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最近访问板块
楼主: withanna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8.12.25更新职位 (大连/北京/上海地区IT类职位)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911 [报告]
发表于 2008-10-21 15:38 |只看该作者
Solaris擅长的话有职位提供,是其它unix方向的职位,但不是针对SUN领域的

论坛徽章:
0
912 [报告]
发表于 2008-10-21 21:09 |只看该作者
做什么的?地点?工资?

论坛徽章:
0
913 [报告]
发表于 2008-10-22 14:52 |只看该作者
大连或者广州、深圳都有相关职位
大连做小机的,深圳广州做unix维护的

论坛徽章:
0
914 [报告]
发表于 2008-10-24 11:47 |只看该作者

引自公司Key Account Manager Steven的邮件

推荐大家看看这个节目中央二台《华尔街风云》,



10月19日  22:18 黄明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                    美国康奈尔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

2 危机如何产生? 10月20日      李小加 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兼行政总裁

3 投行的春夏秋冬 10月21日      刘二飞  美林亚太有限公司中国区主席董事总经理

4 在救市中改变 10月22日                   许小年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

5 监管的搏弈 10月23日                      祁斌    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







对金融危机最普遍的官方解释是次贷问题,然而次贷总共不过几千亿,而美国政府救市资金早已到了万亿以上,为 什么危机还是看不到头?有文章指出危机的根源是金融机构采用"杠杆"交易;另一些专家指出金融危机的背后是62万亿的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那么,次贷,杠杆和CDS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通过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机?在众多的金融危机分析文章中,始终没有看到 对这些问题的简单明了的解释.本文试图通过自己的理解为这些问题提供一个答案,为通俗易懂起见,我们使用了几个假想的例子.有不恰当之处欢迎批评讨论.

一.杠杆.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 20-30采用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 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 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 ,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亿15.

二.合同CDS.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运行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 这种保险就叫CDS .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对A 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 为我赔偿.想A,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 的生意for.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 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 A, 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

三.市场CDS. 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 C在旁边眼红了.就跑到B C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亿2,总共200亿.想B,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 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和B C马上就成交了.这样一来, 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亿 220; 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 400亿减去亿220, 180还有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 C赚了20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

四.次贷.上面A, B, C, D, E, F. ...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人们说 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笔者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笔者以为,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 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 -9%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 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 D, E, F等等都跟着赚钱.

五.次贷危机.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 走头无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 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那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刚从F G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 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亿1000.加上300亿CDS收购费, G的亏损总计达亿1300.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濒临倒闭.

六.金融危机.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 A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 A因此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除了A之外,还有A2, A3 ,..., A20,统统要准备倒闭.因此G, A, A2 ,..., A20一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 G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财政部长心一软,就把G给国有化了,此后A ,..., A20的保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

七.美元危机.上面讲到的100个CDS的市场价是300亿.而CDS市场总值是62万亿,假设其中有10%的违约,那么就有6万亿的违约 CDS.这个数字是300亿的200倍.如果说美国政府收购价值300亿的CDS之后要赔出亿1000.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美国政府就要赔出 20万亿.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 A21, A22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美元大贬值已经不可避免.

以上计算所用的假设和数字同实际情况会有出入,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无法低估.

论坛徽章:
0
915 [报告]
发表于 2008-10-27 10:59 |只看该作者

都是贪婪惹的祸

什么是次级债务?
  
次级债?什么是次级债?对于金融,相信很多人所知有限。
  
在美国,按揭贷款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优质贷款市场,这个市场面对信用分数在六百六十分以上的优质客户,主要提供传统的十五到三十年固定利率按揭贷款。第三个层次就是次级贷款市场,他针对的是信用分数低于两百二十分,没有收入证明与负债较重的人,主要是提供三到七年的短期贷款。至于第二层次就是alt-a贷款市场,主要是提供介乎前两者之间的贷款。
  
