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楼主: wwwsq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行学说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41 [报告]
发表于 2009-05-31 01:11 |只看该作者
「科學」名詞演變及含義

據說文解字,科,會意字:「從禾從斗,斗者量也」;故「科學」一詞乃取「測量之學問」之義為名。中國傳統上將所有的知識統稱「學問」,古代將關於自然物道理的學問稱為「物理」[1],因此古代的物理即是自然科學,數學學科獨立於「物理」。「科學」一詞初由近代日本學界使用,對應英文中的science及其它歐洲語言中的相應詞匯,歐洲語言中該詞來源於拉丁文scientia,意為「知識」、「學問」,在近代側重關於自然的學問,而自明代時中國則稱為格致,即格物致知,以表示研究自然之物所得的學問。直至中日甲午戰爭以前出版的許多科學書籍多冠以「格致」或「格物」之名。甲午海戰以後,中國掀起了學習近代西方科技的高潮,清末主要通過近代化之路上走在前面的日本學習近代科學技術。許多人認為,中國最早使用「科學」一詞的學者大概是康有為。他出版的《日本書目誌》中就列舉了《科學入門》、《科學之原理》等書目。辛亥革命時期,中國人使用「科學」一詞的頻率逐漸增多,出現了「科學」與「格致」兩詞並存的局面。在中華民國時期,通過中國科學社的科學傳播活動,「科學」一詞才取代「格致」。

從準確、可驗證性並能達到普遍公認的角度講,科學一詞指自然科學。廣義的科學又包含了科技及社會學。 在中國,教科書上一般將科學分為自然科學(或稱為理科)和社會科學(或稱為文科)。而諸如心理學、哲學(有別于科學)在中國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概念被認為存在劃分不清、界限模糊的情況。因而「科學」一詞常被模糊地使用。工程學科稱為工科,理科和工科合成理工科,而文科和理科又合稱文理科。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1978年),科學被解釋為:

   1. 反映自然、社會、思維等的客觀規律的分科的知識體系。
   2. 合乎科學(精神、方法等)的。

對於科學的理解,一種觀念認為符合事實的或者被實驗驗證為正確的學說才叫科學,錯誤的學說則不符合科學。另一種觀念則認為,所有的學問都是科學,在可驗證的學問、科學領域,科學觀點有正確的、有錯誤的,在人類認識發展的過程中將不斷考察、確定已經存在的以及新產生的科學觀點、學說中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並且,隨著人類認識的拓寬加深,建立在我們今天認識局限性基礎之上的公認正確的一些科學學說,可能在將來將被驗證為不正確或者有不正確的成分。

-from wiki

论坛徽章:
0
42 [报告]
发表于 2009-05-31 01:12 |只看该作者
科學的定義和相關詞彙的定義

科學的定義:對一定條件下物質變化規律的總結。 科學的特點:可重複驗證、可證偽、自身沒有矛盾。

科普是科學普及的簡稱。講述自己的論據和結論,讓讀者自行驗證此結論是可重複的規律(科學)的過程,被稱為科普。

迷信是不希望聽者去驗證,只希望聽者接受講述觀點的傳播形式。不經驗證的接受方式,也是迷信。

啟蒙的定義:在一些不知道新理論的人特別是兒童,不具備驗證科學知識的能力時,只能簡單使他們記住結果而應用科學知識,這種忽略證明過程的教育方法叫啟蒙。啟蒙常用的說理方法是用一些被啟蒙者已知的類似常識,來說明道理,而不是講述科學證明過程。而我們知道,由於條件不同,類似的道理,與實際可能是不同的,所以啟蒙,不能應用於科學理論的爭論。迷信不一定是錯的,每個人都不是全才,都會或多或少的迷信權威、專家,不經驗證而相信。所以迷信不可怕。但分不清科普和迷信,就可能分不清科學和假科學。

哲學是人類對世界的思考和認識,因此分為主觀和客觀兩種;而科學是可重複的客觀規律,因此哲學包括科學。主觀的認識世界的方法,已經被大多數人拋棄,因為他們通常只是站在個人的角度去看問題,如果別人不知道論述人的角度,則不一定可以得到一致的結論,而論述人如果考慮到論述角度的問題,改用客觀的論述,就成了科學。

客觀的定義:不以特定人的角度去看待事務,也就是事務本身的屬性,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

-from wiki

论坛徽章:
0
43 [报告]
发表于 2009-05-31 01:14 |只看该作者
科學的方法

    主條目:科學方法

任何研究方法要被視為科學方法,則必須是客觀(科學家們不能對於科學方法下產生的單一結果有不同的解釋或不能去改變結果的發生)。另一項基本期待,則是必須有完整的資料文件以供佐證,以及研究方法必須由第三者小心檢視,並且確認該方法能重製。

-from wiki

论坛徽章:
1
IT运维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6-08-10 06:20:00
44 [报告]
发表于 2009-05-31 06:48 |只看该作者
楼主太有才了. 如果可以把气一元论中的气和你说的六行学说中的气说得清楚, 那就更好了.

