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楼主: terristw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秒杀中医理论系列之二 —— 秒杀阴阳(更有趣味性,不可错过!)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11 [报告]
发表于 2009-05-31 14:47 |只看该作者
把宇宙秒杀了吧,哥哥

论坛徽章:
1
操作系统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6-02-18 06:20:00
12 [报告]
发表于 2009-05-31 16:42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tom_xx_hu@yahoo 于 2009-5-31 12:22 发表

你对测不准的理解有错。
不是‘测’不准,是本身就不确定。


怎么说不确定呢? 猫死没死打开盒子不就知道了……


脉象说明不了问题,整个化验就知道结果了……

论坛徽章:
0
13 [报告]
发表于 2009-05-31 23:28 |只看该作者
果然不出所料 一群中医教徒仍然没有一个敢正视问题 怎能不让我鄙视你们的人品和智商?

论坛徽章:
0
14 [报告]
发表于 2009-05-31 23:39 |只看该作者
一个初中级的问题就能让 “博大精深”的阴阳五行理论自相矛盾,让广大教徒洋相尽出。我太高估你们的智力了!还是一群鼓捣IT的,都以为自己智商合格呢,连这么明显的自相矛盾都看不出来。中医理论一直在光腚,就是没人说而已,还以为自己穿着龙袍呢

论坛徽章:
0
15 [报告]
发表于 2009-06-01 00:34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pook 于 2009-5-31 16:42 发表
怎么说不确定呢? 猫死没死打开盒子不就知道了……

怎么让你理解测不准关系或者uncertainty 呢?结论性地说说算了吧,就是测不准原理使得物理学更加科学,因为它比“测得准”更接近真实。

论坛徽章:
0
16 [报告]
发表于 2009-06-01 00:52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tom_xx_hu@yahoo 于 2009-6-1 00:34 发表

怎么让你理解测不准关系或者uncertainty 呢?结论性地说说算了吧,就是测不准原理使得物理学更加科学,因为它比“测得准”更接近真实。


初中课程对这些教徒就太难了,更别提大学的了。大侠有时间给这些教徒们讲讲小学语文的阅读理解和基本的逻辑吧

论坛徽章:
0
17 [报告]
发表于 2009-06-01 03:32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tom_xx_hu@yahoo 于 2009-5-31 12:22 发表

你对测不准的理解有错。
不是‘测’不准,是本身就不确定。

从你的表述看出你对测不准的理解没有完全摆脱常规物理的思维模式。
“不确定性原理”的表述有点避开矛盾,而“测不准原理”尝试解释矛盾。下面的小品文权当消遣,可以对这个原理有更直观的了解而又不杀伤脑细胞:

近代物理中提出一条测不准原理,也就是当你观察到事物的时候,你已经在不可避免的改变着你的观察对象了。

  这条原理有一定的普适性,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条悲剧性的原理。

  它告诉我们,我们所追求到的永远不是对象自在时候的样子,我们的追寻必然改变着我们所追寻的。而这种改变,有时是悲剧性的变化,当你得到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他(她)已经不再是他(她)了。

  执着的追求会改变一个人,而被追寻同样可以改变一个人。前者是因为心中充斥了获取,而后者则是找到了依赖。而在这个过程中,最容易失去的东西却是自我。生活在一起的人们,同样也会相互改变。而且我所说的,决不只限于爱情。

  所以,爱上一个人,请尽量轻柔的对待他(她),给他(她)一份自由生长的空间,尽量不要去改变他(她)。

  在任何时候,不能失去的是自我。

扩展阅读:
测不准原理

    奇迹是不可预知的东西里最高级的形式。然而一个问题就摆在我面前:这个世界和它的历史,到底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如果可知,为什么我们永远只能逼近真实,却无法达到真实?如果说事物是无限发展的,所以认识也永远无法达到认知一切;但即便真实是孤立静止地等着人去测量,人又能准确地量度它吗?

     测不准原理说,一个微观粒子,位置测量越准确动量测量就越不准确,反之亦然。因为测量手段必定会影响它的运动。推而广之,就是一个人所皆知的事实,一切测量都不可能避免误差。更进一步,我们永远无法真正精确地认知事物——不仅是对事,对人亦是如此:历史是无法认知的,人心是叵测的。

     无法精确地认知,就必定造成预测的偏差。预测的偏差一旦得到证实,便是认知的恐慌。然而事情到此为止了吗?爱因斯坦恶狠狠地说:“上帝不玩骰子。”玻尔给了他一耳光:“量子世界除了概率什么都无法预知。”麦克斯韦的功力统一了电、磁力,可爱因斯坦最终无法得到《大一统》这葵花宝典。爱因斯坦到死也没弄出统一场论,恨恨地离开了这个没法让他破解他心中可以解释一切现象的最高规律的世界。