一般认为,美国的次级市场总规模大致在一万两千到一万五千亿美元左右,其中大约百分之四十七左右的人没有收入凭证,这些人的总贷款额在五千到六千亿美元之间。虽然这明显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但是因为它的按揭贷款利率大约比基准利率高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算是个高回报的市场,所以还是有很多银行趋之若骛。
为了追逐利润,参与次级市场的贷款公司一般都比较灵活,他们推出了无本金贷款,三年、五年、七年可调整利率贷款,选择性可调整利率贷款等多种贷款方式。而这些贷款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在还款的开头几年,每月的按揭支付很低而且固定,但是等到一定时间之后,还款压力就突然增加。这就是说,前几年日子很好过,之后就开始变得很难承受?这又有人会说,既然如此,那还有谁来要这个贷款?人又不是猴子,早难受跟晚难受有什么区别?当然有。事实上,这些贷款的受众极为庞大。选择这种按揭贷款的人,一般都是房产贷款,而这些人之所以选择这种贷款,一般都是出于两个原因:第一,他们认为房地产会一直往上涨,实在不行了,把房子卖了,把贷款提前还掉,就万事大吉了。第二,他们认为房地产的增值速度要高于利息负担的增加。
总结起来,这两个原因实际上都只是一个原因——无论是发放贷款的银行,还是接受贷款的个人,都一致认为美国房地产会一直景气下去。而只要美国房地产一直景气,这种经济模式就可以一直维持下去。
  
这得全部归功于美国那些金融寡头们所玩的金融把戏罢了。
  
金融把戏=资产证券化。说到这又有人会问,什么是资产证券化?
  
这个稍微有点复杂,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名词,放贷公司,投行,资产评级公司,对冲基金,美国退休基金等大型基金,还有就是普通民众。
  
首先是普通民众中收入不是很稳定,甚至于根本就没有稳定收入的人要买一栋房子。没有稳定收入,也没有钱,你是不是就买不起房子?那你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放贷公司,也就是次级按揭款的这些公司就出现了。他们会跟你说,没问题,我借钱给你。不但借钱给你,而且一切条件从优。你是不是担心还不起?没关系,最初几年只还一点点,后面再增加还款额度。什么?你怕将来还不起?别傻了,你看看现在的房价,天天往上涨,你到时候真没钱了,把房子卖掉不就可以了吗?我敢贷,你还不敢借啊?就这样,这位买房者借了这个贷款公司的钱了。从理论上来说,贷款公司所说的话也没错,只要美国房地产一直往上扬,这个贷款是不会出问题的。但是问题是,房价怎么可能一直往上升呢?美国在一九八七年到一九九五年,不就经历了漫长的八年熊市么?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贷款公司一想,嗯,不对,这个很危险,我不能自己扛这个风险。这时候,放贷公司就想到投行了。
  
投行是美国金融的核心支柱,同时也是罗斯切尔德家族的核心利益之所在。美国,甚至于全世界的一切金融活动,归根结底都控制在美国的投行手里。投行是十分神通广大的,在投行的银行家嘴里,有一个常用的词汇,叫做金融创新。什么叫做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就是,你可以想到的,你可能赚到的钱,我通通帮你变现。
  
好了,贷款公司找到投行之后,心里还挺有点惴惴不安的。因为他知道他这个贷款的风险其实很大,只要美国房地产一旦发生动荡,不良贷款率就会迅速飙高。他们心想,连他们都能看出来,投行的老大们不大可能看不出来。他们想得没错,他们都看得出来的问题,投行怎么可能看不出来呢?不过,这些放贷公司们忘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投行从来都是不怕风险的,只要有足够的利润回报。而眼下这个东西,在投行银行家们的眼里,显然是很有搞头的。于是,投行的大佬们二话不说,大笔一挥,干。贷款公司的人顿时松了一口气,而投行的经理们就开始忙活了。忙什么呢?忙着做包装啊。包装给谁看?给资产评级公司看。
  
