四者交互使用的认识。
  “用功读书”,其实应该明白的是对待不同的书,应该用什么样不同的“功夫”──要知道所谓诸葛亮、陶渊明、朱熹、苏东坡的四套功夫,可以如何交叉运用。

  不懂得用不同的功夫来读不同的书,而只知道用力读书,就是死读书。
  死读书,就是把大脑的CPU当硬盘来用。CPU被浪费了不说,要使用起其它硬盘的时候也无从使用起。


(转贴完)
====================================================================================

本人再说几点:

1. 本人曾经买了本《Thinking in C++》,看了几节,感觉跟吃黄豆渣一样。结果这书被朋友借去翻烂了,还连声称好。
2. 出书嘛就是表达观点。本人最烦的书中用命令的口吻、或者用祈使句来描述。你只用说出你认为是啥样就行了,是对是错我自己来判断。
3. 计算机专业的有些国产教材还是写的可以的,至少里面有亮点。老外的东西一步接一步环环相扣,表述和逻辑非常严谨,但不一定适合国人的思维习惯。国产书虽然思维可能会有跳跃,用词不那么精准,但只要读者跟作者的思维能同步,那些都不是问题,最大的好处就是好理解,学习速度大大加快。唯一的坏处就是读者被训练得思维也很跳跃,用词也不严谨。
4. 读书就跟吃东西一样,只消化能消化的,只吸收所缺少的。其他的再好或者再坏都统统排出体外。如果不小心消化了不该消化的,吸收了不该吸收的,结果中毒了,不要紧,不还有解毒的嘛。不过话说回来,药物解毒是把双刃剑,多半有副作用。最好是跟武侠书里面一样,自己把毒逼出来,那是最绿色环保有机的方法。
5. 读书的目的还是学以致用。是好是坏,是对是错,用用就知道了。说得天花乱坠却不实用,等于白说。说得朴实无华但好用,那就是精华。不过但凡不是真理的东西都有使用范围,要搞清楚一个东西的适用范围还是得靠每个人去实践。实践的主观和客观环境通常都不一样,所以别人说的都只能参考,以自己的认知为准。

论坛徽章:
2
青铜圣斗士
日期:2015-11-26 06:15:59数据库技术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6-07-24 06:20:00
发表于 2012-05-28 18:35 |显示全部楼层
>> 1. 本人曾经买了本《Thinking in C++》,看了几节,感觉跟吃黄豆渣一样。结果这书被朋友借去翻烂了,还连声称好。
亮了。味同嚼蜡

论坛徽章:
1
2015年迎新春徽章
日期:2015-03-04 09:56:11
发表于 2012-05-28 22:33 |显示全部楼层
>> 1. 本人曾经买了本《Thinking in C++》,看了几节,感觉跟吃黄豆渣一样。结果这书被朋友借去翻烂了,还连声称好。


我觉得还行,也不至于翻烂?

论坛徽章:
0
发表于 2012-05-28 23:38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意思是同一本书对不同的人读起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当时读那本书的时候,书上讲的东西我基本上都知道了,看起来自然索然无味,但是对于其他人可以学到他所不知道的,自然觉得好。

论坛徽章:
0
发表于 2012-05-28 23:45 |显示全部楼层
陶看诗词,当然不能求甚解,因为诗词跟音乐一样,要有感而发,感至则情至。
亮看兵书,兵书当然需要观其根本,查其原理,不是死记硬背。
朱背四书五经,把儒学当宗教一样去信仰,如和尚念经,经是什么意思不必考虑,但不能错了半个字。

论坛徽章:
0
发表于 2012-05-28 23:46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我们研究编程和算法的,正应该如亮一样,观其大略,查其本质,透过表象看本质。

论坛徽章:
2
青铜圣斗士
日期:2015-11-26 06:15:59数据库技术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6-07-24 06:20:00
发表于 2012-05-28 23:55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sonicling

我的意思是无论他讲的那些东西我是否知道 —— 貌似接触这书的时候很菜,应该是有很多不懂 —— 但他那种讲法太……
反正就是你说的,不对胃口。

论坛徽章:
0
发表于 2012-05-29 00:05 |显示全部楼层
OwnWaterloo 发表于 2012-05-28 23:55
回复 4# sonicling

我的意思是无论他讲的那些东西我是否知道 —— 貌似接触这书的时候很菜,应该是有很 ...


我也是这么觉得,那仁兄可能是用脚指头thinking的。
我觉得应该把thinking改成looking。

至于名字启的不好的,还有那本算法导论, 这么麻烦的书, 好意思叫导论???  
这才仅仅是一个导论, 
那《thinking算法》,或是《diving into 算法》,或是神马《The nuts of 算法》
会是什么样子。

论坛徽章:
2
青铜圣斗士
日期:2015-11-26 06:15:59数据库技术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6-07-24 06:20:00
发表于 2012-05-29 00:11 |显示全部楼层
gtkmm 发表于 2012-05-29 00:05
我觉得应该把thinking改成looking。



不过除了那仁兄的教育方式不符合我胃口外,其他方面我觉得他还是很厚道的。

至于算法导论(introduction to algorithms),是翻译的问题么?

论坛徽章:
0
发表于 2012-05-29 00:12 |显示全部楼层
gtkmm 发表于 2012-05-28 23:45
陶看诗词,当然不能求甚解,因为诗词跟音乐一样,要有感而发,感至则情至。
亮看兵书,兵书当然需要观其根 ...


赞成
记得有一本书叫《怎样阅读一本书》
看到你这话
我觉得那本书不应该写那么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