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徽章:
- 0
|
到现在,我才发现,我被mike79引偏了题,本来是讨论大机器的分区功能,可是最后硬是被他Y扯到提高资源利用率上来.
我想这是用户关心的两个不同方面的问题,:
1 对厂商来说,最初设计比较大的机器(大概单机12CPU以上),目标肯定是提供更强的计算能力,处理更多的业务.
2 然后后来大家都发现,厂商和用户(中国的用户除外),都觉得很多时候不管机器大小,都有资源利用率不高的时候,于是出现了资源整合,虚拟化等技术,目的是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至于分区技术,应该属于提高设备利用率的一类问题,各家的分区技术不一样,硬分区具有良好的硬件隔离程度,这点毋庸质疑,软分区调整资源更灵活,因为软件嘛,调整起来要容易一些,但由于是软分的,所以又会损失一定量的性能,且分区隔离程度不够高.
中国的用户,至少我目前为止没见到过,有谁家在生产设备上吝啬过,不但CPU内存都有富裕,而且绝对是一个功能的业务单跑一台机器,没见到过几个业务同时跑在同一个机器上的(DNS之类小的不算哈),甚而很多机器跑的业务是从来不调优的,所以虚拟化之类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技术在国内用小机的客户那里基本用不上(测试除外).尤其生产设备.
所以国内的投标招标,尤其是大客户,基本上已经是内定了的,谁家中多少或者中不中,都是早就有结果了的.
说到性能,IBM P系列机器应该是要比SUN的性能要高一些,这个毕竟和他的机器架构和CPU主频分不开的.这也主要由于SUN近几年全力在研究T系列多核多线程机器,而把原UltraSPARC的CPU的下一代交给富士通,所以原UltraSPARC稍微比IBM的P6发展要慢一些,不过现在M系列的机器发展到现在UltraSPARC 7 ,性能已经不错了,至于要谈TPCC指标,那我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前面的兄弟说IBM的Z系机器,我也肯定,SUN再过5年也不会有这个技术,哈哈..
至于买谁家的产品总成本如何,初期购买费用,维护费用,授权费用等等,这个可能用户更有发言权一些,不过他们大多都花国家的钱,所以他们也未必有感觉
另外:本人对SUN的设备和IBM的设备也只是部分了解,可能也有说错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 本帖最后由 midc 于 2009-7-19 00:12 编辑 ] |
|