     测不准的海森堡在嘿嘿地冷笑,讽刺我们连现在的事物都没法弄清楚,更遑论预知未来?于是几千年来人类就在经验的黯淡光辉下匍匐前进,因为经验也许下一次就要失效;既然连现在的真理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都不知道,那我们还指望什么?政治老师说,真理要经历产生、艰难发展、最终接受三个步骤;我说,漏了一个,还有被推翻。

     不要跟我说翻翻物理化学书就有一堆已经“实践证明”是真理的东西——作为一个物理班的学生,越是深入了解科学,我就越是清楚,一切的科学理论其实仍旧是在描述现象,只是越是高级的理论适用范围越广或精细程度越高而已。

     我们的哲学教科书经常引用“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作为事物规律的代表,沾沾自喜以为用另一个描述现象的句子去解释“苹果落地”这种描述现象的句子就叫做规律,可事实上万有引力定律只不过是告诉你两个物体之间有引力,这个引力是多大,仅此而已,仍旧是描述现象。没错,万有引力定律是苹果落地沉鱼落雁之类事情的规律,可万有引力的规律又是什么?即便爱因斯坦的“质量导致时空弯曲”勉强算是解答了这个问题,可时空弯曲又是为什么?规律还有规律的规律。规律的规律还有规律的规律的规律。

论坛徽章:
0
18 [报告]
发表于 2009-06-01 10:05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ind-Son 于 2009-6-1 03:32 发表
从你的表述看出你对测不准的理解没有完全摆脱常规物理的思维模式。
“不确定性原理”的表述有点避开矛盾,而“测不准原理”尝试解释矛盾。下面的小品文权当消遣,可以对这个原理有更直观的了解而又不杀伤脑细 ...

哈哈,你以为你的物理及格了。
矛盾只是在于习惯经典物理和常规思维的人先验的认为应该能够“测准”或者“确定”。
而客观事实是,位置和动量,二者只有一个是独立的状态变量,另一个?嘿嘿,是导出的。
Uncertainty原理本身并不uncertain,不过是借用传统思维的困惑来形象表述这个原理,实质是说一个粒子的状态,由波函数描述,波函数的意义是系统在广义正则状态变量空间的概率分布。对于孤立粒子系统,广义正则状态变量可以是其位置,或者动量,波函数就是是粒子(系综)在位置空间或动量空间的概率分布。
这是非常确定的描述。
当你一定要把微观粒子塞进经典物理框架内,你只能得到一种不确定性:一个粒子有了坐标就没有确定的速度。微观粒子本就没有这(两)个东西。


我也给你打个比方。某人只见过母鸡生蛋,十分习惯和了解这个过程,因此也在这个基础上去认识新的事物。某日忽见火车,与母鸡大不相同,急问火车什从什么地方生鸡蛋。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只能告诉他火车不生鸡蛋。不生鸡蛋太超出他的认识范围,不能理解,于是人家只好说火车生蛋的地方不确定。他于是宣称火车有问题,连从哪里生出鸡蛋都不确定,是回避矛盾。

论坛徽章:
1
操作系统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6-02-18 06:20:00
19 [报告]
发表于 2009-06-01 13:34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tom_xx_hu@yahoo 于 2009-6-1 10:05 发表

哈哈,你以为你的物理及格了。
矛盾只是在于习惯经典物理和常规思维的人先验的认为应该能够“测准”或者“确定”。
而客观事实是,位置和动量,二者只有一个是独立的状态变量,另一个?嘿嘿,是导出的。
U ...


你根本就没有理解 “薛定谔的猫”这个假定的意思, 这个假定是表明一种 “状态”,而不是由于什么 工具和方法 影响而导致的“测不准”……


还好意思在这里科普……



按照你的说法,推导一下,如果不考虑误差影响,那么就是能够得到足够精确的结果了……


量子物理讨论的基础是状态,中医的脉象讨论的也是状态,怎么一个科学另外一个就被科学 证伪  了……?

而且量子物理讨论也是有象限的,如果不加限制,就能够推导出“有一头大象一定能穿过墙壁”这种结论,很明显是不对的。

[ 本帖最后由 spook 于 2009-6-1 13:37 编辑 ]

论坛徽章:
0
20 [报告]
发表于 2009-06-01 23:34 |只看该作者
中医教徒又开始扯蛋转移话题了 没有一个敢回答问题 开始扯测不准原理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