资产评级公司说白了,就相当于质监局,你的苹果上市之前,他先给你打个标签。AAA就是最好的苹果,口感好,味道香,还有益身心。一般来说,只要有了这个标签,你的苹果就好卖了。投行经理们日夜赶工,将这些贷款按照质量的高低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低级部分,称之为普通CDO(债务抵押凭证的缩写),占百分之十。第二个部分是中级,份额同样是百分之十,称之为中级CDO。最后是高级,份额最多,是百分之八十,叫做高级CDO。投行经理们抓破脑壳,给这些贷款准备了一大堆的报告,数据还有数学摸型。然后,就兴冲冲地冲到了资产评级公司。投行的银行家们很诚恳地说,嗯,我这个普通CDO以及中级CDO,确实是有点危险。让人觉得他这人还挺实在。紧接着,他又说,但是我这个高级CDO,那可真是比帝国大厦还要可靠和保险。接下来,他们马上丢出一堆数据,你看,在过去三年以来,我们的不良贷款率是多么低啊。再接着,又再抛出一个拿过诺贝尔奖的专家做的数学模型,你看,根据这个当今世界最新的数学模型显示,在可预见的未来,不良贷款率也将一直保持在很低的水准。是不是很安全?我跟你说,还不止这么安全。你看,万一这个贷款真的出了什么问题,也是先赔普通CDO和中级CDO部分的钱,高级CDO的钱是到最后才动的。除非美国房地产崩盘,否则,再怎么惨也不可能动到高级部分的钱啊。如果有人说,那美国房地产真的崩盘的话,怎么办?历史上又不是没崩过。投行的银行家们就会马上哈哈大笑,怎么可能,就算地球爆炸了,美国也会单独被炸到月球上继续繁荣的。然后,投行的银行家们就会砸出一吨重的研究报告,证明美国经济多么坚挺,当前房地产发展形势如何喜人。总之一句话,要想美国房地产垮,那比弄炸地球还难。 (但是听到这里,大家都会问道,难道这些资产评级公司就这么被忽悠了?)当然不是,这些资产评级公司里的人,也不比投行的银行家们傻,全都是人精。他们的金融直觉也不会比任何金融家差,再加上他们一天到晚,没事就研究美国经济过去的衰退史,对于‘花无百日红’这句话有着比任何人都深刻的理解。他们怎么可能被投行忽悠到呢?
  
但是……你要知道,在金融市场上,是不是真的并不重要,而重要的是,你看起来像不像真的。大家在金融里玩的是什么?不就是个念想么?有几个人买一个公司的股票是因为这间公司有多少多少实际的业绩?你以为全世界都是巴菲特么?再者说了,你以为资产评级公司是白干的?投行是要掏钱的。你们普通投资者又不给资产评级公司的人发工资,真正养着他们的,是投行。人家给你好声好气的说,也给了你足以对外界交代的材料,你还要怎样?难不成真的不想混了?于是,通情达理,同时腰包鼓鼓的资产评级公司二话不说,大印一盖,高级CDO的评级是AAA。什么叫做AAA?简单的说,就是一百分。
  