论坛徽章:
0
45 [报告]
发表于 2009-05-31 11:28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0 wwwsq 的帖子

西医应该改为现代医学,中医应该改为传统医学,中医的理论基本上是错误的.
中医的经验要反复研究,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研究针灸的工作原理。

论坛徽章:
0
46 [报告]
发表于 2009-05-31 14:08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wwsq 于 2009-5-27 10:21 发表



我的六行学说是要流传万年的。。。。

起码也要比五行学说流传时间要多20%吧。。。。

支持!

论坛徽章:
0
47 [报告]
发表于 2009-05-31 14:23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tom_xx_hu@yahoo 于 2009-5-27 01:05 发表
BS一下LZ,拿我超空间圆环N行理论的一个特例(N=6)来著书立说扬名立万,此严肃的科学工作者不为也。
作为五行学说的推广者,那就算了。


嘿嘿。

论坛徽章:
0
48 [报告]
发表于 2009-05-31 15:31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wwsq 于 2009-5-31 00:50 发表



西医的好处就在于“只在某些阶段、对某些病人有用”。不像中医“包治百病”,吃点什么乱七八糟的草根树皮就“有病治病没病强身”了。
西医之所以能进步,就在于不断的淘汰错误的知识和方法,从而不断的改 ...


其实,存在治愈率的问题已经证明了现代医学的很大一部分也是不科学的,纯粹就是看运气。呵呵,有点儿狡辩的味道哈!

按照现行的理解,科学的定义式可证实,不可证伪;按照这样的定义,只要存在一例反例就说明了它的不科学性,只要不能完全证实也不能说明他的完备性、科学性。就像哥德巴赫猜想,现在没有谁能证明,虽然用现代的大型计算机可以验证一个很大的数都能分解,但是不能说明所有的数都能分解,所以没谁敢说哥德巴赫猜想是正确的;医学所能证实的实例比计算机验证过的数字少多了,所以也不能说某种医学方法是科学的,只能说它能用;另一方面,哥德巴赫猜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反例,但是西医的医疗事故、药品无效,治疗失败的例子倒是不计其数,如何又能称之为是科学呢?

难道化疗可以治疗癌症这样的理论,在有100000个病例都治疗失败了,只有5000个病例成功的情况下,还能说是正确的、科学的理论?如果在这样科学的理论、技术的治疗下,哪里还会有这么多的癌症病人治不了啊?

中医理论的本质是人体内部各个器官的协调、统一、相关关联的运作,人和自然界的协调统一;阴阳五行只不过是这个本质的一个外在表现形式,但是某些人就是拿着这个阴阳五行来说事儿。中医西医本来应该一体,就像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一样,量子物理描述的微观事物,经典物理描述的是宏观关系。我们应该去研究微观理论和宏观理论的相互联系,而不是看到了微观理论就来否认宏观理论,如果微观理论尚无法解释这种宏观现象,只能说我们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经历去寻找这种关系,直接拿着科学的大棒直接就给与否认呢?除非你不承认人的各个脏器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有着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作用。

至于中医医学理论、医学实践有没有发展,找点儿书看看再说吧。

[ 本帖最后由 yangkwch 于 2009-5-31 15:49 编辑 ]

论坛徽章:
0
49 [报告]
发表于 2009-05-31 15:32 |只看该作者
sb到这种程度,还来发帖子

论坛徽章:
8
CU大牛徽章
日期:2013-04-17 10:59:39CU大牛徽章
日期:2013-04-17 11:01:45CU大牛徽章
日期:2013-04-17 11:02:15CU大牛徽章
日期:2013-04-17 11:02:36CU大牛徽章
日期:2013-04-17 11:02:58技术图书徽章
日期:2013-12-04 10:48:50酉鸡
日期:2014-01-03 10:32:30辰龙
日期:2014-03-06 15:04:07
50 [报告]
发表于 2009-05-31 15:55 |只看该作者
其实,存在命中率的问题已经证明了许海峰、王义夫他们的很大一部分也是不科学的,纯粹就是看运气。(我也编辑下,增加:嘿嘿,有点狡辩的味道哈)

当年我在射击场打了100多万颗子弹都没打到靶子,别人还讽刺我,说靶子神晚上亲自来谢我。其实我不过就是运气差了点,没老许老王他们蒙的准罢了。

[ 本帖最后由 shan_ghost 于 2009-5-31 17:58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