有了这个评级,投行就好办事了。高级CDO轻而易举地搞定,卖个满堂彩,大家发财。将来房地产下跌,贷款崩盘,也不关我的事,让那些买了高级CDO的傻逼哭去吧,反正银子咱已经装进腰包了。贷款公司,投行都实现了无风险收益,风险全部扔给了高级CDO的凯子们。如果投行们的行为只是到这里为止,那么他们确实是只赚不赔。但问题是金融家的贪欲是无穷无尽的。赚完这个钱,投行们又回过头来盯着普通CDO和中级CDO,心想,啧,这东西反正摆着也是摆着,我是不是该找个什么方法,让这玩意也帮我赚点钱?略加考虑之后,投行的大佬们又想起了一个好办法——找对冲基金。对冲基金是什么?那都是刀口舔血的主。普通CDO和中级CDO确实是风险比较高,但是相对来说,收益也确实很高。一般来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利率最低的就是日本。对冲基金一盘算,我到日本银行去借钱,换成美元,来买它这个CDO。我每年的收益率相当高啊,而且是无本生利,为什么不干?干!于是就这样,对冲基金将这个包袱接了过去。投行甩了包袱,对冲基金也有生财之道,大家又一次皆大欢喜。这里,唯一的就只有一个风险,那就是有些对冲基金,是投行们自己成立的。除此之外,别无风险。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就开始诡异了。美国房地产从2002年开始一路狂飙,到现在2007年都快翻了一倍了。这样一来,次级债的不良还款率就很低,于是乎,这些CDO就开始当红了。因为它的回报率确实很高,一时之间,投行们都眼热了,我靠,原来这玩意儿这么赚钱啊,早知道我就自己搞了。于是,带着这种有些懊悔的心情,在利益的驱动之下,投行们大举买入这些对冲基金,想要分享这些基金因为CDO带来的利益。这是投行们的第一个危机,他们喂给一条狗一碗砒霜,看它半天不死,还越长越大,实在忍耐不住,竟然跑去吃这条狗的狗肉。接下来,就是第二个危机了,这些CDO一热起来之后,对冲基金就跟着抖起来了。对冲基金是什么?手里有一块钱,就敢借一百块来玩的主。手里有了这么炙手可热的资产,怎么可能浪费?当然是拿出去抵押换现金,好继续投机了。而他们拿来抵押的抵押品,正是当初投行卖给他们的CDO,用之换得了五倍到十五倍的贷款。在这种驱动之下,投行做CDO的热情越来越高,而对冲基金买这些CDO的热情就越来越高,买了之后,拿出去抵押换贷款的热情也越来越高。于是乎,不知不觉间,以十万亿计的美元通过CDO这个杠杆不断从银行里卷了出来。当美国保持低利率,当美国房地产一路飙红的时候,一切都好。但是当局面变坏,局势就会变得不可收拾。投行们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眼前的利润已经让他们甚至不愿去想明天了,还是一头栽了进去。
  
听到这里,相信大家应该在想,只要次级债危机一旦发生引爆,那么这些投行就会承受巨大的损失了。
  
但是……你以为金融家们的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吗?哈,那你实在是太小看他们了。
  
在美国金融,言必称对冲。我们不是说CDO有风险么?好,美国投行的大佬们再次做个发明,弄了个东西叫做信用违约掉期,简称CDS。CDS就是说,如果有投资人愿意承担CDO的违约风险,那他将得到拥有CDO的分期支付的违约保险金。对于投资人来说,在这个过程中,承担风险的投资人并不需要出任何资金,也不需要与被保险的资产有任何关系,他只需要承担CDO潜在的违约风险,就可以得到一笔分期支付的保险金。
  
首先,你买了CDO,然后你每年赚很多钱,但是你担心将来房地产动荡,不良贷款率增加,手里的CDO变得不值钱。这个时候,投行推出CDS,你只要分一部分利润给别人,那就可以将你所承担的风险完全推给买CDS的人,实现无风险收益,是不是很爽?而购买CDS的人,一毛钱也不用出,就可以每年分利润,是不是也很爽?又一次皆大欢喜,然后投行在这个过程中又再次大捞了一笔,天才吧?
  
如果你又以为投行里的大佬们的想象力只是到此为止,那你就又大错特错了。接下来,投行们还会推出他们的杀手级发明——合成CDO,大家知道什么是合成CDO吗?合成CDO,是基于CDS基础上的新产品。我们刚才说过,CDS就是购买人承担CDO的违约风险,然后不用出一分钱,就可以每过一段时间得到保险金。只要美国房地产不出问题,那么CDO就不会出问题,只要CDO不出问题,那么购买CDS的人就可以一直得到保险金。我刚才说过什么?美国的投行大佬们最引以为豪的是什么?金融创新。什么叫做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就是将所有可以预期的收益都马上变现。听到这里,有些明白的朋友肯定会用手挠着脑袋问,不是吧?难道投行的人又要将CDS也资产证券化?完全正确。既然CDS有固定收益,那为什么不可以将它也包装起来再次证券化,送到市场上去卖呢?
  
这个时候,就会有人问,这怎么行?可美国金融大佬们就是行。
  
看到这又有人会问,CDS虽然有固定收益,但是前提是购买者承受着巨大的风险啊,怎么可以用来做成证券呢?
  
会发问的人肯定对金融有着独特的理念,不错。正是因为这里有巨大风险,所以那些资产评级公司不敢给这种证券评级,眼看着CDS证券化的路要夭折了。这时候,了不起的雷曼兄弟公司光荣登场了,他们做出了一个天才的金融创新。那就是将CDS所产生的现金流蓄积成一个备用的‘资金池’。这样一来,一旦出现违约情况,你可以先亏你白得的那份钱,不会亏到自己的钱。而当你觉得不妥的时候,你可以在亏到你自己的钱之前,将它卖掉。你想想看,以前你投资CDO债券,为了得到现金流,你必须真金白银地投钱进去,而且必须承担可能出现的投资风险。现在你的钱可以不动,仍然放在股市里或其他地方为你继续创造财富,你只要承担一些风险就会得到稳定的现金流。天啊,世上还有比这更让人暗爽的投资产品吗?有了这个理由,资产评级公司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就盖上了AAA的大印。然后,这个投资产品就在美国卖疯了,包括养老基金,教育基金,以及众多外国基金在内的大量基金蜂拥买入。
  
这时又会有人心成疑问,难道这些基金经理就没有想过,不管这个东西怎么包装,它其实还是个高风险的品种。他们不知道一旦国家房地产真的出现动荡,他们会遇到大麻烦的吗?
  
那又怎样?高额回报已经实现过了,他们的高额奖金也已经拿到手了。我跟你说,除了这个普通的合成CDO之外,他们还针对对冲基金专门发行了一种叫做零息债券的合成CDO产品。这种产品的风险更高,更可怕。而正是通过我刚才所说的这些渠道,区区一万多亿美元的次级债,便被极力膨胀到了数十万亿美元。
  
话到此,大家的心里都会给银行家来个心里总结。在这个游戏里,唯一得到益处的,只有投行,他们是无本生利。表面上看来是如此,但是因为过于贪婪,过度贷款对冲基金,并且鼓励投机行为,甚至于投资给对冲基金,投行的损失同样是巨大的。而最重要的是,被他们害得倾家荡产的很多人,同样是美国社会的一部分,是他们的客户。一旦美国房地产出现振荡,必将带来大规模的破产潮,从而引发美国经济的衰退。而美国投行在这种衰退潮中,同样难以独善其身。
  
整个美国社会就像是一个人,而美国投行就像是他的大脑。投行依靠吞噬自己的身体为生,只要它吞噬的速度控制得好,这个身体确实可以不断长出新肉来供它吞噬。但是万一它过于贪婪,一口气将自己的身体咬得体无完肤的话,那么最后也必将葬送它自己。这些道理,无论是华尔街精英,还是站在幕后的支配者都清楚。但是,当鲜红的利润出现在眼前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一个人可以抵挡这种诱感。疯狂地吞噬利润,以至于到最后将自己也吞噬掉,这几乎是所有金融寡头带来的金融悲剧。

论坛徽章:
0
916 [报告]
发表于 2008-10-28 11:45 |只看该作者
有部分职位项目pending或者招聘暂停,因此在首页上作了删减。

论坛徽章:
0
917 [报告]
发表于 2008-10-30 13:46 |只看该作者

论坛徽章:
0
918 [报告]
发表于 2008-11-07 14:04 |只看该作者
回上海休息了一个星期:)

论坛徽章:
0
919 [报告]
发表于 2008-11-10 13:52 |只看该作者
有一个校园招聘的信息拿出来跟大家share

论坛徽章:
0
920 [报告]
发表于 2008-11-11 15:50 |只看该作者
今日新闻:

摩托罗拉向印度公司出售马来西亚软件开发分部

http://www.donews.com/Content/20 ... 6df7bf76b962f7.shtm

鲍尔默再放炮:微软对中国市场兴趣不大

http://www.donews.com/Content/20 ... 6154c0f4b3bc66.shtm

北电第三季度亏损34亿美元 宣布裁员1300人

http://tech.sina.com.cn/t/2008-11-10/20032569120.shtml

裁员电邮侵扰惠普:中国区仅保留140个销售代表

http://tech.sina.com.cn/it/2008-11-11/02472569469.shtml

IBM WebSphere应用服务器发展趋势分析

http://tech.sina.com.cn/s/2008-11-10/0939868158.s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